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媒體:中國經濟在增長,但這還不夠

新加坡媒體:中國經濟在增長,但這還不夠

本文系新加坡亞洲新聞台(CNA)網站11月23日文章,原題:中國是今年唯一增長的主要經濟體,但這還不夠

中國經濟繼續從新冠疫情中復甦,第三季度同比增長4.9%。中國目前仍然是今年唯一有望增長的主要經濟體。

有人批評中國在疫情期間太側重經濟的生產方面,對家庭收入,特別是農民工的收入支持不夠。這與受疫情影響的其他經濟體,特別是高收入經濟體重點支持家庭的舉措形成鮮明對比。

結果是,中國的復甦是由淨出口推動。事實上,中國在全球出口中的份額也隨之猛增。隨着復甦範圍的擴大,這種批評可能會隨着時間的推移而減弱。

疫情之後,出口復甦乏力,部分生產為追求供應鏈彈性而轉移。這種形勢下,中國的外部環境將變得不利。

中國領導層預計,無論美國大選結果如何,中美之間的經濟競爭都將繼續。對中國的科技限制可能會繼續存在。在這種需求不振和地緣政治緊張的環境下,中國的應對之策是“雙循環”框架。海外需求和技術是中國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發展的重點,是創造增長和就業的一大手段。

對中國來説,“雙循環”意味着更加依賴國內供應鏈、本土創新和國內需求。向需求轉變,就必須進行重大的政策改革。擴大社會保障網有助於減少家庭儲蓄,但收入分配也需要改變。中國家庭的收入仍不到國家產出的一半,因此即便家庭儲蓄率下降,消費也不會上升到發達國家的水平。財政改革——更多的累進税和更強的社保網絡——有可能促進消費。通過改革或取消户籍制度來加快城市化也會有所幫助。

“雙循環”框架的第二方面是創新。鑑於美國對中國的行動,創新有了新的緊迫性。中國正在加倍努力,促進國民和公司的本土創新。政策重點似乎已轉向更多的基礎研究,以減少對集成電路等進口基礎技術的依賴。毫無疑問,中國將在“十四五”規劃中為研發支出設定更高的目標。

(作者伯特·霍夫曼,陳俊安譯)

【來源:環球時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855 字。

轉載請註明: 新加坡媒體:中國經濟在增長,但這還不夠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