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全域6D感知,讓數智世界更真實,大華股份掘金全棧式智慧物聯

由 勞新忠 發佈於 財經

今天要講的大華股份,尋常人可能對其頗為陌生。

先別急着走,可以這麼説,你可能不知道它,但你絕對與其打過照面。

你走過的大馬路,你進過的地鐵,你呆過的景區,你上班的商業區,可能都有大華的產品在默默運行。

在中國經濟之輪極速運轉的這20年,大華通過自己的方式守護着城市、家庭、個人的安全。

未來,你也大概率會以某種方式跟它產生交集。

智慧社區、教育、交通、製造、能源、物流、應急......大華的業務已經覆蓋未來城市的方方面面。

他們的意圖很簡單:這個給了人們“安全感”的企業,如今,還要給人們“便利感”和“智能感”。

10月28日,大華股份發佈全新升級的“Dahua Think # 雲聯萬物  數智未來”戰略。

這是大華股份自2018年HoC城市之心以來的又一次進階,這一次,是進行賦能城市數字化創新與企業數智化轉型,具體來講主要在於:

一個依託:依託大華20年技術積累和行業沉澱;

一個定位:堅定以視頻為核心的智慧物聯解決方案提供商與運營服務商的定位;

兩大業務:聚焦城市和企業兩大業務;

兩大技術:構建AloT和物聯數智平台的技術能力;

五全底座:“全感知、全智能、全連接、全計算、全生態”的數智能力;

總結下就是,大華給外界講了一件事:我們未來要做什麼。

藉此機會,雷鋒網採訪了大華股份副總裁、研發中心常務副總裁劉明,他分享了大華的思考。

從安防到智慧物聯企業

當萬物智聯的浪潮洶湧而來時,各行各業都在求變。

大華也不例外。

無論從哪個維度,大華都不只是一家安防企業。

業務層面,大華的智慧物聯屬性更強。 

近年,大華不斷猛攻To G、To B、To SMB業務,以及發展勢頭迅猛的創新業務。

從資源投入看,在B端進行了多年的鋪墊與探索後,確定總體戰略的大華2019年開始,在中後台的研發資源、市場推廣、人力資源加載等等方面,毫不吝嗇對B端的厚愛,可稱為“全面投入”。

從營收增長看,To B業務成為新的增長引擎,疫情之下,逆勢突襲,連續2年穩步提升,今年上半年B端收入更是同比增長近五成。

從行業覆蓋看,大華To G業務已經細化到數字城市的各個領域,To B業務目前已經覆蓋了十幾個主要行業,包括建築、教育、金融、能源、製造、農產、醫療、文旅等,細分有20餘個子行業。 

有着”第二增長曲線”之稱的創新業務,2020年增長達四成,2021年上半年,更是取得了同比增長94%的優異成績。

“傳統安防時代早已過去,大華已經打破原來的業務邊界,已從城市業務逐漸延展到企業的數智化生產、經營、管理中去,從而形成了面向城市級、企業級、中小業務、創新業務的業務矩陣。”劉明表示。

大華經歷了從最早的單點視頻監控,到端到端安防軟硬件系統,再到現在提供從硬件到算法、解決方案及服務的全鏈路智慧物聯產業服務。

技術與產品層面,從“硬漢”到“軟妹”。

“賣攝像頭”?“安防”?不不,認知庫需要更新了。

過去大華用了20年塑造了一個“硬漢”形象,如今,它已經悄悄變“柔軟”。

其實,第一股AI浪潮開始在中國興起時,大華就開始了AI的投入。AI、雲與大數據、軟件平台均是大華的核心技術戰略。

軟件平台層面,大華自2009年就成立了軟件平台,但那時的軟件平台主要還聚焦於視頻聯網基礎應用。

而後在2016年-2017年,大華從產品供應商向解決方案供應商轉型之時,軟件就成為這一時期的重要方向,這時代軟件演變成了面向各個行業應用的行業軟件。

所以儘管2021年半年報中,大華首次在報表中單獨披露了軟件業務,雖然佔比不多,僅有4%,但大華此舉,大有蓄力隨時發起進攻之勢。

對軟件的重視,還體現在大華近年大幅度追加人才投入,據悉,目前軟件平台人員超過3000 人。

“如果把其他的定製開發都算上,軟件人數將遠遠不止3000人。”

