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時代週報 作者:特約記者 陸晶琳
金融嚴監管勢頭不減。國家金融監管總局官網在6月21日一天公佈了75張罰單,被罰機構涉及多家銀行、保險、信託以及相關個人。
銀行是此次領罰大户,其中既有農業銀行、交通銀行、中國銀行等國有大行,也有廣發銀行、興業銀行等股份行,此外江西銀行、北京銀行等城商行也收到罰單。北京銀行和民生銀行重慶分行兩家機構就合計被罰超1億元。時代週報記者注意到,房地產貸款業務違規是眾多銀行被罰的主要原因之一。
國家金融監管總局此番集中披露罰單,向外界傳遞監管趨嚴信號。近年,銀行領罰數量不斷增多。2022年,監管針對商業銀行(含銀行相關工作個人)開出的罰單就超過5000張。
一名城商行資深人士向時代週報記者分析指出,金融科技加快融合發展,銀行業務形態愈發豐富,這對監管也提出新挑戰。如何順勢而為,嚴控風險,成為監管、銀行等面臨的新課題。
圖片來源:圖蟲
涉房貸款違規嚴重
民生銀行此次被罰金額合計高達6342.8萬元。民生銀行重慶分行和昆明分行分別被處以5967.8萬元和375萬元罰款。
北京銀行因涉14項違法違規行為,被北京銀保監局責令改正,並處罰款合計4830萬元。該行周文軍、沈建峯等9名相關責任人被警告並罰款5萬元或10萬元,林京良等3人被警告。
交通銀行武漢青山支行因違規辦理虛假銀行承兑匯票業務、違規辦理虛假保理融資業務被罰100萬元;廣發銀行武漢分行違規事項廣泛,包括違規出具借款保函、印章管理不到位、內控管理不到位及貸前調查及貸後管理不盡職等,該分行共計被罰370萬元。
興業銀行資金營運中心也因10項違法違規行為,被責令改正,並處罰款共計400萬元。2019年1月至2021年9月,興業銀行資金營運中心存在衍生品交易未嚴格審查交易對手的交易資格、對實際無貸款利率避險需求的客户提供代客LPR利率互換業務等違規行為。
對上述問題,時代週報記者聯繫興業銀行、廣發銀行等相關負責人,截至發稿未獲有效回覆。
時代週報記者梳理上述罰單發現,銀行貸款業務是違規高發區。上述罰單信息顯示,最為普遍的違規行為包括貸款“三查”不到位、貸後管理不盡職、貸款資金被挪用及違規發放貸款等。
房地產貸款業務違規是諸多銀行領罰的主要原因之一,涉及事項包括將貸款資金違規用於購房等禁止性領域等。比如,招商銀行上海分行涉及個人貸款資金違規用於購房等禁止性領域;招商銀行重慶分行涉及未按項目進度放款、房地產供應鏈業務信貸資金用於墊資房地產開發項目,貸款投向未納入房地產行業統計。此外,江西銀行則涉及將個人綜合消費類貸款約定用途為購房等。
嚴監管態勢持續
金融嚴監管趨勢明顯,這在頂層設計和具體執行層面均有所體現。
金融監管改革深入推進,監管體系更完善,管理效率進一步提高。監管從嚴以防範金融風險為主轉向防範金融風險、防止金融亂象、促進金融體系健康發展、提高金融監管效能並存。新一輪機構改革對金融監管進行了諸多部署,隨着新監管機構成立、職能劃轉及人事調整陸續到位,金融監管新局面已經開啓。
畢馬威中國發布《2023年中國銀行業調查報告》稱,預計2023年銀行業嚴監管態勢仍將延續,監管政策將繼續引導商業銀行加大對小微企業、科技創新、綠色發展等領域的支持力度,實現金融和實體經濟的良性循環。
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數字經濟與金融創新研究中心聯席主任、研究員盤和林向時代週報記者表示,銀行監管一向嚴苛,但隨着業務規模擴增,複雜度提升,銀行違規行為也日漸多樣。他指出,商業銀行應加快完善內部風控體系,應加強技術建設,通過算法對業務合規性進行自檢,提前發現和解決問題。監管也可通過大數據聚焦違規行為跟蹤監管。
諮詢公司麥卡錫指出,監管部門對銀行業在支持實體經濟和加強風險管理方面都提出了較高要求。在這一背景下,銀行價值創造面臨五大挑戰,包括銀行資產端面臨結構性調整、傳統經營模式和渠道受到挑戰、風險管理效率及風險決策質量均需提升等。
業內人士建議,銀行需打造面向未來的智能化風險管理能力。金融科技不斷成熟,利用人工智能、區塊鏈、雲計算等信息技術,以及搭載大數據的分析及算法,銀行可在核心業務建立智能化信用風險管理體系,從而釋放巨大價值。利用金融科技,提高風險決策效率和質量,對業務進行有效監測及合規管控,為銀行構築新的價值護城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