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銀行2020年半年報大幕開啓,在新冠肺炎疫情的波及下,銀行盈利能力、資產質量、信貸投放面臨嚴峻挑戰。8月27日,在中信銀行2020年上半年業績發佈會上,中信銀行行長方合英提到,“預計未來,不良資產風險相對來説壓力會比以往要提升。”從中信銀行半年報中也能看出端倪,2020年上半年,中信銀行實現歸屬於該行股東的淨利潤255.41億元,同比下降9.77 %,不良貸款率1.83%,較上年末上升0.18個百分點。但值得關注的是,雖然信用風險有所承壓,但自4月起,中信銀行信用卡客户首次進入逾期的比率呈下降趨勢,不良上升的趨勢初步得到遏制。
提前防禦 撥備前利潤增速14.3%
上半年,複雜多變的國內外環境以及疫情帶來的嚴峻考驗對銀行展業帶來了較大沖擊。疫情對銀行的影響有多大?從經營數據來看,2020年上半年,中信銀行實現營業收入1020.13億元,同比增長9.51%;其中實現利息淨收入649.35億元,同比增長5.56%;實現非利息淨收入370.78億元,同比增長17.19%。
為增強風險抵禦能力,中信銀行加大撥備計提力度,實現歸屬於該行股東的淨利潤255.41億元,同比下降9.77 %。對此,中信銀行行長方合英在業績會上給出瞭解釋。方合英提到,淨利潤的負增長主要受疫情的影響,為了增強抵禦風險的能力,中信銀行加大了撥備計提力度,如果把撥備整體因素去掉,該行撥備前利潤增長應達到14.3%。
資產質量方面,截至2020年上半年末,中信銀行不良貸款餘額772.87億元,較上年末增加111.70億元,增長16.89%;不良貸款率1.83%,較上年末上升0.18個百分點;撥備覆蓋率175.72%,較上年末上升0.47個百分點。“預計未來,不良資產風險相對來説壓力會比以往要提升。”方合英説道。
蘇寧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陶金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上半年中信銀行在營業收入增長保持較高增速的情況下,利潤出現下降。一方面是因為疫情導致實體經濟財務和現金流狀況惡化,導致了客户還款能力下滑,同時各銀行積極營銷貸款業務,上半年降息後進而造成了收入增長、利潤下滑的現象。另一方面,中信銀行加大了撥備計提力度,淨利潤指標肯定會受到一定程度的侵蝕。
信用風險得到初步遏制
疫情的蔓延對銀行發展帶來的衝擊和影響不言而喻,早在3月27日,方合英在中信銀行召開的“2019年業績發佈會”上就提到,疫情使得中信銀行整個信用卡業務,包括獲客、交易、資產質量,都產生比較大的影響。從上半年數據來看,疫情形勢下中信銀行持卡人收入下降、還款能力降低、還款意願減弱,信用風險有所承壓,但已經得到初步遏制。
從新進入逾期情況看,自4月起,中信銀行信用卡客户首次進入逾期的比率呈下降趨勢,月度不良淨增額也持續下降,不良上升的趨勢初步得到遏制。截至2020年上半年末,該行信用卡不良貸款餘額為120.38億元,不良率為2.50%,較上年末上升0.76個百分點。中信銀行在半年報中預計,下半年該行信用卡貸款質量整體可控。
疫情之下,“無接觸”成為網紅話題,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中信銀行在數字渠道方面,加快推廣“零接觸”業務模式,推動零售銀行業務向線上化、智能化方向轉型。從數據來看,截至2020年上半年末,中信銀行手機銀行客户數達4880.24萬户,較上年末增長297.37萬户, 增長6.49%;手機銀行月活用户(MAU)達到1085.01萬户,同比增長17.32%。手機銀行交易筆數1.19億筆,同比增長8.30%,交易金額4.99萬億元,同比增長22.90%。個人網銀客户4997.09萬户,較上年末增長292.72萬户,增長6.22%。
中信銀行普惠金融部總經理吳軍指出,中信銀行線上化服務主要通過兩方面來做,一個是傳統業務儘量走線上化道路,目前該行100%的產品都可以在線上進行提出申請。第二個方面主要是,純線上化的一些產品,更多依託場景化大數據來開展,產品線上化是中信銀行下一階段的重要發展目標。
“疫情不僅衝擊實體企業,防疫要求也導致銀行傳統線下業務收縮,導致個人與企業現金流吃緊,企業與個人線上化金融服務需求強勁增長。”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分析師周茂華分析認為,特殊環境也在一定程度改變個人與企業的傳統辦理業務的習慣,在這種背景下,各家銀行也積極佈局線上業務。
陶金則認為,更多銀行開始意識到線上化的長期發展趨勢,憑藉着自身的科技、客户等資源進行線上轉化。從銀行的業務構成變化趨勢看,零售業務成為銀行越來越重視的業務構成,消費和信用貸款將成為銀行爭奪的重點業務。同時小微金融等零售對公業務也將獲得更快增長。
信貸投放聚焦新興產業
因疫情的出現信貸業務營銷工作受到影響,貸款調查受到干擾,也引發了市場對銀行全年信貸投放策略變化的討論。
對下半年的信貸投放政策,中信銀行副行長兼風險總監胡罡提出了幾個方向,他介紹稱,授信政策要抓住機遇,保持業務發展的合理增速,加大對地方基礎設施的建設,研究推進新型的城鎮化老舊小區改造建設。同時,加大製造業優質客户貸款的投放,增加製造業中長期貸款,縮小與同業的差距,加強對出口企業本外幣貿易融資的支持力度。另外在培育養老、健康、醫療、新零售等新興產業,考慮通過小規模的股權投資方式支持,具備經濟可行性的此類項目。
市場普遍認為,為應對疫情的衝擊,金融機構加大了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未來宏觀槓桿率或將出現較大提升。在陶金看來,宏觀槓桿率的提升已經成為事實,對此,央行一方面會給予商業銀行更多流動性的支持,另一方面也有可能在四季度適度控制總量信貸擴張的速度,更加註重結構化政策,商業銀行未來應重點支持需要融資和乘數效應更大的領域。
周茂華亦指出,為對沖疫情突發衝擊,國內加大逆週期調節力度,主要以銀行信貸為主的融資體系不可避免對導致宏觀槓桿率有所提升;但我國在短時間內很好地控制住疫情,政策效果顯現,二季度經濟充分復甦擴張軌道,被抑制的需求逐步釋放,且從趨勢看,國內疫情防控與經濟復甦態勢向好,國內政策相應進行微調,強調政策精準質效,這將有助於避免宏觀槓桿率過快上升。未來我國信貸政策着力點將重點聚焦,受疫情影響嚴重區域與行業、中小微民營、三農等實體經濟薄弱環節,以及創新金融工具加大部分受疫情影響嚴重的服務業支持。
北京商報記者 孟凡霞 宋亦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