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電時代落幕 德國能源轉型何處覓解?

  (國際觀察)核電時代落幕 德國能源轉型何處覓解?

  中新社柏林4月15日電 題:核電時代落幕 德國能源轉型何處覓解?

  中新社記者 馬秀秀

  對德國而言,2023年4月15日必定是載入史冊的一天。隨着該國最後三家核電站伊薩爾2號、內卡韋斯特海姆2號和埃姆斯蘭核電站當日午夜前停止運營,德國60餘年的核電時代將落幕。

  長久以來,德國各界對於“關停核電站”爭議不斷。當下烏克蘭危機未解、能源價格居高,德國為何執意全面關停核電站?此舉會對德國能源安全及全球氣候造成何種影響?“後核電時代”,德國能源問題又應何處覓解?

  關停核電站“使德國更安全”

  根據德國前總理默克爾時期制定的核電退出計劃,德國本應在2022年底全部關停在運核電站。然而因烏克蘭危機及由此引發的能源危機,2022年,德國政府決定將最後三座核電站的使用壽命延長到2023年4月中旬。

  德國環境部長施特菲·萊姆克在向德媒撰述的文章中為全面關停核電站辯護。她指出,退出核能使德國更安全。她以1986年切爾諾貝利事故和2011年福島核事故為例,表示如果類似災難發生,其後果和代價將比任何其他形式的能源生產方式更具破壞性。即便是現在,世界上也沒有一家保險公司為核事故擔保。

  在萊姆克看來,因核電站運轉需大量冷卻水降温,核能也並非氣候友好型能源。同時考慮到鈾礦開採、處置和保險成本,核電並不便宜。與核能相比,太陽能和風能等更具可持續性、對氣候更友好,也更經濟實惠。

  全面關停引發能源安全憂慮

  德國退出核電在歐洲是特殊之舉。烏克蘭危機使比利時全面退出核電時間推遲10年,荷蘭、英國和瑞典正在建或在規劃新的反應堆,波蘭最近宣佈進入核電領域,計劃建設6座核電站。

  在能源危機背景下,許多德國人對該國全面淘汰核能存有疑慮。與此前其他調查結果類似,德國電視一台“德國趨勢”欄目近日調查顯示,59%受訪者認為全面關停核電站是錯誤之舉,只有34%的人支持關停。三分之二的受訪者擔心,向更加氣候友好型的能源過渡將導致能源價格進一步上漲。鑑於此,作為工業大國,德國大多數企業恐怕將面臨高昂能源成本。

  退出核電是否會影響德國能源安全?德國經濟部長哈貝克對此保持樂觀。他表示,充裕的天然氣儲備,新的液化天然氣接收站和持續發展的可再生能源可確保德國能源供應。

  波鴻魯爾大學環境經濟學家安德烈亞斯·洛切爾表示,能源儲備有助於度過下一個冬天,但局勢會緊張。特別是在缺少風力和陽光的時期,德國必須進口電力,並加強燃氣和燃煤發電。

  “短期來看,退出核電很可能將通過更多燃煤和燃氣發電彌補。”斯圖加特大學物理學家安德烈·塞斯指出,這將為德國氣候保護承諾帶來壓力。據其團隊研究,德國最後三座核電站關停後,全球氣候每年將額外承受1500萬噸二氧化碳排放壓力。

  退出核電或促德國能源轉型

  近年來,核能在德國發電能源中的重要性持續下降。根據德國聯邦統計局此前公佈的數據,2022年傳統能源發電佔德國總髮電量53.7%,其中燃煤發電佔33.3%,核能佔6.4%;可再生能源發電佔德國總髮電量46.3%,其中風能佔24.1%。

  德國經濟部發言人指出,從中長期看,德國核能發電將被可再生能源發電所替代。至2030年,可再生能源發電比例將達到80%,到2035年將達到100%。

  在德國缺少風能和太陽能的情況下,作為傳統能源的燃煤和核能常成為發電安全的重要支撐。目前德國全面退出核電,政府還計劃到2030年逐步淘汰燃煤發電。對此,天然氣行業協會“未來天然氣”主席蒂姆·凱勒指出,德國必須儘快建造能夠使用氫氣的燃氣發電廠,並且進一步打造靈活可控的電容設備。

  目前來看,德國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水平不足以使其高枕無憂,而相關發電項目的規劃、審批、實施等更非“朝夕之功”。德國的能源轉型能否如期實現,成為對政府及民眾的雙重考驗。(完)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602 字。

轉載請註明: 核電時代落幕 德國能源轉型何處覓解?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