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連線Insight(ID:lxinsight),作者:鍾微,編輯:子夜,創業邦經授權轉載,圖源:攝圖網。
“果鏈”企業的煩惱還在繼續。
近期,“果鏈”龍頭企業領益智造,因為二季度業績跳水,導致股價暴跌。一直以來在電子元件一路高歌的領益智造,在7個月內市值蒸發近300億元。
同樣身為“果鏈”龍頭企業的信維通信,今年二季度也只實現了淨利潤0.57億元,環比下降102%,同比減少2.09億元。財報一出,股價也暴跌。
蘋果概念股的恐慌在蔓延,“果鏈”企業歌爾股份發佈的財報業績不差,但股價也出現了下跌,立訊精密、藍思科技等龍頭企業股價紛紛下跌。
恐慌的氛圍,一部分來源於席捲全行業的“芯片荒”,它影響了蘋果等手機廠商的產量,進而影響了代工企業的業績。
另外,“果鏈”企業業績嚴重依賴蘋果的風險一直存在。歐菲光此前宣告與蘋果“分手”事件後,業績變臉,股價大跌,凸顯出“果鏈”企業業績嚴重依賴單一大客户的問題。
“果鏈”企業的“遭遇”不同,不過相同的是,它們也意識到危機,講起了多元化的故事。
高速增長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則成為它們佈局的重中之重。
7月21日,領益智造發佈公告稱,擬以20億元投資建設電池精密結構件項目,以滿足公司業務擴展及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產能佈局的需要。
而在一個月前,其曾宣佈將收購浙江錦泰電子有限公司(下文簡稱“浙江錦泰”),後者是一家專業生產新能源汽車結構件的公司。
同時,歐菲光、藍思科技、聞泰科技等,或是早已入局,但近期再次加碼新能源汽車業務,或是宣佈將拿出數十億、數百億的鉅額資金佈局新能源汽車產業。
其實,早在2015年便有一批手機代工企業走入新能源汽車領域,它們有的如立訊精密一般斥巨資收購該領域的重點企業,有的如歐菲光一般,將新能源汽車列為主業,放到新的戰略高度。往後數年,還有源源不斷的手機代工企業走入其中。
但多年過去,這些曾經投入巨資也使勁吆喝的代工企業們,並沒有因此而創造多少效益。
立訊精密年報顯示,2020年消費電子業務實現營收818.18億元,而汽車及互聯產品及精密組件業務營收為28.44億元。
歐菲光年報則顯示,2018年至2020年,其智能汽車業務營收分別是4.23億元、4.62億元和5.57億元,而這三年它的總營收分別為430.4億元、519.74億元、483.50億元。
從手機轉入汽車領域,要解決的問題從技術研發、專利到廠房建設等數不勝數,就像當年它們花了很大力氣才能滿足蘋果的要求,如今它們也需要再次解決重重阻礙。
“果鏈”企業,最終搶得到新能源汽車的蛋糕嗎?
“果鏈”企業紛紛瞄準新能源汽車近一年以來,“果鏈”企業發力新能源汽車,或是宣告入場的消息,或是直接開啓了相關企業的收購。
這種新熱潮的出現,並不讓人意外。長期以來,“果鏈”企業受困於被踢出蘋果產業鏈的風險,同時,果鏈企業與蘋果也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蘋果的困境,也是果鏈企業的困境。
近期,一個個“果鏈”龍頭業績變臉。
2021年7月11日,領益智造發佈業績預告,預計上半年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3.63億元至4.63億元,同比下降26.66%至42.50%。
以模切起家的領益智造,近年來發展勢頭十分迅猛,為蘋果提供零部件的產品有iPhone、iPad、iMac、MacBook等。
對於上半年業績下滑的原因,領益智造稱,受到智能手機芯片供應鏈緊缺、海外部分廠區生產短暫停工、消費電子部分老項目產品需求下調等因素影響。
從領益智造身上,可以看到手機市場正在飽受缺芯困擾,這導致蘋果公司等都遭遇了產品出貨量減少的困境,而這種影響也自然傳達到了“果鏈”企業身上。
而這場“缺芯”危機被認為還會維持到2021年下半年,領益智造等代工廠也會受到更長期的影響。
同期,歐菲光也發佈了業績預告,預計上半年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3200萬元至4800萬元,同比下降90.44%至93.63%。
相比領益智造,歐菲光遭遇的不僅僅是缺芯問題,還有被重大客户“踢除”的影響。今年3月蘋果計劃終止與歐菲光的採購關係,之後歐菲光將蘋果相關業務出售給了聞泰科技。另外,歐菲光的另一位重要客户華為,目前的手機業務面臨着芯片短缺問題。
除此之外,信維通信、歌爾股份、勝利精密等 “果鏈”企業,也正在被拉入了這場危機中。為了走出危機,“果鏈”企業們將目光轉向了新能源汽車產業。
“今年上半年是公司出現巨大變局的時期。”此前領益智造財務總監許諾在一場電話會議中表示,在汽車領域的核心研發方面,領益智造進行了較大的投入。
