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電商新變局:Shopee提傭、TikTok增點、Lazada搞基建


東南亞電商新變局:Shopee提傭、TikTok增點、Lazada搞基建

文 | 螳螂觀察

作者 | 陳小江

Shopee法國站(shopee.fr)停在了3月6號,從上線到關停不過四個月,這對一直演繹增長神話的Shopee來説,並非好兆頭。

對Shopee母公司Sea而言,不好的消息,似乎從Shopee法國站上線後,就接踵而至——虧損擴大、股價大跌、騰訊減持、Free Fire在印度遭禁......

去年10月,Shopee法國站上線運營。而從去年10月19日後,Sea的股價就開始斷崖式暴跌,從最高點372.70美元跌到97.44美元(3月4日收盤價),市值跌去近74%。

東南亞電商新變局:Shopee提傭、TikTok增點、Lazada搞基建

(Sea的股價走勢,截圖來源:富途牛牛)

Shopee是Sea的三大業務之一,也是其高市值的最重要支撐。資本市場對Sea的擔憂,除去Sea各種流年不利之外,也有Shopee發展不及預期的影響。

東南亞電商新變局:Shopee提傭、TikTok增點、Lazada搞基建

(Sea的三大業務)

關停法國站之外,Shopee平台佣金率變高也引發不少賣家不滿,再加上母公司Sea股價“跌跌不休”。可以看到,過去幾年瘋狂“跑馬圈地”後,Shopee快速增長背後隱憂不少。如今Shopee開始調整打法,這對Shopee以及整個東南亞電商格局來説,也是一個重要轉折點。

一、敗退法國,Shopee按下“暫停鍵”

2021年,Shopee加速擴張,從東南亞加速向拉美、歐洲、印度等市場滲透。包括3月進墨西哥、6月上線哥倫比亞站和智利站、8月進印度、9和10月分別開通波蘭站、西班牙站和法國站等。

法國站的關停,按下了2021年以來Shopee加速擴張的“暫停鍵”,背後原因有三:

第一,資本市場不願再為Shopee及Sea燒錢擴張政策買單。

去年9月10日,Sea宣佈出售股票和債券籌資63億美元,用來支持全球擴張和收購後,股價一度大跌。

3月1日,Sea公佈2021年第四季度及2021年全年財報,數據顯示,2021年第四季度Sea營收超出市場預期,同比大幅增長105.7%。但其淨虧損擴大至6.61億美元,同比擴大近20%。營收大漲、淨虧損擴大,於是股價再次大跌超13%,市值一日跌去超100億美元。

其中,依靠燒錢擴張、補貼用户的電商業務Shopee是虧損的主要“元兇”——2021年Q4,經調整後EBITDA虧損高達8.77億美元,電商業務的經營虧損率從51% 擴大到了59%。

這也意味着,Shopee以往通過燒錢擴張規模,帶動Sea市值增長的故事,在資本市場遭到質疑。

第二,承擔“造血”的遊戲業務受阻,現金流不斷承壓。

目前Sea的利潤仍全部由遊戲業務貢獻,為其它兩大業務輸血,但如今遊戲業務也出現頹勢。

財報顯示,2021年第四季度其活躍和付費遊戲玩家環比下滑10% 和17%,遊戲流水也僅僅同比增長9%,基本陷入停滯。不久前,Sea Garena旗下游戲Free Fire在印度遭禁,更是加深了市場擔憂。

“造血”受阻,Shopee擴張暫停不難理解。事實上,除關停法國站“收縮減虧”,Shopee還在加速“造血增收”。比如提高佣金率,據JPM統計,Shopee正在東南亞市場加速變現步伐,將在多個市場提高佣金率0.5%-1%。

東南亞電商新變局:Shopee提傭、TikTok增點、Lazada搞基建

第三,瘋狂擴張後,Shopee需多線作戰,四面受敵。

除了關停的法國站,在印度、巴西等站點Shopee同樣受挫。

不久前,Sea Garena旗下游戲Free Fire在印度遭禁後,印度全國貿易商聯合會(CAIT)致公開信要求將Shopee也加入封禁名單也引發了投資者的擔憂——Shopee是否會步Free Fire的後塵失去印度市場?

