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Vox網站4月26日文章,原題:拜登試圖用經濟計劃挑戰中國 幾個月來,拜登總是説中國“吃了我們的午餐”,承諾他的計劃將“使我們處於未來幾年贏得與中國的全球競爭的位置”。在談及國內基礎設施計劃時動輒提及中國,可能看起來奇怪。但如果你意識到,拜登的標誌性國內經濟政策計劃也是更廣泛的外交政策戰略的一個關鍵因素,目標是挫敗中國日益增長的力量和全球影響力,那也就不難理解了。
拜登關於中國“吃美國的午餐”的説法,在很大程度上是指中國近年來投入巨資改善其國內基礎設施,提高在世界經濟中的競爭力。
中國多年來對國內基礎設施的投資造就了一個龐大的高鐵網絡,還有至少100萬座橋樑,以及一座座拔地而起的城市。諮詢公司德勤在2017年的一份報告稱,中國的基建支出佔GDP的比重(8%)是美國的3倍多,美國僅為2.4%。
中國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對包含基礎設施、房地產等項目的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約為8萬億美元。與此同時,美國聯邦政府2020年直接用於基礎設施項目的經費為630億美元,向各州發放的基建資金為830億美元——總額為1460億美元。換句話説,美國的基建投資只佔中國的一小部分。
美國塔夫茨大學研究能源和環境政策的凱麗·加拉格爾教授表示:“中國現在不需要再投資那麼多了;中國已建成了全新的基礎設施。”她説,相比之下,“我們需要重建原有的老舊基礎設施,我們需要使這些基礎設施不受氣候影響,我們需要與中國競爭全球市場。”(作者艾拉·尼爾森、亞力克斯·沃德)
香港《南華早報》4月26日文章,原題:拜登的新經濟刺激計劃均與基礎設施有關,中國的經驗值得借鑑 美國總統拜登相信,他以基礎設施支出為中心的2.25萬億美元經濟刺激計劃將促進受疫情影響的美國經濟,並使其處於與中國競爭的更有利位置。從某種意義上説,拜登正翻開中國的經濟策略手冊汲取經驗。過去40年裏,中國政府利用對基礎設施的大力投資來促進經濟增長,創造就業機會,併為國家的整體發展打下基礎。
不過,美國無法照搬中國的自上而下的經濟規劃和管理方法。正是這些方法使北京能夠在國內控制新冠疫情,同時迅速做出並實施基礎設施支出的決策。倫敦研究公司TS Lombard的中國和北亞經濟學家羅裏·格林認為:“美國與中國的不同在兩個方面。首先,美國的預算約束和控制更嚴,這限制了與基礎設施支出相關的債務積累。其次是落實時間要慢得多。當北京決定投資時,資金會很快進入實體經濟。地方政府準備好了投資項目,非常願意迅速啓動支出。在美國,支出可能需要幾年時間才能生效,從而削弱了其作為反週期政策工具的效果。”
基礎設施投資是過去20年中國對抗經濟放緩並支持長期發展的常用方法。
中國和美國正處於不同的經濟發展階段,對基礎設施的支出有着不同的目標。中國正處於城市化進程中,希望讓更多的農村居民遷入大型發達城市。上海申銀萬國證券研究所上週發表的分析報告稱:“現階段,中國的基礎設施水平高於製造業發展水平。基礎設施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是促進人員流動,加速需求的增加,從而刺激製造業的供應。”(作者阿曼達·李,陳俊安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