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脈蘇寧十年轉型
轉型十年,蘇寧再一次走到了十字路口。
前不久的百億賣身,將其推向風口浪尖。牛年春節後,蘇寧易購迎來三十年來最大變動,深圳國資持有蘇寧易購23%股份,原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張近東及其一致行動人持股21.83%。公司將處於無控股股東、無實際控制人狀態,蘇寧易購結束張近東時代。
1990年,張近東起家於南京市寧海路。在此後的二十年裏,家電成為蘇寧的養命之源。中國家電業曾是明星企業家誕生最多的地方,也是明星企業家隕落最多的地方。來來回回,大浪淘沙,不少與張近東同一時期的家電行業企業家已淹沒在歷史中。
成也電商,敗也電商。如今而立之年的蘇寧,面臨關鍵轉折點。本輪危機或源於電商時代的發端。2009年後,電商逐漸興盛、家電開始下鄉,令家電行業獲得喘息機會。
2009年,已是國內家電連鎖“雙雄”之一的蘇寧,開啓互聯網轉型之路。“大象轉身”並非易事,如今回頭看看蘇寧曾經的對手國美,同樣艱難。
四年一晃而過,到了2013年,蘇寧依舊處於轉型探索時期。從“去電器化”,到“沃爾瑪+亞馬遜”模式,從科技蘇寧,到雲商模式。蘇寧用了四年時間,才宣佈徹底轉型為“互聯網化的零售企業”。而彼時,京東已開始侵蝕蘇寧、國美的市場份額。
轉型期間,蘇寧也開啓了資本運作之路,開啓大舉併購。2012年,蘇寧承接“紅孩子”及“繽購”兩大品牌,全面升級蘇寧易購母嬰、化妝品的運營。申請快遞牌照,佈局物流業務;涉足金融領域,成立小貸公司,申請設立銀行。戰略投資PPTV,入局視頻領域。與此同時,蘇寧還在保險、理財、虛擬運營商領域佈局。
2014年5月,蘇寧在南京總部舉行投資者交流。回顧過去五年的發展,張近東總結,“2009-2011,戰略探索;2012-2013,戰略佈局;2014,戰略執行。”張近東曾回應,“雖然外界有一些善意的疑慮和擔憂,但我們內心是非常堅定的,我們已經看到了從彎道轉向直道的曙光。”
在張近東看來,2014是戰略執行的開始,在之後5年的時間裏,蘇寧的改革大踏步前進。在線下門店方面,蘇寧開始佈局社區店業態蘇寧小店,此後收購迪亞天天、投資達令,但瘋狂擴張使得業績力承壓,此後蘇寧小店出表。
但真正的燒錢大頭開始於蘇寧佈局視頻領域,涉足體育賽事。收購天天快遞,大額投資物流基金,也增加了公司的經營壓力,隨着快遞行業競爭加劇,天天快遞舉步維艱。併購萬達百貨、家樂福中國,讓線下運營更加沉重,線上線下“1+1≥2”效果未顯。
公司資金運轉端倪於2017年,在這一年張近東與蘇寧易購不斷股權質押、減持套現、引戰融資、回購股票、併購企業,爭取更多發展資金。伴隨而來的是,張近東對蘇寧的把控力轉弱,2020年底,蘇寧控股全額質押阿里;2020年2月,張近東轉讓蘇寧易購23%股權。
終於不堪重負,蘇寧互聯網轉型擴張之路踩下“剎車”。在蘇寧集團2021年新春團拜會上,張近東表示,聚焦零售發展,不在零售主賽道的,就要該關的關,該砍的砍。
癥結一
線下門店拖累轉型,互聯網追趕路上缺乏“殺手鐧”
“經營情況不好是客觀事實,市場、投資人都不瞭解嗎?只是有的人不説,大家心知肚明。”蘇寧前員工李莉(化名)表示,蘇寧走到今天,內外原因都有。首先,一直沒有自己的核心盈利點,線下成本高,數據不是特別好;線上市場佔有率非常低。此外,還有投資蘇寧小店,收購萬達百貨、購買體育版權等問題。
正如李莉所言,隨着互聯網加速發展,電子商務愈發強勢,但作為線下家電零售的巨頭,蘇寧互聯網轉型顯得力不從心。蘇寧易購2013年-2020年營收分別為1053億元、1089億元、1355億元、1486億元、1879億元、2450億元、2692億元、2523億元。同期歸屬淨利潤分別為3.72億元、8.67億元、8.73億元、7.04億元、42.13億元、133.3億元、98.43億元、-42.75億元。