在巴西市場,巴西政府將跨境電商產品關税提高至60%、需要支付17%-25%的流轉税、巴西聖保羅消保機構還要求Shopee為產品提供產地證明等政策,也讓Shopee賣家在當地成本急劇增加,在與當地電商平台競爭中承受更大壓力。

此外,作為Shopee大本營的東南亞,同樣勁敵環繞,面臨Lazada、TikTok、以及眾多本土平台的挑戰。老對手Lazada就不多説了,是其最大的勁敵。而新對手TikTok也不容小覷——不久前TikTok Shop(小店)新增泰國、越南和馬來西亞站點對商家開放後,加上此前的印尼,TikTok Shop目前全球6個站點中,有4個在東南亞地區,將是其接下來發力的重點。

正是在上述三重壓力下,Shopee不得不按下了快速擴張的“暫停鍵”。

二、“基因”不同,東南亞電商三路競技

擴張按下“暫停鍵”後,Shopee接下來的重點是“守江山”,尤其在大本營東南亞地區。

在東南亞,Lazada是Shopee的最大對手,TikTok電商則是潛在的另一個大對手,三者背後分別是阿里、騰訊和字節跳動。由於“基因不同”,三者電商路徑也不一樣,其電商形態也好比國內的淘寶和天貓、拼多多以及抖音。

先看Shopee,與拼多多發展路徑類似。在東南亞,其誕生於Lazada之後,成立之初各項基礎和規模都不如Lazada,這也註定其只能“另闢蹊徑”——比拼多多更拼多多。

Shopee跟拼多多一樣,也是從下沉市場起家,賣家以中小商家、工廠店為主,打法以“補貼+低價”為主,用流量驅動,因此又被稱為“蝦多多”。在Shopee上,低價是最大利器,甚至有一大票“拼多多買進、蝦多多賣出”的賣家存在,其價格內卷可想而知。

藉助鉅額補貼,Shopee通過低價引流,也實現了快速擴張。《藍海億觀網》認為,Shopee能在GMV上力壓Lazada,制霸東南亞,很大程度是靠“燒錢”換來的流量。

而燒錢擴張,也讓Shopee自成立以來,一直未能盈利,連帶母公司Sea連年虧損。不斷擴大的虧損、再加上騰訊減持、Free Fire在印度遭禁等,讓Sea過去4個月股價大跌。

相比而言,Lazada更注重品牌和用户體驗,在電商基礎設施上投入和佈局更多,更偏向技術驅動。

這跟阿里基因有關。深耕電商多年,阿里熟知電商行業發展的每一個“坑”,也能預判東南亞電商未來發展趨勢——低價、人海戰術早期內會帶來增長,但長遠來看還得靠技術築牢護城河。

因此,Lazada很注重技術、物流、支付等配套基礎設施建設,併為此投入巨大資源。如早期組織一支300多人技術團隊、耗時半年,通過“Voyager”項目將Lazada的技術平台全面升級為阿里技術引擎。

如今Lazada賣家在東南亞各國通用一個APP,通過功能迭代的賣家工作台,就能實現智能切換到不同國家頁面,在同一套系統下,各項數據能互相打通,跟此前的技術大升級就息息相關。

此外,Lazada還建成了目前東南亞地區電商平台規模最大的已有物流網絡,也是東南亞第二大B2C物流網絡。自有物流帶來的確定性,無論對商家運營效率,還是消費者體感,都有優勢。

如今,在各項基礎尚不完善的東南亞,Lazada能讓雙11、雙12等年度大促平穩順暢運行,離不開此前在技術、支付、物流等多方面的佈局支撐。

最後看TikTok,與Shopee一樣,TikTok是玩流量的高手,兩者走得都是流量驅動的路徑。不同點在於,Shopee是通過低價引流,而TikTok本身積累了大量原生電商消費人羣,這讓其具有很大的電商潛力。去年9月正式推出TikTok Shopping後,TikTok電商也按下了“加速鍵”。

TikTok Shopping主要包括TikTok Shop(抖音小店)和TikTok Storefront(合作店)兩種類型。目前在東南亞推進的是TikTok Shop——商家開通後可連接第三方電商平台。

跟抖音一樣,短視頻+直播帶貨也是TikTok電商的核心玩法。與國內直播電商如火如荼不同,目前在東南亞還處於起步階段。現在TikTok電商也不是Shopee和Lazada的正面對手。不過參考抖音電商發展路徑,未來少不了正面對戰。而由於同樣靠流量制勝,Shopee和TikTok之間的比拼可能會“內卷”。

如今,Shopee發展受阻,對Lazada和TikTok來説也是新機遇。

三、Shopee受阻,三方纏鬥憑啥爭勝?

