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時代週報 作者:阿力米熱
減税降費歷年來都是全國兩會的焦點話題之一。
自“十三五”以來,全國累計減税降費規模超過8.6萬億元。這一規模在中國歷史上是空前的,與世界其他國家相比,也屬於規模較大。實踐證明,減税降費是受益面最大的惠企政策,對應對困難挑戰、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發揮了關鍵作用。
減税降費不僅為企業提供了現金流支持,促進消費投資,而且在更深更廣的層面上有效支撐穩定居民就業的目的,實現了“放水養魚”“水多魚多”的良性循環。
在當今中國經濟發展面臨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的三重壓力下,為了穩定市場預期,有效增強企業的發展後勁,新一輪減税降費到底該怎麼減? 將聚焦哪些重點?
圖源:視覺中國
2.5萬億元堪稱歷年之最
2022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預計全年退税減税約2.5萬億元,其中,留抵退税約1.5萬億元,退税資金全部直達企業。減税降費政策將持續發揮“減壓閥”功能,降低製造業和小微企業税收負擔,有力拉動消費、投資、就業增長。
從減税降費規模來看,2.5萬億元的退税減税規模堪稱是歷年之最,大大超出市場預期,與去年的1.1萬億元相比,力度明顯更大。
事實上,減税降費政策實施多年,無論是規模還是幅度,中小微市場主體、製造業都是最主要的獲益羣體和受益行業。
而今年實施新的組合式税費政策也將繼續聚焦這一重點,通過“放水養魚”,給企業注入更多活力、增加更多營養,從而有效增強企業的發展後勁。
具體來看,今年的2.5萬億元税費支持政策可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新增減税降費政策,規模約1萬億元,與2021年接近。
今年,國家在新增減税降費方面將對小微企業年應納税所得額100萬元至300萬元部分,實際税負進一步降至5%;延續實施扶持製造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户的減税降費政策,並提高減免幅度、擴大適用範圍;將科技型中小企業加計扣除比例從75%提高到100%等。
另一部分則是1.5萬億元增值税留抵退税,力度之大較為罕見,成為減税降費政策的“重頭戲”。
今年將實施新的組合式税費支持政策,減税與退税並舉,突出支持實體經濟,重點向製造業和小微企業傾斜。
從國家層面的考慮,因為小微企業量大面廣,支撐的就業人口多,且現在是資金最緊張、最困難的時候,所以在今年6月底以前,把小微企業的留抵税額一次性退到位,把製造業、研發服務業等一些重點行業的留抵税額在年內全面解決,對小微企業的增量留抵退税逐月解決。
另外,國家還重點支持製造業,全面解決製造業、科研和技術服務、生態環保、電力燃氣、交通運輸等行業留抵退税問題。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2.5萬億元的退税減税力度空前,但這也將對地方財政收入帶來一定的壓力。
因此,今年中央對地方的轉移支付增幅將達到18%,總規模達到9.8萬億元。退税主要是中央財政“掏腰包”,地方政府也會“湊份子”。
但是,考慮到退税的錢是直達企業,同時也考慮到基層的困難,中央對基層的轉移支付補助資金是直達市縣以下基層。
專項附加扣除力度可進一步加強
新一輪減税降費“施工圖”逐漸明確,在優惠政策向企業傾斜同時,作為“納税人”的一份子,個人所得税也同樣是人們熱切關心的問題。
個人所得税的調整是利弊共存的。調高的好處是有利於培育和擴大中等收入羣體,減輕低收入人羣的負擔;弊端是納税人羣的縮小,税源減少,可能進一步擴大貧富差距。而調低的好處則是擴大納税人羣,增加税源;弊端是增加了低收入工薪階層的税負壓力,不利於拉動消費、縮小貧富差距。
現行的個税起徵點為5000元,這是2018年個人所得税法第七次修訂後確定的數額,此前的個税起徵點為3500元。從調整結果來看,中等及中上收入階層獲益最大。
圖源:視覺中國
數據顯示,月收入為8000元—14000元的羣體,對應的收入增長率為5.1%;月收入的為14000-40000元的羣體收入增長率為7.3%。
值得注意的是,為減輕家庭負擔,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將3歲以下嬰幼兒照顧費用納入個人所得税專項附加扣除。這是繼子女教育、繼續教育、大病醫療、住房貸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贍養老人專項附加扣除後的又一優惠政策。
但是隨着“三孩”政策的出台、大宗商品價格的上漲,廣東財經大學博士生導師、廣東省社會研究責任研究會會長黎友煥認為,目前專項附加扣除的力度有了進一步加強的空間。“當前子女接受全日制學歷教育按每月1000元扣除的標準,可以調高到實際支出水平;一孩、二孩、三孩應該實施不同的優惠政策;同時,贍養老人也應該按照類似的政策進行補充調整。切實從個税的角度有力支持生育和養老兩大老大難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