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陽網訊 7月12日,2021年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氣候變化、全球碳匯與生態保護”主題論壇舉行。有關領域專家學者圍繞“碳達峯、碳中和背景下,能源轉型與綠色低碳發展看”“氣候變化與生態保護”“氣候變化與農業生態化發展”三個議題發表主旨演講和合議討論,共同探討實現“碳達峯”“碳中和”目標的實施路徑。
據介紹,目前我國年碳排放量100億噸左右,落實“雙碳”目標,主要靠調整能源結構、優化產業結構、提升能源利用效率以及綠色低碳技術和體制機制創新,未來全國碳排放可能穩定在25億噸左右,要實現碳中和,森林碳匯不可替代。
國家林草局生態司一級巡視員郭青俊認為,實現“雙碳”目標,要積極鞏固和提升生態碳匯能力。通過擴大林草資源總量,提升質量,加強保護,積極實施生物質能源和木竹材料替代,着力提升林草生態系統碳匯增量,充分發揮林草碳匯在實現碳中和的重要作用。
“推動經濟走上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道路,是解決我國資源環境生態問題的基礎之策,也是實現碳達峯、碳中和目標的首要途徑。”中國節能環保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常委、總會計師朱慶鋒表示,實現“雙碳”目標,新能源新技術的應用是關鍵。因此,中國節能環保集團聚焦破解“卡脖子”技術,重點開發基於高比例分佈式可再生能源的綜合能源供應系統,推動生態環保、節能和清潔供能等主業領域碳中和標準體系建設,探索中國節能特色的“零碳供暖”、“零碳電力”等技術方案,不斷提升在國際氣候治理領域的話語權和影響力。
作為生態文明試驗區,貴州也在對碳達峯、碳中和積極進行理論探索並開展相關實踐。貴州師範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肖遠平表示,貴州師範大學積極發揮學科專業優勢,在喀斯特石漠化治理、世界遺產申報、生態保護紅線劃定、脆弱生態系統藍水綠水調控等方面積極開展科技攻關,為貴州省“大生態”戰略提供了強大科技支撐。
論壇上,與會嘉賓對貴州的生態文明建設和低碳發展給予了充分的肯定。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清華大學布魯斯金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劉曄表示,貴州這些年發展的一些經驗,能夠在未來經濟發展和解決碳排放問題的過程當中,為其他省份提供高速增長和高質量發展相結合的一些借鑑。
據悉,目前貴州綠色經濟佔比達到42%,貴州森林覆蓋率達到60%,世界自然遺產總數全國第1。作為長江、珠江上游的重要生態屏障區,貴州生態戰略地位十分重要,“十三五”以來,貴州全面推行河(湖)長制、林長制,30項改革舉措和經驗在全國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