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ETF)可謂進入空前繁榮時期,新品種不斷湧現,近期指數增強型ETF又迎來新消息。
證監會公佈的基金募集申請核准進度公示表顯示,6月16日,華夏基金上報一款增強型ETF——華夏滬深300增強策略交易型ETF基金,目前處於等待受理的狀態。這也是時隔較長時間後又有基金公司上報此類基金,引發高度關注。
據瞭解,2019年,招商基金上報了滬深300增強ETF、招商中證500增強ETF,而國泰基金上報滬深300增強ETF、中證500增強ETF、上證50增強ETF,景順長城基金佈局滬深300增強ETF及中證500增強ETF兩隻基金。此外,2019年南方基金曾上報過中證800增強ETF。而2018年華泰柏瑞基金曾申請將旗下上證中小盤ETF及其聯接基金變更為中證1000量化增強ETF及聯接基金。不過,目前此類基金都未出現在最新的審核進度表格之中。
“首批指數增強ETF或有望於近期獲批,不過具體時間還很難説。”一位基金公司人士表示,首批產品或從四五家基金公司中產生,每家公司或有1只產品。
還有一位投資人士表示,指數增強型ETF是將主動化管理與ETF運作模式相結合。區別於以跟蹤某一特定指數為目標的傳統寬基ETF和Smart Beta ETF,指數增強型ETF以戰勝標的指數獲得超額收益為投資目標。
相對來説,增強型ETF與普通的增強型指數基金也存在區別,ETF每天需要公佈持倉,策略上會與普通的增強型指數基金有稍許差異,最終的增強效果可能好於純被動型ETF,也許比不上普通的指數增強基金。
中證指數公司研報顯示,截至2020年底,全市場共有475只主動管理ETF,規模合計1747億美元,同比增長77%,其中,權益類增長277%,固定收益類增長38%,商品類增長79%。
據記者瞭解,目前國內正在研究佈局的指數增強ETF每天投資運作中需要公佈申贖清單,在業內人士看來,這樣將會導致通過量化“增強”投資的部分遭到曝光,影響實際策略的執行,也有一些基金公司存在顧慮。
“增強型ETF需要每天披露成分股,但做量化的投資經理一般並不願意把自己的策略分享給別人。總而言之,增強型ETF有利有弊,好處就是相比普通的指數增強基金增加了交易功能,壞處就是曝光自己的量化策略。”一位量化投資總監認為。
他表示,增強型ETF在短期內能否創造超額收益,存在不確定性。“管理增強ETF及普通增強指數基金的量化團隊考慮到策略容量及透明性不同,對量化策略的運作會有不同的佈局,一些容量較小,調倉較為頻繁的策略並不適合放在增強型ETF中,增強型ETF偏向運用偏長線的量化策略。”
“偏長線的量化策略還是着眼於長期風險溢價,並不能保證增強型ETF每天都能擊敗指數,如果投資者只是短期持有增強型ETF,增強效果確實不一定比純被動的ETF更強,增強ETF還是更適合長線配置的機構投資者持有一段時間,獲取比普通寬基ETF更高的超額收益。”上述人士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