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時代商學院 作者:雷映
來源 | 時代商學院
作者 | 雷映
編輯 | 陳鑫鑫
兩次嘗試賣身均失敗的廣州信邦智能裝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信邦智能”)轉而尋求創業板IPO,最終能否成功?
2016年與2017年,信邦智能兩次尋求被上市公司併購均無果。2020年7月29日,深交所創業板受理信邦智能IPO申請,保薦機構為中信證券,審計機構為安永華明會計師事務所。官方資料顯示,該公司的IPO申請已於2021年6月24日獲得上市委會議通過,2021年8月20日進入提交註冊狀態。然而,詭異的是,自8月底以來,該公司一直停滯在提交註冊狀態。
資料顯示,信邦智能是一家工業機器人集成服務商,主營業務是從事汽車智能化、自動化生產線及成套裝備等的設計、研發、製造、裝配和銷售。目前,該公司的業務主要包括工業自動化集成項目、智能化生產裝置及配件、技術服務及其他三個類型,2020年上述業務收入佔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為74%、25%、1%,銷售模式以直銷為主。
信邦智能的實際控制人為李罡、姜宏、餘希平,其中李罡是姜宏的妹夫,而餘希平與姜宏是夫妻關係,三人合計控制信邦智能84.18%股份,信邦智能具有家族企業的特徵。
【概述】
時代商學院查閲相關資料發現,可持續盈利能力堪憂,或許是信邦智能在提交註冊狀態下停頓不前的原因,尤其是報告期(2018-2021年上半年)以來,該公司的業績頹勢已初現,營業收入和歸母淨利潤均開倒車,存貨居高不下。
而從實際經營看,信邦智能的業務增長依賴日本市場,海外子公司日本富士的銷售收入佔營收的比例超過50%,業績增長單一綁定日系汽車產業鏈。然而,報告期內,該公司不但丟失年銷售額過億的核心客户E.Magna(美國通用系一級供應商),曾經的第一大客户日本鈴木更是從近年的前五大客户名單中消失。
下游客户集中度高且銷售市場高度集中日本,而信邦智能的核心大客户卻頻繁變動,該公司的業績穩定性和經營可持續性存疑。
業績下滑、客户穩定性差,從深層次的原因看,這或許與信邦智能不重視研發創新相關。報告期內,該公司的年度研發費用不足2000萬元,研發費用率不足3%,不僅完全不符合該公司作為高新技術企業認定標準中“近三個會計年度的研究開發費用總額佔同期銷售收入總額的比例不應低於3%”的規定,亦大幅低於同期行業可比公司研發費用率的平均水平。
此外,信邦智能在業務前瞻性佈局上缺失了對新能源汽車賽道的介入,同時該公司目前所在智能製造領域中游製造環節,相對上游採購端、下游客户端均相對缺乏議價能力,如果不能攻克技術壁壘拓展業務能力,或許終將舉步維艱。
2021年11月17日,時代商學院就本報告上述相關問題向信邦智能發函問詢,但截至發稿,尚未收到對方回覆。
業績開倒車,曾兩次賣身無果
作為一家以工業機器人為核心的綜合服務商,信邦智能的主營業務是工業自動化集成、智能化生產設備、自動化相關配件的設計、開發、生產、裝配和銷售。簡而言之,就是做汽車生產線的相關配套機器,並且是隻做傳統汽車生產線的相關配套機器。
當前,汽車行業的發展風口是新能源汽車,傳統汽車已經進入存量博弈階段。無論是歐美大國,還是中國等新興市場,各國政府設置的燃油車禁售時間線從2025年到2040年不等。作為全球最大的汽車消費市場,我國汽車整體產銷量自2018年開始逐年下滑,但新能源汽車銷量呈爆發式增長,其新車滲透率從2017年的2.36%上升至2021年1-11月的13.95%。
受制於上下游產業鏈的約束,信邦智能在新能源汽車方面的業務佈局明顯滯後行業發展節奏。該公司在招股書中承認,隨着汽車行業的革新以及工業智造進程的深化,公司或向汽車新能源化及其他工業製造領域智能化升級改造的方向進行創新發展,在業務形態轉型及創新時,可能出現業務轉型轉變未獲市場認可的情況,或面臨新舊產業融合失敗的風險。
招股書亦顯示,該公司目前擁有的所有專利中,僅一項與新能源汽車相關的專利。因此,隨着傳統汽車銷量下滑,信達智能的經營狀況亦每況愈下。
2017-2020年,信邦智能實現營業收入5.83億元、6.92億元、6.21億元和6.27億元,2018-2020年,營業收入增速分別為18.67%、-10.3%和0.93%;2017-2020年,信邦智能實現扣非歸母淨利潤6754.35萬元、7334.35萬元、8509.97萬元、6468.29萬元,2018-2020年,扣非歸母淨利潤增速分別為8.59%、16.03%和-23.99%。
進入2021年,這一趨勢持續強化。2021年1-9月,信邦智能預計營業收入為3.49億元至4.2億元,同比變化-22.08%至-6.33%,歸母淨利潤預計為4746.07萬元至6246.32萬元,預計同比變化-21.21%至3.69%。
而實控人李罡、姜宏、餘希對於信邦智能的未來經營方向,或許並不是如何順應行業趨勢實現長期經營可持續性,更多的是如何變現?