其實早在2017年,領益智造就曾在年報中表示,有意探索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發展機會,增強公司的抗風險能力,但在2021年它明顯提速了。
7月21日晚間,領益智造發佈公告稱,擬以20億元投資建設電池精密結構件項目。領益智造或其指定的下屬公司,需要在荊門高新區掇刀區成立新的全資子公司或控股公司,共同負責項目的投資建設及運營。
領益智造瞄準了電池項目,而此前荊門高新區便在打造“電池材料生產—電池電芯製造—廢舊電池梯級回收再利用”的產業鏈。
根據協議,領益智造建設電池精密結構件項目,共分兩期進行建設,第一期投資金額1.5億元;第二期投資金額18.5億元。項目計劃通過在荊門市建設生產空間,從而圍繞戰略客户開展規模性的配套發展。
除了此次投資,6月其還曾宣告旗下子公司將收購浙江錦泰95%股權,這家公司的主業也是新能源汽車電池結構件。
在領益智造發起收購時,更多“果鏈”企業也在切入汽車領域。
立訊精密聲稱自己已經具備汽車線束、電子模塊等產品服務能力;歐菲光也提到未來五年要力爭三個戰略目標,包括智能汽車在內的新業務要成為公司新的增長動力。
以手機面板聞名的藍思科技,準備投40億來造車載玻璃和車用的大尺寸面板;手機ODM供應商聞泰科技,則聲稱其要拿出120億打造車規級半導體晶圓廠。
誰都想另闢蹊徑,在新能源汽車產業分一杯羹,才能夠在缺芯風波、切斷合作等風險到來時,從中抽身出來。
“果鏈”企業需要新故事在“果鏈”缺芯的危機中,並非所有人都業績慘淡,但無一例外的是,市場預期變得不樂觀的同時,曾經的優質股正在慘遭投資者的拋棄。
財報顯示,2020年歌爾股份營業收入577.43億元,同比增長64.29%;淨利潤28.48億元,同比增長122.41%。
2020年,立訊精密營業收入918.70億元,同比增長了46.95%,歸屬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72.33億元,同比增長53.44%。
在這份不錯的成績單下,立訊精密自1月中旬以來股價不斷下跌,市值從最高的4000多億元下跌到目前不到2737億元。歌爾股份也同樣出現了股價跳水,從2020年的最高市值1630億元,跌至目前的1335億元。
“果鏈”企業需要講出新故事,這是投資者最為關注的成長性問題,以此來推動股價的觸底反彈。而新能源汽車確實是一個擁有良好前景的領域。
相比於已經走入存量市場的手機行業,新能源汽車還有較大的發展空間。
根據乘聯會數據,2020年全年,新能源汽車銷量為117萬輛,而2021年,新能源汽車僅用半年時間,便在銷量規模上達到去年成績的兩倍。
而如今還有更多巨頭入局造車。比亞迪正與小米洽談造車合作,蘋果頻頻與電動車電池供應商談判,計劃於2024年正式推出旗下電動汽車。
新能源汽車的爆發式增長背後,產能擴充的速度卻跟不上。
其中電池短缺的壓力已經日益凸顯。在今年5月的一次股東大會上,寧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羣曾提到,目前擴建產能所需時長短則2-3年、長則3-5年,會根據市場以及訂單逐步推進。而由於產能有限,他已經“被客户催貨催得受不了”。
除了寧德時代,中航鋰電、蜂巢能源等不少動力電池企業也在擴大產能,5月位於南京江寧濱江開發區的LG新能源鋰離子電池二工廠項目也已正式竣工。
這也是“果鏈”企業的機會。
但進入一個全新的領域,從技術研發、產品認證到廠房建設等,它們又需要再次跨越諸多障礙。
收購是一條捷徑。領益智造就選擇了收購浙江錦泰。
浙江錦泰是一家專業生產新能源汽車鋰電池蓋板、鋁殼和軟連接等結構件產品的企業。目前浙江錦泰的合作伙伴中,有奔馳、寶馬、保時捷等知名車企的鋰電池供應商。在去年其又與特斯拉上海工廠建立關係,為其提供Busbar軟連接產品。
除了客户資源,浙江錦泰還擁有電池蓋板的專利技術、研發能力。這將幫助領益智造切入新能源汽車電池生產領域。
除了動力電池,也有“果鏈”企業將目光投向了新能源汽車領域還在持續的“缺芯”問題。
7月6日,聞泰科技旗下安世半導體宣佈,計劃收購英國晶圓廠商Newport Wafer Fab(下稱“NWF”)。
NWF是英國最大的芯片製造廠,目前月產能超過3.5萬片8英寸晶圓,主要生產MOSFET、IGBT、Analog、化合物半導體等車規級產品。
這場收購也幫助了聞泰科技的業績爆發。2020年,聞泰科技收入、淨利潤分別為517.07億和24.15億元。其中,半導體板塊收入為98.92億元,同比暴增521.96%。
除了這場收購,安世半導體也在着手自建工廠擴大產能。2021年1月,安世半導體位於上海臨港新片區的12英寸車規級晶圓廠已破土動工,預計於2022年7月投產,預計產能為每年40萬片晶圓。
擺在“果鏈”企業面前的,是一個廣闊的市場,但它們能講好這個新故事嗎?
