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天天IPO(ID:pedailyIPO) 作者:劉博 戴昌洲
又是一場國產替代的征途。
國產基礎軟件剛剛誕生一個IPO。
投資界-天天IPO獲悉,今日(10月18日),星環信息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星環科技”)正式登陸科創板,成為國產大數據基礎軟件第一股。此次IPO發行價為47.34元/股,開盤大漲52.09%,開盤市值87億元。
星環科技源自創始人孫元浩的一個夢想——“中國需要一個本土大數據基礎軟件公司”。出生於江蘇常州,他早年畢業於南京大學計算機系,後來進入英特爾工作。期間,孫元浩目睹了國產基礎軟件落後狀況,萌發創業念頭,才有了後面星環科技的故事。令人意外的是,星環科技雖然知名度不高,但身後除了騰訊,還簇擁着一眾國資基金以及市場化VC/PE和產業資本。
“和芯片半導體一樣,國產基礎軟件的‘卡脖子’問題同樣迫在眉睫。”投資人感嘆不已。國產軟件被忽視已久,以致長期落後於歐美同行,現在VC/PE都來了,前赴後繼地走上了這個至關重要的硬科技戰場。
01 45歲,南大校友埋頭創業,9年做出一個IPO
星環科技的故事,離不開一位南大學子。
1977年出生的孫元浩,來自於江蘇常州市,他自小就是一名學霸,憑藉自身努力從縣裏考到了江蘇省常州高級中學。在高中,孫元浩迷上了計算機,對編程產生了濃厚興趣。高考那年,他如願考入了南京大學計算機系,並在這裏度過了7年時光。
2003年7月,孫元浩剛從南大碩士畢業,被招募到英特爾公司工作,成為英特爾亞太地區XML產品部門的一名技術人員。加入英特爾以後,孫元浩一門心思鑽研技術,後來升任至英特爾數據中心軟件部亞太區 CTO。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了,即使是英特爾這樣的巨頭也被波及。為此,英特爾決定進行裁員,而孫元浩所在的團隊,當時從事的並不是公司的主營硬件業務,面臨整體被裁的風險。在孫元浩的努力下,他最終保住了一支10餘人的小團隊,但卻被公司要求獨立開發、自負盈虧。
此後,孫元浩帶着團隊對大數據市場做調研,發現運營商和政府“數據集中化”的痛點,認為可以通過改進Hadoop來解決——這是一個由Apache基金會開發的分佈式系統基礎架構。很快在2010年5月,孫元浩主導發行了第一個英特爾版本的Hadoop解決方案。
與此同時,孫元浩在研發過程中意識到,中國企業的數據量以及應用場景,要比國外多一個量級且非常複雜,因此很少有國外產品能不經修改就在國內順暢運行。“我認為中國需要一個本土大數據基礎軟件公司,而我們也希望能打破這個局面。”孫元浩曾回憶道。
2013年6月,孫元浩離開自己工作了10年的英特爾,正式創立了星環科技。有意思的是,公司名稱來源於孫元浩最喜歡的科幻小説《三體》,文中太陽系的第一艘光速飛船正是叫星環號。
過去多年,國內IT行業歷來被視為“缺芯少魂”,其中以操作系統、數據庫、分佈式系統、中間件、編譯器等為代表的基礎軟件市場,話語權長期被國外巨頭所掌握,因此基礎軟件國產化勢在必行。而星環科技所專注的,便是圍繞數據的集成、存儲、治理、建模、分析、挖掘和流通等數據全生命週期提供基礎軟件與服務。
2013年11月,星環科技發佈產品Transwarp Data Hub 2.0,這是一個基於Hadoop和Spark的一站式大數據平台,包含了一整套Hadoop組件,星環通過改造這些組件,讓性能得以提升並變得更穩定。
隨後在2016年,星環科技推出了超融合一體機硬件產品,並首次發佈StreamSQL技術;2018年,星環科技又成為12年來,全球首個完成TPC-DS測試並通過官方審計的數據庫廠商;新冠疫情爆發後,星環科技還在2020年2月,參與了鍾南山院士團隊《疫情暴發趨勢預測》論文發表。
時至今日,星環科技已由一支10餘人的初創團隊,發展成業內頭部企業,已累計有超過1000家終端用户,分佈在金融、政府、能源、交通、製造等眾多領域,包含浦發銀行、東方航空、中國生物、中國石油、上海大數據中心、中國聯通、中國移動等標杆客户。
招股書顯示,星環科技2019年、2020年及2021年的營業收入分別為1.74億元、2.60億元和3.31億元;今年上半年營收則為9758.3萬元,較去年同期營收8255.6萬元增長18.2%。
毫無疑問,星環科技正處在風口之上,但持續虧損也使其不能忽略的事實。招股書披露,星環科技2019年至2021年的淨利潤分別為-2.11億元、-1.84億元、-2.46億元,對應的淨利率分別為:-121%、-71%、-74%。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累計未彌補虧損為4.16億元。對此,星環科技在招股書內坦承,公司正處於快速成長期,在研發、銷售及管理等方面持續投入較大。
歷經9年創業之路,孫元浩終於將星環科技帶上了IPO敲鐘舞台。回顧創業之初,孫元浩曾預言過,“在未來的十年、二十年之內,中國基礎軟件行業中的核心軟件,必然會由中國公司來做。””現在,這一預言正漸漸照進現實。
02 至少9輪融資,VC/PE雲集,他們為何都投了?