但在2017年-2019年漂亮數據的背後,是蘇寧易購陸續賣出阿里巴巴的股票。其實,同期扣非淨利潤分別為3.07億元、-12.52億元、-14.65億元、-11.08億元、-0.88億元、-3.59億元、-57.11億元、-68.07億元。
當然,扣非淨利潤虧損的原因不完全歸咎於蘇寧易購,更多是傳統線下門店成本高,轉型困難。對比國美零售同期業績也可知一二,國美零售2013年-2020年營收分別為564.01億元、603.60億元、645.95億元、766.95億元、715.75億元、643.56億元、594.83億元、441.19億元。營收在2016年達到峯值。
同期,國美零售歸母淨利潤分別為8.92億元、12.80億元、12.08億元、3.25億元、-4.50億元、-48.87億元、-25.90億元。由此可見,國美零售在2017年歸母淨利潤出現虧損,並一直虧損擴大至2020年度的69.94億元。
兩家家電零售巨頭業績出現虧損,與家電線上渠道不斷拓展瓜分市場份額,以及相應平台產品豐富度不足有關,沒有擺脱家電零售商的品牌認知。
事實上,2013年9月,蘇寧上線開放平台“蘇寧雲台”,宣稱要徹底轉型為“互聯網化的零售企業”,思路是既要進軍線上,也要保留線下,並且成為賣百貨的線上線下的綜合性渠道。
但從蘇寧易購財報來看,平台綜合性程度效果不顯。2015年營收1355億元,其中家電3C產品營收1070.04億元,小家電及日用百貨營收229.30億元。2016年營收1486億元,包括小家電的家電3C產品營收1436.24億元。2017年營收1879億,其中家電3C產品營收1445.31億元,小家電及日用百貨營收338.59億元。
2018年營收2450億元,其中家電3C產品營收1756.27億元,小家電及日用百貨營收570.38億元。
到了2019年,蘇寧易購營收2692億元,包含小家電的家電3C產品營收2080.84億元。實際上當年蘇寧收購了萬達百貨與家樂福中國,小家電與日用百貨才開始“分家”,當年日用百貨營收455.7億元,同期小家電營收438.24億。2020年營收2523億元,包含小家電的家電3C產品營收1878.19億元,日用百貨營收506.84億元,同期小家電營收408.44億元。由此可見,前幾年日用百貨佔營收比重並不高。
在同行業中,京東以物流快著稱,淘寶以產品豐富立世,拼多多牢牢抓住下沉市場,而蘇寧易購一直在追趕和模仿的路上,並沒有形成自己的“殺手鐧”。
癥結二
蘇寧小店“大躍進”無序擴張,7個月欠下債務6.53億
意識到家電佔比高,蘇寧也一直想“去電器化”,但母嬰電商“紅孩子”、生鮮品牌“蘇鮮生”等品類並未進行大規模擴張。2017年,社區電商興起,這次蘇寧決定放手一搏,2017年底,蘇寧宣佈,在2018年1500家蘇寧小店將進入國內便利店市場。
當時,蘇寧小店被寄予厚望,蘇寧董事長張近東表示,“要將線下門店作為全新的產品去打造。”一時間,蘇寧颳起一陣“開店”狂潮,一度出現“一條街開數家蘇寧小店”的景象,但運營跟不上開店速度。蘇寧前員工楊凌(化名)介紹,“蘇寧小店到後期開店就是為了數量,而不是根據經營情況,大區也會給各地指標,一個月要開多少店。”
瘋狂開店演變為無序擴張,2018年10月,蘇寧易購公告稱,蘇寧小店2018年1-7月營收1.43億元,虧損2.96億元,債務6.53億元。當時,蘇寧易購表示,由於蘇寧小店處於業務發展初期,未來經營規模快速增長,給未來收益預測及風險的預測帶來較大難度。後以7.45億元出讓全部股權給張近東之子張康陽。
現在看來,蘇寧易購曾是最早一批進入社區電商領域的企業,本可以搶佔先機,最後卻鎩羽而歸。這也與當時蘇寧未理順供應鏈有關,或是意識到供應鏈與物流的癥結所在。2019年,蘇寧發起兩起併購,當年2月,蘇寧易購收購萬達百貨,構建線上線下到店到手全場景的百貨零售業態;當年6月,蘇寧易購出資48億元收購家樂福中國80%股份。