大華已經開發了上千個基礎模塊,而明確提出“2023年公司純軟件收入實現目標不低於 30 億”,也足以體現大華對軟件的信心。

企業數字化轉型,大華推出了“大華雲睿”為代表的雲業務,在公有云領域建立起包含智能中台、物聯中台、業務中台、大數據中台的企業“數智化”技術基座。在此基礎之上,構建了雲睿6大SaaS應用產品線。截止至今年8月,整個雲睿服務企業數量約5000家,用户數達到50萬,接入設備約100萬路。

技術層面,變了,但沒完全變。

“變了,但沒完全變。”談到大華的技術,這句當下的流行梗尤為適合。

不變的,是以視頻為核心。大華的所有業務,都與視頻強相關,這一點毋庸置疑。

變的,是在底層維度,大華擁有了更豐富的感知技術手段,全頻率感知技術從視頻到毫米波雷達,到X光機、音頻、熱成像、微波、遙感等等。

“做生態、做服務,大華是認真地。”

行業知識,大華負責,非戰略集成,合作伙伴來做。

大華的目標是把行業做深、產品做全、場景做廣。近兩年,大華深耕B端,深入了幾百家各行業的頭部企業,挖掘細分場景和行業需求,梳理行業痛點,只為打磨出更好的解決方案。

廣泛佈局背景下,貫徹“服務為王”並不容易,尤其是To B業務龐雜繁複,單純依賴大華自己是無法完全滿足客户需求,因此未來大華會往後退一點。

2020年至今,大華降低了非戰略性主動集成業務佔比,將更多資源投入到AI、大數據、軟件平台等方向上,以提升業務的附加值和競爭力。

“和生態合作伙伴一起,賦能合作伙伴,當然我們也需要很多合作伙伴賦能大華,通過合作伙伴的雙向賦能,一起服務好我們的客户。”劉明説到。

如今的大華,在智慧物聯賽道走得愈發堅定與穩健。 

向來低調的大華如今可以大聲地説出這句話:大華已經變成了以視頻為核心,聚焦城市和企業業務為兩大業務方向,多條創新業務線並進的智慧物聯解決方案提供商與運營服務商。

技術立身、工程立命、服務立本

對於行業巨頭而言,對時代脈搏的洞悉與研判,不僅關係到企業的未來,更代表着整個行業的發展趨勢。因而,每走一步都要極為謹慎並且細緻。

數智化時代下的大象轉身,尤為不易。大華為何能成?

在於把握住了“技術立身,工程立命,服務立本”的核心主線。

技術出身的大華,深知技術領先的重要性,這一點大華從沒讓行業失望。

與研究(Research)的對象是技術,偏理論和前沿不同,研發(Research& Develop)包括研究與開發兩類活動,開發的對象是具體的產品或者針對具體產品的工藝,偏實際和應用。

創新,是大華骨子裏的東西。

從成立的那一刻起,大華就堅定了走技術創新這條“雖艱難而正確的道路”,一路猛進,踏實鑽研,成為今日的行業翹楚。

每年10%左右營收,累計155億元的創新研發投入的顯性成果是,從發佈全球第一台8路音視頻嵌入式DVR到首創HDCVI技術,併成為國內安防行業第一個國際標準,再到全球50多個AI競賽第一,充分展現了大華在智慧物聯領域的全球技術領先地位。

構築底層能力的五大研究院,是大華的技術引擎:

先進技術研究院,聚焦數智化核心的人工智能技術與產業化研究;

大數據研究院,主要負責數據價值挖掘應用與數據智能研究沉澱,以及基礎的視頻物聯雲計算基礎技術研究;

中央研究院,聚焦於工程基礎技術研究以及前沿技術孵化;

網絡安全研究院,則專注於核心安全、隱私保護以及安全工程能力的研究;

智慧城市研究院,致力於新型智慧城市和城市數字化轉型理論研究與落地,為數智技術在各產業應用提供前瞻性規劃。

這五大研究院共同支撐起大華核心技術的研發與落地,是大華能夠保持競爭力的“生命之源”。

數智化轉型時代,是技術與工程的雙線較量。

數智化轉型核心關鍵技術與市場需求的匹配上還面臨着諸多問題,比如物聯終端繁多、網絡碎片化;算力割裂,長尾市場難以滿足;數據運轉效率低下,使用門檻高;業務場景固化,系統封閉共享難等等。

技術實力和場景化解決方案能力同等重要。大華因此構建硬件、軟件兩大產品中心。

硬件產品研發,即以視頻感知為核心,發揮大華場景定義產品的優勢,加速AI的產業化應用,向行業提供感知、連接、邊緣計算、控制交互等一系列的AIoT產品。

軟件產品研發,即是建設統一的軟件底座,實現系統的模塊化複用,構建面向城市與企業的組件化、模塊化的應用平台。

一手抓技術研究、一手抓工程實踐,在技術上不斷創新突破,不斷在技術和工程之間尋求平衡。

第三,就是服務了。

“服務為王。”