Lazada、Shopee以及TikTok電商等不同電商形態的出現,也意味着,東南亞電商用短短几年時間,便走過了國內電商近20年的模式發展之路。

Shopee的困境在於,從發展模式看,將中國電商形態“搬到”東南亞,問題不大。Shopee的GMV仍在快速增長。但忽略了一個問題,東南亞地區的物流、支付等電商基建,跟國內不可同日而語。

因此,即使同樣是砸補貼,但在發展之初,由於物流等基礎設施不完善,Shopee的毛利率要遠低於拼多多,Shopee也越擴張越虧損、很難扭虧。

低價模式不僅平台沒錢賺,商家也利潤有限。有賣家就表示,Shopee的東南亞物流十分昂貴,已經到了賣不起的程度,因為本身賣的是薄利低價產品。且隨着競爭加劇、流量變貴後,Shopee賣家利潤變薄,導致大批賣家出走Shopee。而這也是Shopee加速全球擴張的另一個原因——在東南亞地區,通過低價模式,賺錢不容易。

所以,全球擴張受阻,母公司輸血變難,通過提升佣金率,增強平台盈利能力,是Shopee為數不多的選擇之一。去年年底,Shopee調整了平台佣金費率,從2022年1月1日起執行,對新賣家和大賣家影響最大。

一方面,2022年新入駐賣家不再享受免傭優惠政策,而是改為返傭。另一方面佣金費率收取,從之前階梯遞增的5%-6%,統一調整為6%,不再扶持大賣家,大賣家比以往要多交0.5%-1%的的佣金。

按照其此前月訂單總金額達到及超過200萬美元,即可享受5%的佣金費率來看。新政策下,這類賣家至少要多交2萬美元的佣金,不是一筆小費用。

Shopee的目的很明確,提高平台收入,提升盈利能力,畢竟錢不夠燒了。

相比燒錢擴張的Shopee,砸錢做基礎的Lazada似乎更從容。由於東南亞電商發展起步晚於國內,早期粗獷式發展,對基礎設施要求相對低一點,但隨着消費升級,商家對運營效率和買家對消費體驗的要求會變高,這時就考驗技術和物流等比拼,這是Lazada擅長的。

比方説,Lazada用一個APP切換不同國家,智能展現不同內容,連接東南亞六國不同的消費者。這給商家和用户間的交易帶來巨大便利,如商家可以一店賣多國,不管是推廣賣貨,還是用户運營,數據打通的同一套系統,無疑對商家更友好——操作更方便、效率更高、大數據能能將算法“喂得更飽”,幫助商家進行更精細的運營。

反觀Shopee,其賣家要觸達東南亞不同地區消費者,需要藉助不同的APP。此前外界一度認為這樣會更加本土,但實際上卻給商家帶來更大運營效率上的壓力。且隨着數字化程度深入,壓力會不斷增加。

物流更不用説。Lazada龐大的自建物流體系,不僅能給平台創收留下想象空間,最重要的是讓電商服務變得確定化,是提升買賣雙方體驗的利器。藉助幾乎能送到東南亞六國每一個漁村的物流網絡,在Lazada購物的消費者選擇變得更豐富。而對賣家來説,平台自有物流覆蓋面積廣、送貨速度快和服務有保障,商流與物流可以發揮協同優勢,在電商服務上有更多發揮空間,而並非僅僅是“比價”。

此外,依託物流優勢,Lazada在東南亞首創“貨到付款”的現金支付方式,並建立東南亞最大的貨到付款服務網絡。由於採用阿里技術引擎,Lazada是東南亞電商首個推出“邊買邊看”直播服務的,這些都是完善的技術和基礎設施帶來的優勢。

目前,在東南亞,TikTok電商與Lazada和Shopee還沒有產生“正面衝突”。但隨着直播電商在東南亞地區快速普及,被消費者認可之後,TikTok的電商潛力也將被大大釋放,未來也有可能屏蔽第三方電商平台,都未可知,將成為另一個重磅對手,尤其是對同屬流量型玩家的Shopee來説。

不過,不管怎樣,從中國電商的發展歷程來看,隨着電商行業不斷髮展,電商行業的流量將越來越貴,到最後還是電商平台還是拼效率、服務和體驗。

而數字化技術、物流等已被國內玩家證實是構建電商平台護城河的關鍵要素,而這些也將是東南亞三強未來爭勝的關鍵。

*本文圖片均來源於網絡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4835 字。

轉載請註明: 東南亞電商新變局:Shopee提傭、TikTok增點、Lazada搞基建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