收購家樂福中國雖然投資重,卻是蘇寧要做大日用百貨與生鮮果蔬品類的必經之路。畢竟,盒馬鮮生是以門店為服務圓心;多點也以物美超市為前置倉;當時,美團、京東也開設了不少線下門店,提高履約能力。
電商平台履約能力與物流網絡分不開。雖然,蘇寧在2012年就佈局物流網絡,但效果不顯。2017年後,蘇寧加碼物流投入。2017年1月,蘇寧物流以現金29.75億元收購天天快遞70%股份。在交割完成後12個月內,將再購買天天快遞剩餘30%股份,對應的轉讓價款為12.75億元。
此外,蘇寧在2017年11月,與深創投發起設立目標總規模為300億元的物流地產基金。2018年9月,蘇寧出讓5家公司股權以及持有物流倉儲資產,對價11.48億元。由於物流投資回報週期長,物流業務出表對於蘇寧來説減輕不少壓力。
不過,快遞物流行業競爭激烈,快遞行業市場集中度不斷提高,一線快遞通達系、順豐、京東等逐漸佔據了80%以上市場份額,二線快遞空間不斷被擠壓。2017年起,天天快遞在3年半時間內虧損超40億元。今年2月,天天快遞通知加盟商將全面轉型,未來聚焦最後一公里,提供同城速遞。
癥結三
押寶足球俱樂部、體育版權, 蘇寧不再“有錢有閒”
“這兩年運氣太差了,體育燒了太多的錢了,投資的都不大好,萬萬沒想到能這麼快走到這一步。”蘇寧前員工曉丹(化名)認為。
蘇寧對於體育的佈局,源於收購PPTV。2013年10月,蘇寧以2.5億美元戰略投資PPTV,佔PPTV44%比例,成為第一大股東。蘇寧入局視頻領域,也為後來的體育版權燒錢大戰埋下伏筆。2014年12月10日,蘇寧公告增持PPTV的股份至64%,成為PPTV控股股東。
“有人説蘇寧是一家笨企業,PPTV是一家慢企業……今天融合在一起,就是要顛覆創新互聯網視頻行業。”在2015年,PPTV聚力管理委員會主席範志軍曾表示。
蘇寧“吃下”PPTV並非一樁划算的買賣。受其拖累,在2014年上半年,蘇寧還出現了上市十年的首次虧損。而戰略投資PPTV是虧損原因之一。
此後,蘇寧加大與足球俱樂部的合作。2014年6月,蘇寧“牽手”巴塞羅那足球俱樂部。2015年3月,蘇寧正式簽約成為江蘇國信舜天足球俱樂部2015年的主贊助商。2015年12月,其更名為江蘇蘇寧足球俱樂部。
當時,蘇寧副董事長孫為民稱,“有錢有閒”將成為日益壯大的中產階級的常態,體育、文化、旅遊等消費領域存在巨大的發展空間。轉型中的蘇寧已開啓超電器化佈局,除母嬰、超市、百貨、美妝等經營品類,運動產品和體育文化消費領域也是重點拓展的目標市場。在既定的體育產業戰略下,蘇寧尤其關注中國足球的發展。
2016年前後,多家中國企業投資海外足球俱樂部,蘇寧宣佈收購國米約70%股份,總對價約為2.7億歐元,約合人民幣20億元。實際上,在2013年之後,國米俱樂部連年赤字,當年負債超過4.17億歐元。
投資俱樂部後,蘇寧也開始加碼賽事版權。2017年,蘇寧體育傳媒宣佈與體奧動力達成2017賽季中超聯賽新媒體(PC+移動+OTT)全場次獨家版權協議,價格為13.5億元。當年,蘇寧體育成為國內首次齊聚歐洲足球五大聯賽、中超等核心賽事版權的體育平台。
在2018年,蘇寧體育又簽下德甲、法甲和歐冠的獨家媒體版權,獨自包攬國外大部分足球賽事版權。形成了騰訊體育佔據籃球賽事版權,蘇寧體育收攏足球賽事版權的格局。
手握版權的背後,都是高額的投入。2019年8月,時任蘇寧體育集團常務副總裁王冬表示,“蘇寧幾年來承擔相應的版權升級,包括運營的能力提升,累計投入接近200億元。”他坦言,國內賽事版權費用需要一個良性和可持續發展。
疫情暴發後,體育賽事暫緩,蘇寧體育也承受壓力。2020年9月,英超官方宣佈與中國轉播商PP體育解約。蘇寧體育稱,全球疫情帶來了許多挑戰,在版權談判中更為凸顯。“經過多輪會談,PP體育與英超在版權價值方面存在分歧,雖然PP體育已依照協議向英超聯賽超額預付版權週期費用,但PP體育仍將終止與英超的合作。”
