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昉:就業不是低效企業留存藉口,建議在社會層面對人進行保護

8月24日,在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舉辦的金融論壇上,中國社會科學院原副院長、國家高端智庫首席專家、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蔡昉作出主題為“中國生產率悖論”的演講。他表示,中國的生產率提高不再是低垂的果子,不再唾手可得。

蔡昉指出,人口紅利的消失不僅帶來了勞動力短缺、技術趕超後發優勢減弱、人力資本改善速度放慢、投資回報率下降等問題,人口紅利消失同樣導致生產率提高乏力。

在他看來,中國勞動生產率增長進入減速階段,既有發展階段變化的自然結果,也有政策應對中附帶產生的效應。

“中國面臨的全要素生產率增長停滯危險,主要在於資源配置出現的僵化和退化。”蔡昉表示,資源配置僵化主要指市場沒有充分做到進入、退出、生存和死亡的優勝劣汰;資源配置退化體現在就業擴大與勞動生產率提高方向相背離,即生產率提高是更多資本投入和較少勞動投入的結果,製造業比重下降導致勞動力流向生產率低的第三產業。相應地,中國也出現了生產率和工資相背離的現象。

蔡昉指出,美國和日本等發達國家也遇到過資源配置僵化和資源配置退化的問題,給我們提供了很多借鑑。

在他看來,生產率難以提高與我們尚未完成生產率增長模式的轉換相關。“我們的生產率提高不再是低垂的果子,伸手就能提高。更高發展階段上的生產率靠創造性破壞。”

談及具體措施時,蔡昉建議,社會保護託底,才能充分利用創造性破壞機制。“一旦社會層面對人進行普惠性保護,便可消除從微觀層面保護低效率企業、過剩產能、落後產業甚至過時崗位的藉口,把所有企業推向充分競爭,實現公平與效率的有機統一。”

蔡昉強調,GDP總量與人均水平的提高意味着社會蛋糕不斷做大,對分好蛋糕提出更高要求,福利社會建設是終極路徑,也是中國現代化建設不可迴避的任務和共同富裕的目標。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胡萌 編輯 宋鈺婷 校對 危卓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746 字。

轉載請註明: 蔡昉:就業不是低效企業留存藉口,建議在社會層面對人進行保護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