大華多位管理高層在多個場合都表達了這一核心。

SDT團隊該出來走一走了。

SDT,也叫解決方案開發團隊,其任務,是通過深入瞭解客户的場景需求,圍繞客户痛點,將開發需求同步給產品中心和研究院,最終實現軟件、硬件、場景化相結合的整體解決方案交付。

萬物互聯,萬物莫不相同,萬物莫不相異,求同存異是實現千行百業數智化轉型的關鍵。

在大華看來,實現效能最大化降低用户使用門檻,是市場對硬需求的“同”,追求高度個性化、場景化是客户對軟需求的“異”。

因此大華除了重視軟件和硬件產品開發之外,更強調“數據、算法、算力的解耦,並基於網絡化、生態化的視角,將軟硬件與雲計算、大數據等結合起來,以實現與客户需求的最佳匹配”。

目前,大華每一個行業都設有專屬的SDT,其中企業SDT成長速度尤為亮眼。

什麼是服務為王?吃透行業,能帶來實實在在降本增效的產業和方案,就是服務為王。

當大華智慧物聯行業挖得越深,越發現當初重倉B端的戰略的正確性,也越堅定了服務為王的道路。

首提全域6D感知,掘金全棧式智慧物聯終端體系

在大華股份10月28日的戰略升級發佈會上,首次提出了“全域6D感知”的概念。

何謂“全域6D感知”?

劉明解釋到,6D感知是基於空間、時間、色彩、亮度和多頻譜波段進行的抽象總結,即全空域三維、全時域一維、全色域一維和全頻域一維,共6維(6D)。

全空域和時域相對容易理解,即圍繞“空間+時間”做縱深拓展;色域主要體現在色彩的亮度及維度,強調用技術來“還原真實多彩的世界”;而頻域則是指肉眼無法觀測到的頻譜,頻譜技術的演進延伸了感知能力,給產品、業務帶來了新的價值。

“基於全域6D技術的產品,在感知適應力、感知融合力與感知關聯力三方面都能得到有效提升。”

 “大華始終堅持着以視頻為核心的戰略定位,因此也一直在圍繞着視頻感知能力做突破,6D感知產讓視覺具備全頻域感知能力,更能滿足數智化時代各行各業智慧物聯的不同場景和業務需求。”

除了全域6D感知以外,大華將集中在“多維感知、多元連接、智能計算、控制交互”四大核心領域進行全棧式智慧物聯終端體系全面升級。

其中,在多元連接方面,增加了“全連接”的概念,讓大華在原有的全感知、全智能、全計算、全生態“四全”的基礎上成為“五全”。

“大華多元連接的理念是,將物理連接轉換為價值連接。” 5G、Wi-Fi6等無線物聯技術的發展,給多元連接提供了技術支撐,伴隨着AIoT數智化轉型,視頻視覺感知應用在各行各業、千變萬化的場景中快速普及,多元網絡交互需求急速增加,需要多元連接來激活“管道價值”。

例如,6D感知產品需要通過更多元化、更強場景適配的連接形式,以實現快速的傳輸和計算,給用户提供更好的產品體驗和價值。

此前,在2021世界物聯網博覽會無錫峯會上,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王志軍表示,截至2020年底,中國物聯網產業規模已突破2.4萬億元,智慧物聯作為物聯網的發展趨勢,將“大有可為”。

新戰略表明大華在智慧物聯持續深耕的決心,同時明確了新形勢下大華的目標,為掘金下一個十年做好了頂層設計。

成為數智時代的那朵浪

人工智能、大數據和5G通信技術的發展,加速了視頻於物聯網產業的融合,智慧物聯的時代已全面來臨。

如果説把智慧物聯看作是一套生態系統,那麼圍繞着感知、連接、計算等環節,將產生許多“新物種”。

正如大華所示,一個好的生態其意義在於“新物種”不斷被創造 ,才能給生態帶來新變化,同時產生新價值。

思接千載,視通萬里。以技術賦能行業,讓視頻從看的清到看得懂,再到會思考、能決策,從而助力城市與企業的數字化轉型,是大華一直努力的目標。

“大華將繼續基於對行業、場景的理解,以技術為核心,不斷髮現、創造和檢驗“新物種”,與行業一起共建生機勃勃的生態圈。”雷鋒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