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社會經濟發展與公共治理轉型中,“入世”扮演了不容忽視的重要角色。
2021年9月7日,2021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落幕。雖是交易會最後一日,但在首鋼園,前來觀展的觀眾仍絡繹不絕。新京報記者 李木易 攝
【編者按】
20年前的12月11日,中國正式加入世貿組織。從“復關”到“入世”,中國做出了巨大的努力;這20年來,中國和世貿組織相互影響、互相成就;時至今日,我們對20年前那歷史的一刻仍然記憶猶新。值此中國“入世”20週年之際,新京報評論部重點推出系列評論,此為其二。
文 |馬亮
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
2021年,是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20週年。
過去20年,中國社會經濟發展與公共治理轉型都發生了顯著改變,而“入世”在其中扮演了不容忽視的重要角色。“入世”使中國進一步深度融入全球經濟、貿易和投資體系,推動中國企業、資本、產品和服務走向世界各個角落,並反過來帶動中國經濟調控、市場監管、社會發展、政府治理和全球治理的全方位轉型。
在“入世”20週年之際,回顧和總結中國對外開放的歷史經驗,有利於我們更好地認識“入世”給中國帶來的各種變化,並釐清未來對外開放的戰略佈局。
2021年11月19日,參觀者在“5G+工業互聯網成果展”上體驗駕駛智能模擬器。自當日開始至11月21日,2021中國5G+工業互聯網大會在武漢舉行。圖/新華社
“入世”推動中國品牌獲得國際認可
對外開放是中國取得經濟持續高速增長的重要利器之一,而中國製造行銷全球,既為中國帶來了源源不斷的外匯收入,也推動了中國製造業轉型升級。
與此同時,龐大的中國市場和完善的工業體系,吸引了全球企業的目光,並帶動大量外商直接投資和外資企業在華投產設廠。
在“入世”之前,中國很多企業處於全球產業鏈和價值鏈的低端,過度依賴政府補貼、出口退税等方式,全球市場競爭力不強,高污染、高能耗和高勞動強度的發展不具有可持續性。而政府部門也習慣於通過行政手段干預貿易投資,高補貼、高關税和高壁壘的管理模式難以為繼。
自2001年“入世”以來,中國政府必須減少對企業的補貼和保護,逐步遵守WTO的遊戲規則。“入世”等於把中國企業從過去的“保護傘”拋向全球市場經濟的汪洋大海,倒逼企業改革和發展。出口企業要想繼續保持全球市場出口份額,就必須“打鐵還需自身硬”,加大研發投入和加快科技創新,從中國製造走向中國創造。
因此,“入世”推動中國一大批企業一改過去為跨國公司貼牌代工、來料加工的商業模式,走上了打造民族品牌的艱難道路,也使中國品牌越來越得到國際市場認可。
而國際服務貿易發展迅猛,帶動中國服務業高速發展和整體產業結構轉型升級,也使越來越多的中國知識工人不出國門就可以跨國工作和賺取外匯。
“入世”使中國人和全球市場深度對接,越來越快地追求美好生活。一方面是中國產品走出國門,另一方面則是越來越多物美價廉的海外商品進入中國市場。進口關税的降低和貿易壁壘的打破,使來自全球各地的各色商品湧入中國。
自此,中國消費者的購物車日益多元化,中國人的餐桌、衣櫥的國際化色彩也越來越濃厚。尤其是,過去中國遊客肩扛手提地海外代購,如今則通過跨境電商就近自提或送貨到家,跨境購物的便利性和體驗不斷增強,生活質量也有了顯著提高。
2021年7月6日,北京市朝陽區“接訴即辦”現場調度中心,工作人員正在辦公。同年9月24日,北京率先將“接訴即辦”法制化,大大提升了社會治理效能。新京報記者 鄭新洽 攝
“入世”激活了公共治理變革內驅力
在WTO的帶動下,中國不斷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基礎性作用,進而發揮決定性作用。政府這隻“看得見的手”得到了更多的約束和規範,而市場這隻“看不見的手”則發揮着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而市場經濟推崇優勝劣汰,良性競爭釋放創新創業活力,也正因此,中國的新增市場主體數量不斷刷新紀錄,並催生越來越多富有競爭力的“獨角獸”“小巨人”企業。
“入世”是由外而內地推動中國政府治理變革,而改革創新要想真正取得成效,就必須由內而外地迸發出原生動力。正是在“入世”的推動下,外推力激活了內驅力,使中國的政府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加速現代化。
過去20年,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各級政府藉助“入世”的外力推動而大力進行改革創新,既不斷適應和滿足國際經貿規則要求,又走出了一條有中國特色的發展之路。
WTO推崇全球貿易自由,打擊貿易保護主義,併為此制定了各類國際商事規則。中國各級政府為了適應世貿規則而在營商環境的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上做文章,使依法行政和尊重市場成為政府決策和執行政策的重要準繩。
在此背景下,自由貿易試驗區在越來越多的省份和城市落地,中國營商環境的國際化水平穩步提升,也推動中國經濟不斷走向制度型開放。
“入世”在讓中國日益融入國際經貿遊戲規則的同時,也在推動中國參與國際規則和標準的制定和完善,積極承擔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大國履職責任。
過去,WTO規則主要由發達國家主導和把持,往往更多是為發達國家的利益服務,而來自發展中國家的聲音則得不到關注和回應。在“入世”初期,中國也主要是國際規則的追隨者,而很少能夠參與到國際組織運作和國際規則制定。
面對以美國為代表的逆全球化勢力,中國積極發揮大國應有的全球領導作用,推動經濟全球化和貿易自由化。中國積極爭取全球治理的話語權,並身體力行地推動國際組織發展和國際規則完善。
中國“入世”使國際經貿體系朝着更加透明、高效、公平和包容的方向發展,也使發展中國家的利益得到了更多的代表和保障。因此,“入世”讓中國的市場經濟有了合法性地位,中國的“入世”也為WTO等國際組織和國際規則的合法性提供了支撐。
“入世”使中國融入到國際大循環,也帶動了國內大循環,使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推動中國發展步入新格局。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而“入世”則使這一戰略佈局順勢而為並加速推進。
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使中國處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為此,我們要在“入世”20週年之際進一步鞏固提升對外開放和全球治理工作,加速推動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持續轉化為治理效能和發展質量,助推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
新京報特約撰稿人 | 馬亮(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公共管理學院教授)
編輯 | 何睿
校對 | 吳興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