這是信邦智能第一次嘗試賣身。公開資料顯示,2016年12月19日,奧特佳(002239.SZ)在發佈《關於籌劃重大資產重組停牌進展暨延期復牌的公告》中披露,擬通過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的交易方式收購信邦智能100%股權,並已與發行人主要股東簽署了關於收購資產的《框架協議》。
2017年1月17日,奧特佳發佈《關於發行股份購買資產的一般風險提示暨暫不復牌公告》稱,由於交易雙方未能就繼續進行收購事項達成一致意見,且由於信邦智能涉及境外資產的盡職調查、審計、評估工作需要較長時間,經審慎考慮決定終止收購信邦智能股權的相關工作。
這是信邦智能第二次嘗試賣身。2017年6月24日,科新機電(300092.SZ)發佈《關於簽署重大資產重組框架協議的公告》稱,科興機電擬收購信邦智能51%以上的股權,並於其股東簽訂了《資產重組框架協議》。
2017年10月10日,科興機電發佈《關於終止籌劃重大資產重組暨公司股票復牌的公告》稱,決定終止籌劃此次重大資產重組事項。
研發投入力度不及同行
兩次賣身均失敗的信邦智能轉戰IPO申請,但依然逃不開對其可持續盈利能力的質疑,尤其在當前行業整體轉型風口下,業績頹勢已現,但研發投入卻始終捉襟見肘。
招股書顯示,2017-2020年,信邦智能研發投入分別為1414.46萬元、1232.71萬元、1596.65萬元及806.07萬元,佔營業收入比重分別為2.43%、1.78%、2.57%及2.80%,均低於3%。
與同行相比,信邦智能的研發費用投入比例,明顯低了一個檔次。招股書顯示,2017-2020年,行業可比公司的研發費用率均值分別為3.85%、3.68%、4.49%、5.28%,行業平均為3.96%。
信邦智能於2010年被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並分別於2013年、2016年、2019年通過了高新技術企業複審,有效期三年,繼續適用15%所得税優惠税率至2021年。然而,根據《高新技術企業管理辦法》規定,最近一年銷售收入在2億元以上的企業,近三個會計年度的研究開發費用總額佔同期銷售收入總額的比例不應低於3%。為何數據未達標的信邦智能可以獲得高新技術企業令人不解。
作為智能製作最重要的核心載體,工業機器人是實現智能製造的執行載體。但中國自主品牌工業機器人的比重僅為27.88%,絕大部分市場都被日系、歐系的機器人企業所佔據。根據工信部調研結果顯示,由於核心技術缺失,智能製造領域,32%的關鍵材料在中國仍為空白,52%依賴進口,下游國內工業機器人市場國產品牌佔有率僅為27.88%,汽車製造設備國產化率約為30%。技術突破是實現進口替代的關鍵,更何況信邦智能所在的中游製造環節面對上游採購端、下游客户端均相對缺乏議價能力,如果不能攻克技術壁壘拓展業務能力,或將舉步維艱。
通過資本市場建設加強對高科技公司的支持和扶植,是當前國家拓展企業直接融資渠道的初衷之一。然而,技術“含金量”不夠又無心鑽研技術的企業,也必然附帶較高的投資風險,信邦智能是否能夠順利完成註冊,順利募資,猶未可知。
大客户頻繁流失,經營可續性存疑
技術研發投入低,業務前瞻佈局缺失,以及傳統汽車銷量下滑帶給信邦智能的經營風險,除了業績下滑,還有核心客户的不斷流失。
招股書顯示,信邦智能近六成的收入來源境外地區,報告期內,信邦智能來自境外的收入分別為4.17億元、3.51億元、3.01億元、1.17億元,佔當期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60.29%、56.49%、48.11%、42.54%,境外銷售地區只要集中在日本,部分延伸至泰國、墨西哥、印度、英國等國家或地區的業務,亦是由於日本客户在海外工廠的業務蔓延所致。
