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表態
△(資料圖)易綱 中新社記者 杜洋 攝
為應對疫情衝擊,歐美等主要經濟體央行紛紛採取了超常規量化寬鬆政策。中國的貨幣政策,該怎麼走棋?中國央行行長易綱26日接受媒體採訪時,作了最新表態。
增速明顯高於去年
易綱説:下一階段,中國穩健的貨幣政策將更加靈活適度,央行將綜合運用、創新多種貨幣政策工具,確保流動性合理充裕,保持廣義貨幣M2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明顯高於去年。
他認為,儘管境外疫情形勢及其影響還有很大不確定性,但中國經濟韌性強,內需市場廣闊,經濟持續向好的基本面不會改變。
為對沖疫情影響,中國於2月1日迅速出台了30條金融支持政策措施,疫情暴發以來實施的對沖政策累計達5.9萬億元人民幣。
總量上,中國央行通過3次降準、加大公開市場操作力度、增加再貸款再貼現等,超預期投放流動性。
價格上,央行引導公開市場逆回購操作利率、中期借貸便利(MLF)利率、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分別下行,並推動降低存量貸款利率。
結構上,中國金融系統積極運用3000億元專項優惠再貸款、1.5萬億元普惠性再貸款再貼現、6000億元新增政策性銀行貸款額度,優先支持疫情防控重點醫用物品和生活物資生產企業、受疫情影響較大的中小微企業和服務業企業等。
政策配合上,央行加強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產業政策、金融監管政策的協調,對於疫情防控重要醫用物品和生活物資生產企業提供財政貼息,延長中小微企業貸款還本付息期限。
易綱説,這些綜合舉措已經取得明顯成效。在大部分經濟指標下滑的情況下,貨幣信貸逆勢增長。
數據顯示:1-4月人民幣貸款新增8.8萬億元,同比多增近2萬億元,廣義貨幣M2和社會融資規模存量同比增速分別為11.1%和12%,增速明顯高於去年;4月末,普惠小微貸款餘額同比增速較上年末高2個百分點;4月新發放普惠小微貸款平均利率比去年12月下降0.77個百分點。
銀行可能面臨較大不良率上升壓力
新冠肺炎疫情是否會加大中國金融體系風險,特別是中小銀行的風險?
易綱坦承,近期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衝擊,對銀行信貸資產質量造成一定下遷壓力,部分中小金融機構風險需引起關注。
2020年一季度,中國商業銀行實現淨利潤6000億元,主要源於銀行業資產規模擴張和管理成本收入比的下降。
易綱稱,由於不良貸款風險暴露存在一定滯後性,加之疫情以來銀行業對企業延期還本付息等政策,後期銀行可能面臨較大的不良率上升、不良資產增加和處置壓力。
為此,中國央行將在充分估計困難、風險和不確定性的基礎上, 加大宏觀政策逆週期調節力度,穩妥推進各項風險化解任務。支持銀行特別是中小銀行多渠道補充資本和完善治理,加大不良貸款處置力度,增強金融機構的穩健性。
金融業開放將持續
易綱説,近年來,中國金融部門集中宣佈了40多條對內對外自主開放措施,目前這些措施落地進展良好,絕大多數措施已在法律層面和實踐層面落地。
下一步,央行將繼續遵循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原則,積極穩妥推進金融業對內對外自主開放,重點做好四方面工作。
一是繼續落實好近年來宣佈的金融開放措施,確保各項措施全部切實落地,吸引更多外資和民營金融機構進入中國市場。
二是推動全面落實准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制度,設定統一的准入標準,推動系統化、制度化開放。
三是不斷完善營商環境,簡政放權,尊重契約,保護產權,加強政策制定的溝通機制,將更多的事前審批改為事中事後監管。平等對待各類所有制市場主體,強化競爭制度的基礎性作用。
四是將擴大開放與加強監管密切配合,有效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
近年來,中國對銀行、證券、基金管理、期貨、人身險等領域外資股比限制已完全取消,企業徵信、評級、支付等領域也已給予外資國民待遇。萬事達卡進入銀行卡清算市場的籌備申請已獲批,惠譽成為繼標普之後第二家進入中國市場的國際評級公司,高盛和摩根士丹利已實現對其在華合資證券公司的控股,貝萊德、路博邁等外資金融機構的准入工作正在有序推進。
數字人民幣“尚沒有時間表”
中國的數字貨幣已在一些城市進行內部封閉試點測試,正式推出是否只差“臨門一腳”?
對此易綱正面回應稱:目前的試點測試,還只是研發過程中的常規性工作,並不意味數字人民幣正式落地發行,何時正式推出尚沒有時間表。
不過,易綱對數字貨幣的研發與應用充分認可。他表示,當前,數字經濟是全球經濟增長日益重要的驅動力。法定數字貨幣的研發和應用,有利於高效地滿足公眾在數字經濟條件下對法定貨幣的需求,提高零售支付的便捷性、安全性和防偽水平,助推中國數字經濟加快發展。
目前,數字人民幣先行在深圳、蘇州、雄安、成都及未來的冬奧會場景進行內部封閉試點測試,以檢驗理論可靠性、系統穩定性、功能可用性、流程便捷性、場景適用性和風險可控性。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