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宰大户都已自顧不暇 養豬大户為何急着增加屠宰產能
中國商報(記者馬嘉)屠宰大户雙匯發展今年上半年營收、淨利潤雙雙下降,養豬大户牧原股份卻在此時決定募資近百億元以擴大屠宰產能。一邊是屠宰大户遭遇營收困境,另一邊是養豬大户強勢來襲,在“豬週期”的下半場,屠宰還是門好生意嗎?
屠宰大户遇營收困境
屠宰行業的龍頭雙匯發展今年上半年交出了營業收入、淨利潤雙雙下降的成績單:實現營收348.42億元,同比下降4.14%;淨利潤為25.37億元,同比下降16.57%。
對此,雙匯發展稱,收入下降主要是受本期豬價、肉價下降較大的影響,利潤下降主要原因是2020年凍品盈利基數較高、本期由於中外價差收窄,導致進口肉盈利下降、員工及市場費用的投入增加等。
但是,生豬價格下行,屠宰及肉製品加工本應能以更低的成本收購生豬、再加工肉製品獲得高利潤。為何從龍頭老大的成績單來看,屠宰業務依然難做?一位肉製品地區加工商告訴中國商報記者,因生豬價格下降明顯,屠宰業務的利潤確實明顯高於去年同期。但是,前期市場積壓了大量超重的肥豬,屠宰企業根本消化不完,產能有些過剩了,銷售端的壓力也較大。
上海鋼聯農產品事業部生豬分析師郭剛也對中國商報記者表示,今年4月份開始,隨着生豬價格的持續下跌,開工率本應快速上升,但部分規模屠宰企業賭後市行情,分割入庫比例增加,減緩了開工率的上升速度。生豬價格持續超跌,5月末6月初時跌破自繁自養成本線。市場肥豬存欄量仍居高不下,屠宰企業的鮮銷受凍品和肥白條肉量大、價格高的衝擊,鮮銷壓力較大,所以會調低負荷以規避風險。
另外,有業內人士表示,雙匯發展的業績上不去更多是因為產能利用率不高。一位上市豬企的肉製品加工業務負責人告訴中國商報記者,雙匯發展是屠宰行業的龍頭,但是其產能的利用率也沒有超過60%,其他屠宰企業就更低了。對企業來説,產能利用率不高一般是兩個原因,要麼是上游的豬不夠、產能空缺;要麼是下游賣得不好、產能過剩。雖然生豬價格繼續走低,但是市場上是不缺豬的,屠宰企業已經積壓了一部分生豬,後期完全依靠消費端,賺錢是非常不容易的。
養豬大户強勢加碼屠宰產能
近日,牧原股份發佈公告,擬募資不超過95.50億元擴大生豬養殖建設項目和生豬屠宰項目。其中88.7億元用於新增23個生豬養殖基地,新增養殖規模677萬頭;擬投資22.87億元用於新建4個生豬屠宰項目,合計屠宰能力1300萬頭。
值得關注的是,今年下半年的豬肉供應或會比今年上半年還多。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今年受生豬產能恢復的影響,上半年豬肉產量為2715萬噸,同比增長35.9%,全年豬肉總產量有望突破5000萬噸。非洲豬瘟疫情暴發前,我國豬肉的消費量曾達到5407萬噸。而在2019年,豬肉的消費量僅為3793.70萬噸。以此計算,再加上我國每年進口的豬肉量,今年的豬肉供應是非常充足的。
此種情況下,牧原股份的擴產似乎有些激進。據悉,其擴產主要針對屠宰產能。中國商報記者查詢歷年公告發現,截至目前,牧原股份投產屠宰產能合計為400萬頭/年。牧原股份的生豬產能此前已超過6000萬頭,僅本次新增的超過670萬頭的生豬產能就足以配套其屠宰業務。
但是,牧原股份董事會秘書、首席戰略官秦軍表示,牧原股份之所以向下遊屠宰行業進行規劃佈局,一方面是響應國家從“調豬”到“調肉”政策的轉變,另一方面是考慮中原等地區屬於生豬調出大區,屠宰產能不足,尤其是先進產能很稀缺。截至目前,公司已投產河南省內鄉縣、正陽縣兩個屠宰場,設計產能合計為400萬噸,預計到今年年底公司運營中的屠宰產能會超過2000萬頭。
屠宰是門好生意嗎?
生豬價格一跌再跌已成行業的心病,因此擴充邊界正在成為業內的流行做法。
據牧原股份的説法,此次擴張或正是為了應對生豬價格下跌影響。秦軍表示,預計下半年生豬價格可能會相較於上半年小幅上升,但是仍需保持謹慎;明年生豬價格的平均水平大概率比今年更低,預計明年上半年出現低點的可能性較大,生豬價格下跌對今年和明年的利潤均有一定影響。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產能上的擴張,牧原股份也打算增加品類。牧原股份在對投資者的回覆中表示,現階段公司屠宰廠銷售的產品以白條、分割產品為主。考慮到新零售的需求與市場環境,未來其有計劃增加精分割流程,針對性銷售非標準化分割品。未來牧原股份在肉製品方面也會更加開放,採用多種方式擴充產能,同時積極拓展多種銷售渠道。
與此同時,屠宰大户也在積極擴展肉製品加工業務。雙匯發展表示,公司將圍繞家庭消費,從高端、西式產品入手,開發低脂、低鈉等產品,對標健身等特殊消費人羣。同時關注用於火鍋食材的速凍食品如丸子、小酥肉等產品,以及現下火熱的預製菜,也將開發紅燒肉、梅菜扣肉等家庭產品。
一位上市豬企的相關負責人向中國商報記者坦言,養豬企業發展屠宰加工業務可以與養殖環節的生豬價格波動形成對沖,適度緩解了豬價下行給公司造成的整體影響。但是,短期內投入屠宰業務或也難以看得見利潤。相關政策的出台也使屠宰行業在上游收購和下游銷售環節面臨着隱性的雙重價格限制。時而發生的畜、禽疫情也會給該行業造成不利影響。此外,人力成本的逐漸升高也進一步擠壓了該行業的利潤空間。
值得關注的是,今年上半年,雙匯發展面臨的營收困境或是屠宰行業的一個縮影。郭剛告訴中國商報記者,今年二季度由於豬價持續下跌,屠宰企業出現階段性虧損。限於凍品庫存壓力,屠宰企業的鮮銷率一直維持83%以上。目前對於國內屠宰企業鮮銷最大的利空因素主要是三點。一是市場凍品庫存和肥白條的衝擊;二是進口凍品的衝擊;三是下游消費提升緩慢。在三重利空因素的制約下,屠宰企業鮮銷率是否能保持高位還是一個未知數。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