從子公司的業績分佈結構看,信邦智能控股的5家子公司分別為日本富士、廣州富士、香港恆聯、上海優斐思、崑山富工。其中,日本富士是該公司在日本收購而來的子公司,也是信邦智能旗下最重要的經營主體。報告期內,日本富士對信邦智能營業收入貢獻比例分別高達60.44%、56.30%、47.55%、43.49%,日本富士對信邦智能的淨利潤貢獻比例分別為74.84%、58.36%、47.52%、28.2%。
與銷售區域高度集中日本市場及日本子公司相對應的,信邦智能的下游客户也集中於日系汽車品牌及相關供應鏈。報告期內,信邦智能前五大客户收入合計佔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52.89%、58.14%、45.17%、46.81%,佔比相對較高,客户集中度較高。簡單來説,信邦智能的終端銷售集中於日系汽車品牌及相關供應鏈,如果該公司不能拓展其他品牌,不僅經營業績會受到下游客户制約,該公司的市場規模也難以拓展。
定位於上游產線集成行業的信邦智能雖與汽車銷量無直接正相關關係,但與下游汽車企業的產線投資熱度有關,而投資熱度又受汽車銷量趨勢影響深遠。
2018年以來,我國汽車銷量首次出現負增長,並在2019年連續下滑。2020年起,受“新冠”疫情影響,全球經濟情況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打擊。對於信邦智能來説,公司常年來的國內、日本雙製造基地的國際化佈局,可能受到疫情波及會比國內其他公司更為深遠。
招股書顯示,2017年至2018年度E.Magna均為信邦智能的前五大客户,當期銷售金額為1.19億元和6980.51萬元,佔信邦智能工業自動化集成項目收入比重分別為29.53%、12.82%。E.Magna是美國通用系一級供應商,與信邦智能子公司日本富士已建立多年合作關係。然而,自2019年度以後,該公司與E.Magna未再發生交易。信邦智能解釋稱,未能合作的原因是基於投入產出效益的角度考慮,E.Magna的固定投資計劃中沒有適合信邦智能的業務機會。
無獨有偶,日本鈴木同樣消失在了信邦智能的大客户名單中。2017年,日本鈴木還是該公司第三大客户,到2018年,信邦智能對日本鈴木銷售額明顯增長,佔比達到22.28%,日本鈴木也成為2018年該公司第一大客户。而就是這個銷售額大幅增長的客户,卻在2019年退出了公司的大客户名單。
還有在2018年位列信邦智能第四大、第五大客户的漢騰汽車、上海君屹工業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上海君屹”),這兩大客户均於2016年開始與信邦智能形成合作關係,且上海君屹是漢騰汽車M11車型二級分總成自動化焊接生產線項目的總包商。然而,2018年之後,信邦智能與漢騰汽車、上海君屹的合作銷售額逐年下滑,並與上海君屹停止合作,這兩大客户亦與2019年開始消失在前五大客户名錄中。
與此同時,招股書顯示,漢騰汽車致力於新能源純電動汽車技術的研發,還在推進國內燃料電池車技術的發展,使其在下一代新能源汽車——氫能燃料電池車領域佔據了先發優勢。但目前燃料電池車在國內發展還未成勢,政策及基建工作還未開始,前期研發投入的回報暫未顯現,導致漢騰汽車2020年以來出現經營困難。
2020年末,信邦智能對漢騰汽車相關項目計提了1444.73萬元存貨跌價準備,對其相關應收款項計提了100%比例(550.99萬元)的預期信用損失,充分計提壞賬準備。
綜合該公司的主要銷售區域,核心客户羣體,研發佈局缺失以及汽車產業鏈發展趨勢,不難發現,信邦智能的盈利可持續性堪憂。
(全文字數4443)
參考資料
1、信邦智能招股書
2、信邦智能問詢回覆函
3、信邦智能上市保薦書
4、信邦智能家族治理高度集權,號稱“智能製造”研發投入卻不到3% 深水財經社
5、信邦智能IPO:三樁“陳年舊事”重新過堂 電鰻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