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等低估買入,合理估值可不可以買?

買指數基金,我們到底賺什麼錢呢?

主要兩方面的錢:

一,市場情緒的錢,也就是估值的錢,舉個例子,比如滬深300,我們在市盈率12的位置買入,在市盈率18的時候賣出,在不考慮盈利增長的情況下,我們盈利50%;

二,賺盈利增長的錢,這是我們長期投資主要的收益來源,加入滬深300持有的公司每年盈利增長大約10%,不考慮估值的情況下,我們長期年化收益就是10%左右。而且時間越長,估值的影響越小,所以從長期看,我們主要賺的是盈利增長的錢。

既然長期投資,我們主要賺盈利增長的錢,那麼可不可以在合理估值的時候買入呢?一定要等低估嗎?

低估買入,也就是在有一定安全邊際的時候買入,通常從以下三個方面考慮的:

1,低估買入,多賺估值迴歸的錢

長期看,確實我們主要賺的是盈利增長的錢,但中期,比如1-3年的時間長度,市場情緒對於我們投資的收益的影響更大,我們主要賺的是估值的錢。中期有比較好的收益,是更利於我們長期持有的。

2,任何估值都存在主觀判斷,而主觀判斷也許會有偏差

比如,本來我們覺得價值100元的東西,其實只值80元,那如果我們按合理估值買入,其實買入時已經虧了20%,如果我們留出一定的安全邊際,只在70元以下的時候買入,那麼我們大概率不會買貴了。

指數基金和股票的估值都是如此,給自己預留一定的安全邊際,降低我們估值偏差的風險。

3,低估買入,通常下會承受比較小的短期波動

舉例,還是我們估值100元的東西,市面上的價格圍繞100元上下波動,市場先生極度悲觀的時候,可能只給60元的報價,如果我們合理估值(100元左右)買入,浮虧大概40%,如果我們低估(比如70元左右)買入,浮虧只有14%。

合理估值買入的話,不只是説少賺了市場情緒的那部分錢,更重要的是我們要承受更大的短期波動,這對我們投資者心態要求更高。比如20%左右的浮虧大部分還是可以接受的,但如果40%,50%的浮虧,很多投資者就該不淡定了。

綜上,低估買入,讓我們多賺一部分收益,減少我們估值偏差的風險和承受更小的波動,中期能看到收益,也更利於我們長期持有。所以通常情況下,我買指數基金,都是在低估時才動手。

我們都知道,低估買入當然更好,不過也是比較考驗耐心的,因為一隻指數可能80%的時間都處於合理估值,低估的機會需要耐心等待。

一些優秀行業的指數基金,可能一兩年,兩三年甚至更長時間才出現低估機會,比如現在的中概互聯處於合理估值已經快一年了,消費50回調之後還在高估區域,等低估也不確定到什麼時候。

不過從最近幾年來看,兩個低估機會,一個是2018年底因為貿易摩擦,一個是2020年初因為疫情,大概一兩年,兩三年會出現一次低估機會,如果我們配置A股,港股,美股三個市場,三個市場的週期不同,配置消費,醫藥,科技等優秀行業,這些行業的週期也不同,所以我覺得大概率一年之內還是有低估買入的機會的。我們多些耐心就好。

另一方面,堅守低估買入,會不會錯過一些投資機會呢?

當然也可能會錯過,舉個例子,假如中概互聯一直處於合理估值,我們沒有低估買入的機會,但因為互聯網盈利增速比較快,如果我們合理估值買入只賺盈利增長的錢,每年的收益大概也會有20-30%。

如果非常看好一隻基金,比如中概互聯,又能承受比較大的波動,比如浮虧50%,有一筆錢長期(10年以上)不用,就準備買入長期持有,賺盈利增長的錢,那麼合理估值買入,收益也會是不錯的。

取捨取捨,有取就有舍,我們選擇任何一種投資策略,就會自然舍掉一些投資機會,一些收益收益。

所以低估買入,還是合理買入?適合自己的策略就是最好的,不過對於大部分投資者,低估買入或許更適合。

好了,今天就聊到這兒

温馨提示:本文僅作為個人投資心得記錄,不作為投資建議。

歡迎大家關注我的公眾號:知融

為什麼要等低估買入,合理估值可不可以買?

@今日話題@蛋卷基金#基金創作者激勵計劃#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575 字。

轉載請註明: 為什麼要等低估買入,合理估值可不可以買?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