面對壓力,蘇寧不再“有錢有閒”。2月19日,在蘇寧集團2021年新春團拜會上,蘇寧集團董事長張近東表示,“第四個十年,蘇寧正在卸下包袱輕裝上陣,但同時也沒有了迴旋的餘地。我們要堅定地聚焦零售發展,自上而下地聚焦主航道、主戰場,做減法、收縮戰線,不在零售主賽道的,就要該關的關,該砍的砍。”
癥結四
公司股權集中高,1200工程質疑者眾
“一家線下企業想轉型線上,本來這個事情就很難,蘇寧幾個創始高管也不懂如何做,再加不想或不敢放手給別人去做,就一直不是很成功。”南京一所高校的教授如此評價蘇寧十年轉型。
實際上,阿里、京東等互聯網平台投資人眾多。在沒有阿里入股之前,蘇寧就是張近東的蘇寧,但企業要發展,單靠自己不行。2015年8月,阿里以283億元戰略投資蘇寧,持股19.99%,成為第二大股東;蘇寧將以140億元人民幣認購不超過2780萬股的阿里巴巴新發行股份。
除了引進阿里,蘇寧依舊是張近東的,但蘇寧大舉擴張仍需要資金支持,面對重重壓力,蘇寧2020年開始新一輪戰略引資。2020年11月,蘇寧易購發佈公告稱,旗下雲網萬店以250億元估值完成A輪融資,融資金額60億元。此次引進戰略投資人,除深創投領投以外,還有深圳市羅湖引導基金和商湯科技、分眾傳媒等。
蘇寧易購表示,各類自營實體門店也將入駐雲網萬店提供的本地互聯網交易平台。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吸納區域商户進入雲網萬店本地化在線服務,壯大本地化互聯網平台、豐富蘇寧易購供應鏈和物流售後的市場渠道。
為振作士氣。2021年1月底,蘇寧易購表示,伴隨着蘇寧智慧零售能力的逐步成熟,公司進一步確定雲網萬店獨立發展戰略,全面對標頭部互聯網零售平台,對線上業務進行整合並引入戰略投資,計劃加大員工股權激勵,探討獨立上市。
此舉也引來外界質疑,上市公司蘇寧易購主要營收就來自零售,如今計劃將所有業態再次打包,探討獨立上市,是否存在架空上市公司“蘇寧易購”的情況?
2021年2月,蘇寧易購再次引進戰略投資者。2月28日,蘇寧易購發佈公告表示,公司引入深國際、鯤鵬資本戰略投資,將有利於公司進一步聚焦零售服務業務。鯤鵬資本持股比例為15%,深國際持股比例為8%。張近東及其一致行動人持股比例降為21.83%。股份轉讓完成後,蘇寧易購將處於無控股股東、無實際控制人狀態。
此前蘇寧不夠“開放”除了體現在股權方面,也體現在人才培養方面。2002年,蘇寧啓動“1200工程”,面向“1200工程”管培生,推進系統化、體制化培養。形成從招聘、實習、培訓,到考核晉升的完善制度,並提供工資、福利、短期及長期激勵等在內的福利保障。
根據蘇寧“1200工程”計劃,畢業生進入蘇寧從員工成長為幹部帶領團隊,需要2-3年;普通基層幹部成長為中層幹部需要5-6年;在蘇寧8-10年摸爬滾打,有機會從中層幹部成長為高層領導。蘇寧數據顯示,蘇寧總裁級別幹部中,“1200工程”佔比達26%,總經理、總監級達36%,經理級達33%。
但該人才培養工程卻被管培生與社招員工共同“吐槽”。蘇寧前1200工程員工曉丹(化名)介紹,“1200空間大,社招工資高。1200吐槽的很多,難受的很多,總體是個好的傳承吧,但也確實沒出來一個能力挽狂瀾的人。”
“我們那一年1200剛開始有15個,流動性比較大,四年過去了現在大概只有四五個。但公司對1200有所偏愛,內部漲薪晉升1200會優先考慮。”蘇寧前1200工程員工楊凌(化名)介紹,“1200的還是想有成長,但成長的空間太小了,一天都做很多很繁雜、不用動腦子的事。所以待了三年就走了。”
蘇寧前社招員工李莉(化名)則表示,蘇寧特別重視自己培養的人才,但流失率非常高。如果有一個機會肯定是給1200,“從來沒有感覺到一個公司會把社招和自己培養人才劃分那麼明顯。我覺得,大家把事幹好就行了。為什麼要先分你的出身,出身決定了後面的機會。”
