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財經APP獲悉,今年上半年,新基金髮行情況整體略顯低迷,儘管在6月出現了一個小幅的反彈,但隨着7月以來上證指數、滬深300、深證成指等幾大指數走跌,7月新基發行明顯降温。
Wind數據顯示,以基金成立日為統計口徑,7月新基金成立109只,相較6月的139只環比下降21.58%;7月新基金髮行規模為1,198.62億元,相較6月的2277.95億元環比下降47.38%。7月新發基金回報不盡人意,值得一提的是,發行熱門的追蹤“SEEE碳中和”的新基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下跌。
今年以來發行的新基業績首位分化比較嚴重,成立來回報超20%的基金數量達19只,13只基金成立來淨值跌幅超15%。
上海證券基金評價研究中心業務負責人劉亦千認為,總體而言,預計下半年基金髮行形式有望好轉,尤其有利於權益基金。
7月新基發行規模環比降近五成,權益型基金回暖
Wind數據顯示,以基金成立日為統計口徑,7月新基金成立109只,相較6月的139只環比下降21.58%;7月新基金髮行規模為1,198.62億元,相較6月的2277.95億元環比下降47.38%。
從細分結構來看,7月權益型基金髮行回暖,而債券型基金髮行大幅降温。
Wind數據顯示,7月份權益類新基金(股票型+混合型)發行規模為708.86億元,佔比59.14%,而6月份權益類基金髮行規模為190.81億元,佔比僅8.38%;7月債券型基金髮行規模為410.12億元,佔比34.21%,較6月1996.69億元環比下降90.44%。
此外,7月共有8只新基發行規模超50億,包括易方達品質動能三年持有A、廣發中證1000ETF、招商添興6個月定開、富國中證1000ETF、易方達中證1000ETF、富國匯享三個月定開A、興證全球恆泰一年定開、平安惠復A,這8只新基規模佔7月新基發行總規模的48.2%。值得一提的是,3只新發的中證ETF上榜。
6月則有20只基金髮行規模超過50億,其中有9只為同業存單指數,這9只就為6月份貢獻了超800億元的規模。
對此,德邦基金認為,6月份成立的16只同業存單指數基金總募集規模接近千億,貢獻了6月份近一半的募集規模,這也是7月份新基金成立募集較6月份出現斷崖式下跌的主要原因。
上海證券基金評價研究中心業務負責人劉亦千表示,整體來看,今年前7個月新基金髮行市場呈現一個先遇冷後修復的結構性特點。上半年新基金髮行規模不佳,主要原因還是與國內A股市場開年來低迷的行情有關,由於上半年國內外環境都異常複雜,投資風險偏好持續低迷,基金新發,尤其是權益基金的新發壓力急劇上升,在這樣的背景下債券基金反而成為基金公司主要發行的基金類型,尤其是作為創新基金的同業存單基金更是在上半年獲得大賣。
申萬菱信旗下基金“奪魁”,熱門基金碳中和ETF齊跌
7月新發基金淨值表現不盡人意,Wind數據顯示,獲得正收益的基金僅有41只,佔比37.6%,沒有一隻基金收益超過1%。其中,區間回報超過0.1%的基金僅有16只,申萬菱信基金王劍在管的申萬菱信國證2000增強A成立半個月來以獲得0.99%的正收益位列第一。
有57只基金淨值下跌,17只基金跌幅超1%,廣發基金劉傑在管的港股創新藥ETF以跌幅9.23%墊底。該基金7月1日成立,其追蹤的指數——港股創新藥(CNY)月內跌幅3.92%。
有分析認為,中國新藥研發過熱,原因是國內創新藥研發出現過度密集同質化競爭,尤其是me-too藥物(仿製藥)研發過多。2021年7月國家藥監局明確強調,藥物研發要“以患者利益為核心,以臨牀價值為導向”,降低了me-too藥物上市的可能性,進而減少了這個研發鏈條上的公司的項目數量。上述醫藥行業人士分析,前幾年中國的生物醫藥行業比較偏向新藥研發,但是這幾年更多偏向於醫療器械的研發了。
但機構普遍更為樂觀。華西證券認為,考慮到國內底層紅利(工程師紅利和生產成本優勢),且目前國內CXO供應鏈佔全球比重不高,綜合來看仍然維持之前CXO行業在未來3到5年依然處於高速增長的判斷,其中藥明康德作為根植於中國的全球性的CXO龍頭企業,將能持續受益於行業紅利帶來的高增長。
值得一提的是,7月發行熱門的追蹤“SEEE碳中和”的新基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下跌。其中,廣發基金陸志明管理的碳中和ETF環交所以淨值跌幅3.71%墊底。
在業內人士看來,在碳中和時代背景下,疊加因居民資產配置轉移帶來的資本市場快速發展等多方面因素,或將共同快速推動ESG與可持續投資在中國的發展。
展望碳中和投資機會,易方達指數研究部總經理龐亞平認為,碳中和實現路徑下對應兩大投資主線:一是從增量角度看,深度低碳領域的投資機會未來空間較大,包括清潔能源及儲能、新能源車、減碳及固碳技術等。二是從存量角度看,傳統高碳轉型企業通過技術改造,逐步向綠色發展轉型的投資機會,如能源供給側的綠色電力、上游週期製造板塊減碳轉型等。
光大證券分析師祁嫣然則指出,追蹤該指數的ETF產品將引導資金流向對碳中和貢獻較大的上市公司,同時為機構和個人投資者進一步豐富了綠色投資工具體系。另一方面,隨着國內碳中和進程的持續推進,清潔能源與儲能、綠色交通等深度低碳領域股票在指數編制中貢獻度將不斷提升。根據SEEE碳中和指數編制方法披露,深度低碳領域貢獻度得分預計將從2021年的65.74%提升至2030年以後的72.31%。
光伏領跑,消費墊底
今年以來發行的新基業績首尾分化比較嚴重,成立來回報超20%的基金數量達19只,13只基金成立來淨值跌幅超15%。光伏產業基金仍“遙遙領先”,消費行業墊底。18只含“消費”字眼的基金,11只成立來回報下跌,6只回報跌破13%,2只跌超20%,墊底今年新發基金。
其中,銀華基金馬君管理的銀華中證光伏產業聯接A成立來回報達46.20%,位列今年新發基金回報首位。該基金成立於4月20日,正是市場最底部。
成立來回報超過40%的還有華安基金劉璇子管理的光伏ETF華安,該基金成立於4月8日,基金份額為1.1億份。
展望新基金髮行後續能否回暖,劉亦千認為,基金募集形勢仍將主要受到資本市場實際演繹的影響,國內方面,隨着疫情形勢的明朗、穩增長政策的落地,國內經濟預計會逐步復甦;海外方面,美國加息靴子落地以及俄烏衝突或有所緩和,均有利於資本市場的修復。總體而言,預計下半年基金髮行形式有望好轉,尤其有利於權益基金。一方面,近兩個月來市場反彈較為強勁,權益市場的情緒明顯有所改善,市場風險偏好有望得到持續改善。另一方面,市場估值與歷史平均水平比較仍然處於較低位置,投資性價比較高。此外,公募基金的價值已經得到大眾越來越普遍的認可,上半年因風險偏好下行所抑制的權益基金投資需求,有望在下半年得到快速修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