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越是波動,大家就越是容易做出一些不夠理性的決定,下面就列舉三個在下跌行情中大家容易犯的錯誤,以及正確應對的方法。
頻繁更換基金
投資時,最容易犯“紅眼病”。
什麼漲得好,買什麼,手裏握着永遠都是最熱門的基金,每當自己手裏的不漲了,立馬割肉追漲其他基金,結果過兩天風格變了,再次重複上述錯誤。最終,再好的籌碼也賺不到多少錢。
查理芒格曾做過一個比喻:“生活就是一連串的‘機會成本’,你要與你能較易找到的最好的人結婚,基金投資與此何其相似——你需要的不是大量的行動,而是大量的耐心。”
一項調查顯示,31%的基民單隻權益基金平均持有時間不到半年,6.32%的基民平均持有時間不到3個月。而單隻基金平均持有時間低於半年的投資者中,虧損人數過半。
所以説,基金投資缺的不是優秀的基金經理,也不是優秀的基金產品,而是靜待花開的耐心。若持有一隻好基,不折騰或許是最好的方式。
另外,想解決因組合波動過大而想頻繁更換基金的另一個辦法就是均衡配置。因為市場的熱點總是在快速輪動,風格也會不斷切換,就連白酒,也難稱“永遠的神”。比如今年,如果押注消費賽道,可能就要錯過科技成長股的行情。
如果緊跟市場熱點來買基金,又很難在行情熄火時及時撤退,頻繁交易反倒增加成本。不如均衡配置,從容應對市場的快速輪動。
如何做到均衡配置呢?一是買均衡風格的基金,基金經理的能力圈較廣,會在全市場不同行業尋找投資機會,不會單獨押注單一賽道,所以分散投資風險較小;另外,如果自己擅長把握行情,可以根據行情變化,配置行業類主題基金,如醫藥、消費、新能源、半導體等。
停止定投
市場調整的時候,容易犯的第二個錯誤就是停止定投。雖然我們常説別人恐慌時我貪婪,但面對真實的市場的時候,需要逆人性做出決定還是不容易。很多定投計劃沒有走出微笑曲線,就是倒在了黎明前夜。
很多基民在下跌時停止定投往往是擔心後續會繼續下跌,想等到更低位才開始定投。但在現實中,對於熊市的界定大多是後驗的,也就是往往市場行情演繹結束後我們才反應過來。而當我們身處其中之時,很難判斷當下市場處於什麼狀態。
在定投當中,如果長時間不賺錢甚至是虧錢的狀態,則給了我們很好的時間窗口,可以一直用較低的成本買到更多的基金份額。手握這些寶貴的份額,在未來市場好轉基金淨值上升的時候才能幫助我們獲得更多的收益。
滿倉抄底
與第二種錯誤相反的是,面對下跌過於樂觀,火速加倉抄底,結果買在半山腰。
針對這種情況,在抄底前,必須把幾個問題考慮明白:
一、你是否看好手裏的基金和基金經理?
基金是適合長期的投資品種,在基金的交易規則中也可以看出。所以要問問自己,選擇基金是人云亦云,還是自己經過深思熟慮後的結果,出發點不同會直接決定着最後的結果。
如果你是經過深思熟慮買入的基金,也認同基金經理的投資策略,並且長期看好某個基金,那好的基金買得便宜,才是硬道理,這個邏輯沒錯,好的基金值得長期持有,大跌加倉可以平攤成本。
建議從長期的角度去判斷基金好壞,而不是從短期的業績去評判。比如説把每年的年化收益拉出來看一看,能排在同類前1/2,前1/3的產品都是屈指可數的。這些產品是值得投資者去關注和跟蹤的。
二、能承擔一定的風險嗎?
在基金加倉以後,並不是就能立即賺錢,也會存在繼續下跌的可能,投資者要有這樣的風險意識。
但是隻要選對基金,時間就是我們的朋友。持有時間越長,盈利概率也越大。但是,切忌把子彈打滿,可以指定加倉的紀律,比如如果某個基金下跌10%, 可以加倉可用資金的1/3;如果繼續跌10% 第二次加倉1/3 ;如果再跌10% ,加倉最後可用資金的1/3。
三、對市場的大致情況瞭解嗎?看好後市嗎?
雖説基金投資不要求具備太專業的知識,但也不是説什麼不懂一拍腦門就能賺錢的,至少也要對當前的市場,是處於高估還是低估區域能有個基礎的判斷,在相對低估階段進場也能增加盈利的概率的。
我們知道只要是買入操作,就是看好後市,預測其後面上漲,才進行的買入操作。所以基金補倉的大前提是看好後市。如果不看好後市,是堅決不買入的。
想明白以上問題,依然想要補倉的話,也要講究補倉方法:
首先,我們需要對基金的下跌空間和時間作出主觀的評估,雖然未必正確,但可以指導我們的操作。
例如,對於今年年初這輪市場調整,如果我們認為市場調整的幅度在30%以內,時間跨度在3個月,我們就可以據此設定補倉計劃。
根據時間:我們可以將擬補倉的最大本金分為3份,每月投資一份,類似於基金定投的方法進行補倉。
根據空間:我們可以將擬補倉最大本金分為3份,每下跌10%補倉一份資金。
當然,這些判斷很可能和市場預判有很大差異,但確定一個明確的計劃,可以極大的增強信心,同時避免情緒化的追漲殺跌,胡亂操作。
另外我們也可以使用正金字塔買入補倉法:投資中應在低價位時買進較大數量,在價位上升時,買進數量逐漸減少,從而降低投資風險。
(文章整理自交銀施羅德基金、廣發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