番外
“蘇寧本身就是一座大山”
蘇寧轉型喊了十年,一路步履蹣跚。最新一輪的資金緊張初顯於2020年下半年的債券市場的動盪。為給投資人信心,蘇寧易購相繼公告回購債券。當年11月,有外媒報道稱,蘇寧易購考慮出售電子商務業務部分股份,尋求大約60億美元的估值。最終迎來雲網萬店60億元融資。
當年12月,蘇寧再傳震撼消息。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官網顯示,蘇寧控股集團股東張近東、張康陽及南京潤賢企業管理中心(有限合夥)將公司全部股權出質給淘寶(中國)軟件有限公司。股權出質登記日期為2020年12月4日,合計出質股權數額為10億元,與蘇寧控股集團的註冊資本金額等同。
當時,蘇寧回覆稱,目前,蘇寧控股集團持有蘇寧易購3.98%的股權,股權質押是正常的商業合作,對蘇寧易購戰略發展和正常經營無實質影響。
實際上在2015年8月,蘇寧與阿里合作後,2017年以來,蘇寧易購已多次出售阿里股票。根據蘇寧易購相關公告,兩年三度減持阿里股票,目前已不再持有阿里股票,蘇寧易購因此套現142.97億元。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注意到,近年來,張近東旗下企業陸陸續續質押公司股權數回。質押股權的對象大多為銀行機構、信託公司等,包括興業銀行、建設銀行、陝西國際信託、國民信託、五礦國際信託等。
除了質押,蘇寧易購近年來也發起多輪股票回購。2018年、2019年各回購股票近10億元,2020年至今已回購超10億元。由此計算,蘇寧易購近三年回購股票30億元左右。
面對今天窘境,蘇寧前員工李莉認為,“內部管理比較僵化,沒有留住什麼人才,之前有很厲害的人,但沒有待很久。蘇寧一直想做智慧零售、互聯網企業,但實際上並沒有做到。人不變,還是早些年做零售的那些人,核心高管還是那些人,怎麼可能玩動互聯網的東西。”
2021年零售行業註定血雨腥風。蘇寧昔日對手國美也意識到單打獨鬥的侷限性,加入京東、拼多多陣營,先後獲得數十億發展資金,邀請百度原高管向海龍來“操盤”,全國巡迴直播,整合平台流量上線“真快樂”APP,大有背水一戰的氣勢。
2月19日,在蘇寧集團2021年新春團拜會上,蘇寧集團董事長張近東表示,“站在集團新十年的開端,我們既面對着外部諸多的不確定性,同時也經歷着行業深層次的變革。可以説,唯有保持定力、迎難而上,才能抵禦外部的不確定性,才有機會實現新一輪的向新而生。”
“蘇寧一直借錢,加上疫情影響,只能收縮出售資產。當然,蘇寧畢竟有房地產業務,又沒受到反壟斷的制裁,説不定哪天又起來了。”前述南京一高校教授表示。
“它發展的每一步,我都是旁觀者,也許結果現在並不好,但我知道這並不意味着它就什麼都是差,我一直不喜歡這種唯成敗論的論調,我有點老派英雄主義情結。”蘇寧前1200工程員工曉丹認為。
蘇寧31年發展,兩易其名,蘇寧電器用了23年,蘇寧雲商用了5年,做回蘇寧易購也才3年。時間拉回2014年5月,張近東給了當時蘇寧轉型一個評價:“這幾年圍繞互聯網轉型,大的戰略上是正確的,也卓有成效。我們不能被別人牽着鼻子走,也不能感覺前面有三座大山,蘇寧本身就是一座大山。我們要看到實質的問題,我們現在有強大的線下平台,未來要建立強大的線上平台。至於這其中,具體的流量問題、支付問題,隨着時間,隨着真正聚焦,一定會逐步解決,而這些最終都是社會化的問題,是開放的問題。”
六年多過去了,張近東的總結言猶在耳。
“蘇寧每一步都走對了,就是沒走好。”蘇寧前1200工程員工曉丹如此感嘆。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陳維城 編輯 陳莉 校對 李項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