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上海仁會生物製藥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仁會生物”)的IPO狀態更新為“終止註冊”,結束了長達14個月的科創板IPO“註冊之旅”。
仁會生物是今年第205家終止A股IPO進程的企業。統計數據顯示,截至10月14日,年內已有98家創業板申報企業、75家科創板申報企業及32家滬深主板申報企業終止A股IPO進程,遠超去年全年。其中,有183家為主動撤回申請,佔比達89.27%。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企業在撤回材料後,很快投入“IPO返場賽”,重新啓動了新一輪的上市輔導,其中已有公司重新申報IPO並獲得受理。在這些重新申報IPO的案例中,大部分企業選擇了轉板。
205家企業終止IPO
今年以來,A股IPO市場持續活躍。根據Wind數據統計,截至10月14日,滬深兩市一共有376家公司成功上市,其中滬市主板76家、科創板126家、深市主板27家、創業板147家,共募資3786億元,創歷史新高。
與之形成反差的是,部分擬上市公司在IPO審核或註冊過程中緊急“剎車”。統計數據顯示,年內IPO表現最活躍的創業板和科創板,同時也是IPO終止最頻發的板塊。
今年以來,已經有98家創業板IPO申報企業的項目狀態變更為“終止”。其中,有91家為主動撤回,有5家因上市審核不通過而終止,有1家因財務資料已過有效期且逾期達3個月未更新被證監會終止註冊,還有1家則是因未在規定時限內回覆被深交所終止審核。
科創板IPO終止企業則達75家。其中,主動撤材料的有68家,包括提交註冊後又主動撤回材料的6家,因上市審核不通過而終止的有7家。
在這些公司中,最引人關注的當屬聯想集團。其科創板IPO在9月30日晚間獲得受理,但在國慶假期過後的首個工作日,審核狀態即變更為“終止”。除了聯想集團,今年科創板撤材料的擬IPO企業還有柔宇科技、吉利汽車、京東數科等知名公司。
從行業來看,科創板IPO終止的企業中,屬於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的最多,有16家,佔比21.33%;屬於專用設備製造業的有10家,佔比13.33%;醫藥製造業企業數量排第三,達到8家,佔比10.67%。
主動撤回佔比達89.27%
2020年,A股市場共有81家企業撤回IPO申請。今年10個月已有205家終止IPO,較之出現了大幅增長。
對此,有投行人士認為,這可能與IPO項目現場檢查趨向常態化有關。今年以來,證監會已開展4次IPO企業信息披露質量抽查抽籤工作。此外,註冊制下,部分企業準備不充分,經不起監管機構剝絲抽繭般的問詢,自己打起了退堂鼓。
在上述IPO終止項目中,有183家為主動撤回申請,佔比達89.27%。有分析人士表示,企業主動撤材料,更像是在考試之前綜合利弊後主動申請“緩考”,因為一旦IPO被否,企業將面臨至少6個月的IPO凍結期,“借殼”曲線上市道路也在很大程度上被關閉,再次重啓IPO將面臨更高的信息披露要求與更嚴的交易審核流程。
部分公司已重新申報IPO
上海證券報記者注意到,有多家擬上市公司在撤回材料後不久,便開啓了新一輪的上市輔導。比如,北京中科晶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今年1月21日撤回了科創板上市申請材料,2月7日便進入了創業板上市輔導環節;今年6月24日終止創業板上市審核的安徽金田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8月30日的狀態變更為“輔導備案登記受理”,上市板塊變為上交所主板。
更有一些公司重新申報IPO並獲得受理,有的甚至已經進入問詢環節。比如,包頭天和磁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1年1月19日終止科創板上市審核,9月22日,證監會受理了其上交所主板的上市申請;2021年2月23日撤回科創板申報材料的安徽森泰木塑集團股份有限公司,6月16日申報創業板IPO獲受理,目前已進入問詢環節。
根據實際情況轉換賽道,成為很多企業參加“IPO返場賽”的策略之一。“今年以來,創業板、科創板IPO審核越來越看重擬IPO企業與所申報板塊的契合度,‘IPO返場企業’根據自身實際情況變更賽道申報,有其合理性。”有市場人士稱。
近日,《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上市輔導監管規定》(下稱《輔導監管規定》)正式發佈實施,部分地方監管機構已對照《輔導監管規定》,對輔導機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0月14日,深圳證監局下發通知,要求各輔導機構提升工作質量。結合《輔導監管規定》要求,增加力量配備,對輔導工作的質控和內核相關制度進行重新檢視;把握好工作時限和節奏,合理安排輔導工作和履行內部決策程序的時間進度,杜絕“闖關”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