新能源汽車是“救命草”嗎?在這場缺芯危機到來之前,許多企業已經大力拓展新能源汽車業務,但為何成效並不明顯?
立訊精密一直為蘋果代工AirPods和Apple Watch,並不斷滲入蘋果的其它產品線,但早在2012年立訊便切入汽車領域,通過併購福建源光,進入汽車線束組裝領域,又在2012年收購德國公司SuK,進入寶馬、奔馳供應商行列。
目前其汽車產品已經銷售給日產、長城、眾泰、寶馬、奔馳等整車廠,以及博世、大陸等一級製造供應商。
但是直到如今,消費電子依然是立訊精密支柱,汽車業務在總營收中只佔據非常小的比重。
財報顯示,2020年消費電子營收同比增加57.37%,佔比達88.45%。而汽車互聯產品及精密組件業務板塊,收入增速正在持續下降。
對於“果鏈”龍頭企業而言,它們與手機產業鏈以及蘋果等手機廠商的聯繫,廣度與深度都不可小覷,轉向新領域,需要壯士斷腕的勇氣,但也不能操之過急。
從手機轉向汽車,這些企業需要解決人才、技術等一系列問題,就算是走收購這種捷徑也不可能一步到位。
領益智造收購浙江錦泰,只能算作在新能源汽車領域邁出一小步。2020年,浙江錦泰的營收及淨利潤分別為7528.04萬元和115.16萬元。這一業績距離該領域頭部企業科達利、瑞德豐、中瑞電子等還有很遠距離。
同時,其所面向的新能源汽車電池領域,目前車企還在探索更高的電池性能,由於結構件也會影響電池性能的提升,意味着供應商也需要不斷提供更高質量的生產工藝。
想入新能源汽車的門檻並不簡單,企業們還要忍受投入資金多、項目週期長的考驗。
歐菲光在2015年通過收購華東汽電和南京天擎正式切入這一市場,又在往後三年先後收購了富士天津鏡頭廠、卓影科技、北汽新新能源等數家公司,彼時其還成立了智能汽車事業羣,與光學光電並列為兩大事業羣,成為了歐菲光重點佈局的第二大主業。
為了邁入新能源汽車領域,歐菲光曾在戰略、業務發展上都花盡心思,但在2020年歐菲光卻選擇了放緩部分新能源汽車項目的投入,不再持續加碼。
歐菲光半年報顯示,2016年其用於智能汽車電子建設項目的承諾投資總額為8億元,但最終調整後投資總額僅1.8億元。同時,在2020年業績報告中,智能汽車業務已經劃分到微電子業務旗下,不再單列第二大主業。
不過,歐菲光也沒有放棄新能源汽車佈局,與此同時也在發展光學業務等。
歌爾股份在新能源汽車產業佈局諸多,同時也將智能硬件等作為其未來業績增長點。
7月以來,歌爾股份多次在投資者互動平台回覆與VR業務相關話題,表示公司製造的部分終端產品已經落地,未來也會對VR、AR行業進行長期投入。
這也是許多“果鏈”企業的選擇,並不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裏。
過去十餘年,立訊精密、歐菲光等企業享受到了蘋果高速發展的紅利,業績增長,股價走高。但“果鏈”企業也要隨時警惕,手中的蛋糕也可能成為未來發展的桎梏。
加碼新能源汽車,只是“果鏈”企業多元化發展的一個嘗試。往後通過持續拓展商業佈局,帶動多個業務線的發展,擺脱對單一大客户的依賴,才能走得更遠。
本文為專欄作者授權創業邦發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創業邦立場,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如有任何疑問,請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