在星環科技的背後,站着一支陣容龐大的投資軍團。
據投資界不完全統計,星環科技成立至今已完成9輪融資,投資方中既有騰訊、國家軍民融合產業投資基金、TCL創投、恆生電子、國科投資等產業資本,也有云友投資、方廣資本、啓明創投、新鼎資本、中金資本、深創投、基石資本、金石投資、交銀國際、國中資本等知名VC/PE機構。
2015年年初,星環科技完成了數千萬元A+輪融資,由恆生電子、方廣資本、啓明創投、信雅達投資。回憶起當年這筆投資,啓明創投合夥人葉冠泰向投資界表示,當時中國投企業軟件的風向還不如近幾年這麼熱,而啓明創投選擇大數據軟件市場作為企服的第一個投資切入點,是因為中國是智能手機普及率最高的國家,數據的積累量世界第一。
“星環科技的三位創始人都來自英特爾,是我多年前的同事,彼此知根知底。而星環科技對標的三家美國公司都是獨角獸,説明產品架構符合市場規律。在盡調過程中,我們做了大量訪談,調研了78家公司,其中有超過65%的公司計劃在未來18個月採用類似技術。同時,星環科技也符合了國內‘去IOE’,自主可控的政策方向。”葉冠泰表示。
眾所周知,軟件開發是一項極其“燒錢”的工作,這一點在2016年體現的尤為明顯。彼時,一級市場迎來所謂的“資本寒冬”,孫元浩意識到軟件開發的投入非常龐大,但營收還跟不上投入,為此晚上常常失眠,白天則奔波各個城市間去見投資人。
最終在2016年3月,星環科技成功拿到了1.55億元的B輪融資,由上海瑞力投資、深創投、國中資本、基石資本等機構投資。
談及這輪融資,國中資本執行總經理史新表示,國中資本始終將基礎軟件和大數據作為重要投資方向進行深挖佈局,星環科技則是國內這兩個領域少有的技術領先、產品線成熟完整、客户認可度高的頭部企業。正是基於對星環科技技術水平和團隊能力的高度認可,國中資本在2016年完成了對星環科技的早期投資。近年來,星環科技的收入實現了近5倍的增長,產品線覆蓋了從AI平台、大數據平台、雲平台到國產數據庫的一站式產品矩陣,在金融、能源、電信等對技術要求高的關鍵行業市佔率長期領先,推動了基礎軟件國產化和大數據的應用落地。
基石資本合夥人楊勝君同樣認為,星環科技是國內領先的數據庫基礎軟件和數據庫產品開發服務商,是國產數據庫產業的重要推動者,也是基石資本在硬科技領域的重要佈局。“數據庫基礎軟件是全球性卡脖子硬科技技術,既是打造自主可控的本土產業鏈的重要一環,也是面向未來的人工智能、雲計算和大數據技術的底層核心技術。基石資本持續看好數據庫基礎軟件、國產基礎軟件和工業軟件的行業機會。”
緊接着2017年5月,星環科技完成2.35億元C輪融資,由騰訊領投,前海勤智、基石資本和興瑞智新跟投。作為彼時領投方,騰訊公司副總裁、騰訊雲總裁邱躍鵬曾表示,騰訊戰略投資星環科技,主要基於在私有云、行業雲和公有云領域,雙方將能夠充分發揮戰略協同效應,實現優勢互補,星環科技大數據平台將與騰訊雲服務生態深度融合,滿足企業對基於雲計算的大數據基礎設施、企業數據管理、大數據分析、深度學習等應用場景的更高要求。
隨後,星環科技又在2019年10月,宣佈完成5億元D2輪融資,參與本輪投資的包括金石投資、中金資本、渤海中盛和國家級的產業投資基金。這距星環科技D1輪融資,過去了僅僅半年多的時間。
參與星環科技兩輪投資的中金資本董事總經理張清曾表示,星環科技在核心基礎軟件領域歷時六年自主研發,實現了分佈式核心軟件的重構,產品和技術達到了世界領先水平,並且引領了大數據技術的發展方向。
