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中國神船”整合破冰 旗下上市公司率先拉開重組序幕

由 高會雲 發佈於 財經

“中國神船”重大資產重組拉開序幕。

12月29日,中國船舶集團旗下上市公司中船科技和中國動力分別發佈重大資產重組公告。中國動力公告稱,為規範中國船舶集團下屬柴油機業務同業競爭,公司擬與中船工業集團、中國船舶共同投資組建合資公司,本次交易完成後中國動力將持有合資公司控股權;中船科技發佈公告,公司擬發行股份收購中船海裝、中船風電發展、新疆海為、洛陽雙瑞、凌久電氣部分或全部股權,並擬募集配套資金。

隨着上述公告的披露,當日,中船繫個股開盤走強,其中,中船漢光漲幅12%,收盤價為18.29元/股。中國海防漲停,中船應急漲幅超7%,久之洋、中國動力、中船防務等紛紛跟漲。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盤和林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此次資產重組,是中國船舶集團對內部業務的優化整合,比如將海上風電業務裝入中船科技,將採油機業務裝入中國動力,推動下屬企業聚焦主業,能夠集中力量發展業務,讓企業經營更加聚焦,能夠實現更大規模的整合,提高企業全球競爭力。”

中鋼經濟研究院首席研究員胡麒牧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南北船合併後內部業務整合是一項非常緊迫的任務。協同效應的發揮並不是簡單的規模加總,而是通過專業化整合進行結構優化,實現優勢增強,資源共享,生態協同。”

胡麒牧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此次中國船舶集團旗下上市公司的重組只是內部業務整合的一步,預示着集團的整合動作將陸續落地。”

聚焦主業提升市場競爭力

回顧2019年,為深化國企改革,進一步聚焦船舶主業,中國船舶所在集團中船工業集團與中船重工集團實施聯合重組,並於當年11月26日在北京召開成立大會,成立中國船舶集團。一時間,“中國神船”誕生的消息傳遍市場。

2021年7月1日,中國船舶集團旗下九家上市公司集體發佈公告,中船集團通過國有股權無償劃轉方式取得中船工業集團和中船重工集團100%的股權,從而成為九家上市公司實控人,使得中船集團解決旗下上市公司同業競爭問題正式提上日程。

根據中國動力此次發佈的公告來看,為進一步規範中國船舶集團下屬柴油機業務同業競爭,公司擬與中船工業集團、中國船舶共同投資組建合資公司。用於出資的標的資產為交易各方所持的中船動力、中國船柴、陝柴重工和河柴重工。

中國動力表示,本次交易完成後公司將持有合資公司控股權。

中國動力證券部工作人員張林翔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從監管角度來講,此次資產重組,有利於解決同業競爭問題;從業務發展角度來説,此次重組後,柴油機業務得到進一步協同發展,減少了內部競爭,提高了公司議價能力以及市場話語權。此外,低速機主要用於大型遠洋運輸船,隨着今年造船行業復甦,乘行業東風,公司業務有望迎來進一步發展。”

中船科技同日公告稱,間接控股股東中國船舶集團目前正在籌劃與公司相關的重大事項,該事項預計涉及發行股份購買中船海裝100%股權、中船風電發展88.58%股權、新疆海為100%股權、洛陽雙瑞44.64%少數股權、凌久電氣10%少數股權,並擬募集配套資金。

胡麒牧向記者表示,“本次資產重組將風電資產和柴油機資產分別注入兩家專業公司中,實際是在打造風電、柴油機兩大專業運營平台,有利於把這兩個業務鏈條中研發、生產、渠道等資源分別進行專業化整合,聚焦主業提升市場競爭力。”

同在12月29日,中國船舶發佈公告稱,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正在籌劃中國船舶工業集團有限公司、中國船舶工業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國船舶”)與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動力股份有限公司。

對此,有熟悉該公司的人士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此次重組將進一步突出主責主業,推進高質量發展。

向高端船領域尋突破

隨着中國船舶集團的整合和發展,我國船舶工業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向高精尖領域不斷突破,由造船大國向造船強國的目標挺進。

從公開數據來看,今年上半年,我國造船三大指標國際市場份額均保持在四成以上,造船完工量、新接訂單量、手持訂單量以載重噸計分別佔世界總量的44.9%、51.0%和45.8%。而世界造船行業的格局呈中日韓三足鼎立之勢,且往中韓兩分天下發展的趨勢愈發明顯。

根據船舶工業協會的數據顯示,今年1月份至11月份,全國造船完工3588萬載重噸,同比增長7.9%,承接新船訂單6364萬載重噸,同比增長182.6%,11月底,手持船舶訂單9639萬載重噸,同比增長35.9%。

根據中國船舶集團披露的今年1月份至9月份的財務數據來看,集團公司營業收入、新接合同、工業總產值、淨利潤和利潤總額同比分別增長9.3%、34.5%、12.3%、26.1%和22.9%,為完成全年目標任務打下了堅實基礎。船海產業經營承接不斷取得新突破,新接訂單國際市場份額持續位居全球造船集團第一位。

從中國船舶集團在這個時間點選擇重大資產重組,是否是為了應對造船行業大週期的大爆發?

胡麒牧表示,“中船此次重大資產重組重點佈局是動力方面,實際上還是在佈局產業升級,而不是擴張產能。”

“從行業來看,2020年,全球造船廠約400家,世界船舶工業總體保持中韓日‘三足鼎立’的競爭格局,而歐美仍具備軍船和豪華郵輪的建造優勢。縱向來看,全球造船產業深度整合,造船巨頭頻現,隨着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與造船技術深度融合,勞動力成本因素對於造船業轉移的影響力相對減弱,技術因素的重要性越發凸顯。”沙利文全球合夥人兼大中華區總裁王昕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我國近年來在高端船型方面不斷取得進展,首艘大型豪華郵輪已經在外高橋造船開工建造,滬東中華也簽下200億元大型LNG船訂單。未來預計中韓將繼續圍繞高端船型展開激烈角逐。”

王昕向記者表示,“隨着信息技術和製造業深度融合和國際海事對船舶環保提出更高的要求,船舶製造將朝着產品綠色化智能化和產品結構高端化方向發展。高技術高附加值船舶需要快速提升LNG船、大型LPG船等產品的設計建造水平,打造高端品牌;突破豪華遊輪的設計建造技術難點;積極開展北極新航道船舶、新能源船舶等的研製。”

“未來應充分依託地方人才政策吸引海內外優質人才,鼓勵產學結合,學以致用。同時,不斷加強產業佈局調整,促進資源合理配置、推動全產業鏈發展,持續推進深化改革、優化產業結構,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王昕如是説。

除了不斷推進資產整合,中國船舶集團也在推行國企改革三年行動中的資產證券化。

隨着中國船舶集團旗下上市公司中船科技擬發行股份收購中船海裝、中船風電發展、新疆海為、洛陽雙瑞、凌久電氣部分或全部股權,並擬募集配套資金,中國船舶集團資產證券化邁出重要一步。

《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方案(2020-2022年)》提出,國企要成為有核心競爭力的市場主體,國企混改、重組整合、國有資產監管體制改革都將進入快速實質性推進的新階段,2021年年底前將完成三年總任務量的70%以上。

中泰證券分析師陳鼎如表示,“國企改革三年行動計劃”即將進入大考之年,改革紅利有望加速釋放,國有軍工企業混改是國有企業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

本報記者 矯 月 施 露

見習記者 張曉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