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朱丹丹 北京報道
過去的2019年被稱為銀行IPO“大年”,先後共有8家銀行成功登陸A股市場;然而,進入2020年,至今仍未能有一家銀行實現A股IPO上市。
與此同時,本報記者注意到,根據證監會披露信息顯示,目前正在A股排隊上市的銀行包括湖州銀行、蘭州銀行、重慶銀行等17家。
今年中小銀行IPO審核節奏為何放緩?對此,中信建投證券投資銀行業務委員會董事總經理常亮分析認為,主要因為中小銀行的資產質量和風險受關注、有少部分銀行的公司治理機制不夠健全等幾大因素。
而近年來,監管層多次鼓勵銀行補充資本, 尤其是重點支持中小銀行補充資本。
東方金誠首席金融分析師徐承遠則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雖然在監管部門支持銀行多渠道補充資本政策的推動下,永續債、二級資本債的發行為銀行補充資本提供了有力支撐,但部分中小銀行核心一級資本依然缺乏,需要通過股東增資或者IPO來實現。”
尚未有一家銀行實現A股IPO上市
去年,銀行A股IPO提速,呈現“井噴”之勢,年內先後有8家銀行成功登陸A股市場。
不過,本報記者則注意到,今年以來,已過去5個多月時間,仍未有一家銀行實現A股IPO上市。
而根據證監會披露的數據顯示,目前正在A股IPO排隊的銀行約17家,分別是湖州銀行、蘭州銀行、大豐農商行、重慶銀行、崑山農商行、上海農商行、馬鞍山農商行、東莞銀行、廣州農商行、南海農商行、順德農商行、齊魯銀行、瑞豐銀行、廈門銀行、廈門農商行、藥都農商行、海安農商行。
“目前A股在會中小銀行的IPO審核推進放緩。” 6月9日,常亮在接受採訪時指出,去年通過發審會審核的銀行主要是像郵儲銀行、浙商銀行、重慶農商行這樣的資產規模較大的銀行,而在中小銀行層面,自從2019年4月蘇州銀行過會,到現在1年多的時間裏,會里就再也沒有放開過中小銀行IPO審核。”
為何今年中小銀行IPO審核放緩?
多位人士分析認為,這和中小銀行的資產質量和風險受關注、有少部分銀行的公司治理機制不夠健全以及當前銀行股破淨等諸多因素有關。
事實上,2019年以來,包商銀行、錦州銀行等中小銀行先後發生了金融風險事件,也有部分中小銀行面臨着流動性困難。
“相關銀行的風險事件也引起了監管層的關注。所以從IPO審核角度,證監會更加關注中小銀行的資產質量和風險情況,出於擔心中小銀行資產質量持續惡化等因素的考慮,放緩了對於銀行的審核,要求在會銀行結合相關問題作全面核查。”常亮分析指出。
他還進一步表示,從銀行業整體上市情況看,國有大行及股份制銀行基本都已經上市,資產規模較大的城商行也基本都是上市銀行了。所以從監管層的考量角度來看,在目前上市依然是稀缺資源的背景下,他們的審核重心會更加傾向於科創企業、高新制造業企業在科創板和創業板上市。
與此同時,記者還注意到,目前有少部分銀行的公司治理機制不夠健全也是重要影響因素之一。
據此前人民銀行、銀保監會的專項排查整治工作就可以發現,有部分中小銀行的主要股東通過關聯交易,謀求控制主導銀行經營,越權干預機構經營來服務自己的利益,把銀行當作自己的“取款機”等等。
“監管層關注到這類問題後會更加審慎地問詢並審核擬上市銀行的公司治理是否規範。”常亮表示。
此外,常亮還指出,“目前銀行業整體估值水平處於歷史地位,已上市的銀行市淨率普遍低於1倍PB,銀行股整體的股價低迷也是監管層審慎推進中小銀行IPO審核的原因之一。”
徐承遠亦向《華夏時報》記者表示,當前證券市場環境不佳,銀行股破淨情況下,出現破發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投資者參與銀行股IPO的熱情。
分析人士建議:對在會銀行形成常態化的審核機制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來,中小銀行資本補充頻頻被提及。
比如5月27日,金融委發佈的11條金融改革措施,其中就明確指出將出台《中小銀行深化改革和資本補充工作方案》。
與此同時,本報記者也注意到,有業內人士還在呼籲重啓中小銀行的IPO審核,來幫助中小銀行拓寬資本補充渠道。
“與國有大行和股份制銀行不同,中小銀行根植地方經濟,主要側重於服務區域實體經濟,服務於城鄉地區、中小微企業的發展。從行業發展的角度,目前區域性銀行仍然有廣闊的發展空間。通過上市能夠有效地夯實資本實力,從而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常亮分析指出。
比如已經上市的常熟銀行,在IPO上市、可轉債發行並完成轉股後補充了資本金,並大力拓展零售金融業務,形成了自己的發展特色,近年來發展迅速,資產質量優異,也得到了市場投資者的認可。
常亮還進一步表示,另一方面,近期金穩委的幾次會議都傳遞出了相關信息,支持中小銀行多渠道補充資本,建立起持續的資本補充機制。中小銀行通過IPO上市能夠有效地拓寬資本補充渠道,首先IPO能夠補充核心一級資本,其次上市後發行可轉債轉股後可以補充核心一級資本,通過非公開發行也能夠直接補充核心一級資本。所以對於中小銀行而言,上市能夠幫助它們建立起資本補充的長效機制,對於未來持續發展非常關鍵。
徐承遠亦向《華夏時報》記者分析指出,當前,監管要求銀行加大金融支持實體經濟力度,中小銀行作為支持實體經濟的不可獲取的力量,而支持實體經濟會加大它們的資本消耗。雖然在監管部門支持銀行多渠道補充資本政策的推動下,永續債、二級資本債的發行為銀行補充資本提供了有力支撐,但部分中小銀行核心一級資本依然缺乏,需要通過股東增資或者IPO來實現。
不過,相較而言,一些中小銀行確實存在盈利能力較弱、抗風險能力較差等問題。
談及哪類中小銀行適合上市,常亮指出,擬上市銀行應該要有一定的資產規模及抗風險能力,銀行的公司治理機制要比較健全,治理規範,不會發生類似的中小銀行風險事件。同時,它們應該是區域代表性的中小銀行,有一定的經營特色及區域影響力。而從業務的角度,應該支持專注主營業務、存款基礎紮實、貸款投放穩健的銀行上市,以及擬上市的銀行要財務指標健康等等。
常亮最後亦進一步表示,“由於銀行的行業屬性與其他行業有所差異,因此監管層需要合理有效地把控銀行的上市審核節奏。我們建議對在會的銀行形成常態化的審核機制,保持審核節奏,不停滯審核,也不一哄而上,有序地推進中小銀行的上市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