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股“T+0”工廠探秘

我們更希望與市場上排名靠前的機構直接合作,這樣對我們來説,成本、效率方面肯定是最合適的。”一家與“T+0”團隊合作的私募人士李想(化名)向記者透露。

A 股“T+0”工廠探秘

從商業邏輯上來説,機構與“T+0”團隊不謀而合。機構獲取額外收益,而“T+0”團隊獲得分成。“我們合作的團隊是在市場排名前列、頂尖的‘T+0’團隊,一年給我們產品穩定增厚的收益在5至8個點左右。”李想稱。

至於合作流程,李想介紹,“T+0”團隊先與機構簽署“投資顧問”協議或其他形式的協議,由機構做好所有底倉,除去每天換倉的部分,剩餘固定不變的券池交給“T+0”團隊。“T+0”團隊根據名單,直接用機構賬户來交易。也有的團隊通過收益互換形式,從券商處融券拿到券源等。業內人士透露,收益互換是“T+0”團隊借券的重要手段,在“T+0”地下工廠陽光化中發揮着重要作用。同時,“T+0”團隊藉此變相實現高槓杆交易值得關注。

在收費模式上,每家“T+0”團隊不盡相同,多為月結,尤其是過往一些大型人工“T+0”工廠,鼎盛時期擁有近300位左右交易員,往往成本較高,他們要求必須月度結算。具體來説,“T+0”團隊一般按照其實際創造的收益與機構分成,提15%至20%利潤。此外,也有一些團隊通過與券商合作等方式獲取收益。

中國證券報2016年10月13日刊發的《“T+0”地下工廠大起底》引發市場強烈關注。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10月14日宣佈修訂《證券賬户業務指南》,規定“一人多户”變“一人3户”。隨後,監管部門發文指出,“T+0”地下工廠實質是一種代客理財行為,具有明顯的違規特徵。理財機構未經相關監管部門批准,接受客户委託,管理客户賬户,從事證券交易並從中獲取收益,涉嫌非法從事證券經營業務及非法利用他人賬户從事證券交易。

近年來,在一系列監管政策約束下,“T+0”地下工廠開始尋求合規的業務模式,試圖通過複雜交易結構的設計由“地下”走到“地上”,使“T+0”工廠走向“陽光化”,如從傳統的直接操作機構的證券賬户,演變成簽訂收益互換協議,或“兩隻平層資管計劃+投資顧問+收益互換”等多種形式嵌套的複雜模式。

一位律師表示,將股票賬號直接委託給第三方操作屬於違規行為,金融科技類公司更沒有此類牌照允許其替他人操盤,提供證券類諮詢服務。對於複雜的協議嵌套模式,則需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向大型團隊集中

“‘T+0’還是一個小江湖,瞭解這塊業務的人並不多。市場上有四五家做得比較大,大家都喜歡找這種大型團隊。因為‘T+0’的核心,其實還是券源問題。大團隊券源相對較為豐富,所以現在小團隊其實不太好生存。”李想稱。

他表示,“‘T+0’團隊的門檻會越來越高,大型的‘T+0’團隊能拿到的券池會更多,大團隊也有機會拿到比小團隊更好的商務資源。一些本身就有私募管理人資格的團隊,交易量很大,能從券商拿到好的資源,甚至能拿到種子基金或FOF的資源。好的‘T+0’團隊有比較強的議價能力,這種資源會通過其他途徑放得更大。”

目前,“T+0”操盤行業日益向大型團隊集中。一些百億級別的操盤團隊,每日交易量能達到四五十億甚至大幾十億。他們不僅擁有數量眾多的合作機構,且合作機構也都“來頭不小”,不乏規模較大的量化投資機構。張天告訴記者,在這個行業圈層裏,大型“T+0”團隊具有品牌優勢,更受市場認可。此外,他們的人才儲備更集中,適用的市場行情更廣泛。“更重要的是他們膽子大,處於灰色地帶的業務也敢接,還敢做大規模的單子。”

如此頻繁、巨量的交易,會對行情造成擾動嗎?張天認為,“T+0”交易對股票價格走勢影響比較小,但在交易量層面的影響較大。“T+0”操作需要較大的市場波動性來保證其收益。因此,當市場波動性較大的時候,“T+0”操作的交易量也會變大,導致股票交易量在時序上分佈不均衡。

“市場波動越大,無論是人工‘T+0’還是程序化‘T+0’,收益都越高。矛盾的是,‘T+0’策略賺的是市場波動的錢,但隨着‘T+0’交易量擴大,反過來卻會抑制波動率。”張天認為,“從大趨勢看,‘T+0’操盤每年能獲得的收益呈逐漸走低趨勢。因為自身的參與,吃掉了市場的無效性,使波動率降低了,也讓自己更難操作。他們在自己砸自己的飯碗。”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714 字。

轉載請註明: A 股“T+0”工廠探秘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