隨着星環科技成功IPO,孫元浩的身家也將水漲船高。招股書披露,孫元浩在星環科技IPO發行後將持有9.24%的股份,以最新市值計算,對應的持股市值為7.5億元。
03 國產替代,這一條超級賽道迫在眉睫
星環科技成功IPO,堪稱當下國產基礎軟件爆發的一抹縮影。
“在企服軟件的所有細分賽道中,數據庫擁有王冠上的寶石(Crown Jewel)的地位,具有極高的進入門檻和客户粘性。歷史上做軟件市值最高的公司,IOE裏面的I(IBM)和O(Oracle)都是做數據庫的,也説明了這個道理。”葉冠泰如是説。
一份來自IDC的《中國大數據平台市場研究報告-2020》顯示:2020年全球大數據軟件市場規模達4813.6億元人民幣。其中,前三大廠商微軟、Oracle、SAP便貢獻了30%以上的市場份額。相比之下,中國大數據市場規模達677.3億元人民幣,其中軟件部分僅佔13.6%,可提升的空間巨大。
今年6月,武漢達夢數據庫正式遞交招股書,衝刺科創板。令人驚訝的是,這家公司創始人是一位70多歲的教授——馮裕才。當年在華中科技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任教授時,馮裕才創辦了我國第一家專業數據庫研究所,他也是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博士生導師、國家級科技進步獎獲得者。一路走來,達夢數據庫背後集結了中國軟件、中電天津、中網投、武漢市科委一眾國資投資機構以及豐年資本。
過去兩年,國產基礎軟件已經成為VC/PE炙手可熱的賽道之一。工信部信軟司曾在《信息產業發展指南》中指出,基礎軟件是國家信息產業發展和信息化建設的重要基礎和支撐。去年3月,工信部方面透露,將在基礎軟硬件方面實施國家軟件重大工程,集中力量解決關鍵軟件的“卡脖子”問題,着重強調了基礎軟件的重要性。可以説,中國數字經濟的“萬丈高樓”離不開基礎軟件。
如今沿着國產替代的邏輯,一筆筆融資誕生。9月初,中國“數據智能基礎軟件”九章雲極DataCanvas宣佈完成C+輪融資,由龍門投資領投,中關村前沿、達泰資本、德本啓辰、領渢資本跟投;更早之前,國產基礎軟件提供商泛聯新安獲中國互聯網投資基金戰略投資;此外,天雲大數據今年獲得數億人民幣D+輪融資,這輪融資背後出現了不少國家隊基金的身影,如北京市國資委旗下的北創投管理,科技部和北京市科創基金旗下子基金遠京基金、上海市國資委旗下的蘇州吳江太湖新城母基金.....不勝枚舉。
“和芯片半導體一樣,國產基礎軟件的‘卡脖子’問題同樣迫在眉睫。”這是不少投資人的一致看法。
不過葉冠泰提醒,硬科技領域是不存在砸錢彎道超車的機會的。目前中國人才的積累是最大的瓶頸,如何聚攏足夠多的人才來做成幾件特別成功、世界級的大事,要比分散人才來做幾百件、幾千件小事更有價值。目前在市場很熱的情況下,半導體領域存在企業多而不強的情況,軟件行業也是如此。相比半導體,軟件更是需要時間來打磨產品,培育生態和積累口碑。
“目前軟件行業沒有半導體行業那麼熱,我覺得對認真創業的企業是件好事,創業者心態上可以當作科研來做,我們要求精,不必求快。”路漫漫其修遠兮,基礎軟件的國產替代征途才剛剛開始,這必定是一場影響深遠的戰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