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怎解?通脹壓力已擺上桌面 全球央行卻無力承擔更高利率

由 太史憶秋 發佈於 財經

財聯社(上海,編輯 史正丞)訊,雖然在近期的G20財長與央行行長會議、美聯儲官員講話、澳新央行增加QE等一系列事件中,以歐美央行為代表的政策制定者仍採取“不怕通脹失控,只怕刺激政策不到位”的論調,但連續數月陡然上升的食品通脹壓力卻持續提醒市場,通脹問題的苗頭已經明確出現。

作為參考,聯合國糧農組織(FAO)的食品價格指數(FFPI)進一步環比上漲4.3%,不僅實現連續八個月上漲,同時也達到2014年七月以來的新高。

(從實際價格指數來看更是接近40年的長期高點,來源:FAO)

法興銀行“大空頭”分析師Albert Edwards籍此發出警告稱,全球寬鬆的貨幣政策與財政刺激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流動性。同時以史為鑑,2011年時央行的擴張性政策就引起了當地的食品價格通脹,雖然當時的美聯儲主席伯南克一直拒絕承認這是美聯儲量化寬鬆(QE)的鍋,但許多經濟學家認為這是板上釘釘的事實。

眼下諸多新興國家正在遭遇諸如糖、小麥等基礎農產品價格顯著上升,而歐美國家自然不會獨善其身。卡夫亨氏CEO Miguel Patricio已經警告稱農產品價格上漲最終會傳導至消費者。Patricio表示,與糧食有關的通脹已經清晰可見,包括奶酪、蛋黃醬等品類今年晚些時候都有可能會漲價。

央行手中武器不多

面對清晰可見的全球通脹風險,食品(供應)安全並非是唯一的危機,而央行在快速膨脹的債務面前是否有足夠工具來壓制通脹,成為了更令市場擔憂的問題。

德銀首席利率分析師Jim Reid在本週的報告中表示,增長&刺激政策和通脹&國債收益率上行,將是今年拉動市場高波動性的兩股主要力量。上週經濟學家已經將今年美國Q4的名義GDP增長率上調至7.5%,再算上通脹這個數字可能會接近10%,這也是美國自上世紀八十年來後從沒到過的高度。在這樣的情況下美債不可能處於低位,或是保持低波動性。

Reid進一步表示,即便最終增長和通脹在2022或2023年見頂,我們也不太可能在未來幾個季度就提前知曉。中期選舉和下一次美國大選前民主黨到底還要進行幾輪大規模刺激目前仍是未知數。在疫情前談論通脹變化的時候,更多的擔憂來自於直升機撒錢/現代貨幣理論使得貨幣政策遠離審慎目標,然而疫情和隨之而來的民主黨“藍色狂潮”則是接力加劇了這一變化。

上述的鋪墊則引發了外界對於央行能否負擔加息代價的擔憂。Reid表示,面對負債如此高企的狀況,全球央行根本沒有負擔債務成本的能力,從而導致他們最終會對國債收益率上升給出強硬反對的立場。

(全球債務到2030年將達到360萬億美元,來源:IIF、BIS、IMF、ZeroHedge)

Reid認為美聯儲的官員目前大致上對美債收益率的進展保持輕鬆,將其視為經濟增長的利好跡象。但債券收益率經歷上週那樣迅猛的上漲後,他們有機會在本週重新組織並調整發出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