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海關總署14日公佈,6月以人民幣計價出口同比增長4.3%,連續三個月實現正增長;進口增長6.2%。中國6月份進出口年內首次雙雙實現正增長,引發外媒關注。
據路透社北京7月14日報道,海關總署14日在國新辦發佈會提供的新聞稿還顯示,上半年中國出口7.71萬億元,下降3%;進口6.53萬億元,下降3.3%。路透社據此測算,中國上半年貿易順差為1.18萬億元。
上半年中國對美國進出口1.64萬億元,下降6.6%。
新聞稿稱:“當前,疫情衝擊下的世界經濟正深刻變化,世界經濟深度衰退,國際貿易和投資大幅萎縮,中國外貿發展環境嚴峻複雜。”
路透社此前綜合逾30家機構預測中值顯示,儘管近期全球疫情有所反彈,但隨着疫情管控放鬆與復工復產的推進,海外經濟顯現復甦跡象,從而帶動中國6月以美元計價出口和進口同比降幅雙雙收窄。
另據路透社北京7月14日報道,中國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李魁文14日稱,上半年中國對美國出口下降8.1%,自美國進口下降1.5%。中國外貿發展面臨不穩定不確定因素較多,加之中美貿易摩擦影響,下半年出口形勢依然複雜。
他在國新辦新聞發佈會上介紹,上半年,中國外貿進出口雖下降,但降幅較一季度明顯收窄了3.3個百分點,上半年外貿進出口整體表現好於預期。中國外貿發展韌性足、迴旋餘地大,隨着一系列穩外貿政策措施效應的持續釋放,有信心穩住外貿基本盤,努力實現進出口促穩提質。
李魁文説:“國內疫情防控形勢向好,率先推動企業復工復產,對進出口形成了有力支撐。”
他並稱,二季度中國與主要貿易伙伴進出口大多數實現增長,表現最為搶眼的是東盟,得益於該地區整體疫情防控形勢相對較好,且近年來與中國經貿合作持續深入,產業鏈結合更加緊密,雙邊貿易穩步增長。
此外據路透社北京7月14日報道,分析人士指出,中國外貿二季度以來呈現穩步改善的走勢,最困難的時期預計已過,儘管疫情仍存在不確定性,但下半年仍有望延續邊際改善之勢。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劉學智認為,6月的外貿數據比預期表現要好,首先是由於中國疫情率先得到控制,特別是工業生產已經逐步恢復到正常水平,這對貿易形成了有利支撐;另一方面是今年穩外貿的措施在持續,包括減税降費、綠色通關、特別是防疫物資的快速通關等效果正在顯現出來;第三方面就是從區域上看,中國和東盟等經貿往來不斷加深,包括自貿區的推進,佔中國外貿總值的比重不斷提升。
報道稱,下半年的外貿還是存在不確定性,最大的不確定性就是疫情的反覆,如果出現反覆可能會影響到外貿的預期,以及全球經濟,導致外需疲弱出口訂單萎縮。未來中國還要在穩外貿穩外資上繼續發力,比如對外資限制的逐漸放寬,營造更好的營商環境等。
中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王軍認為,一方面中國的韌性增強,競爭力在提高,市場多元化效果較好,應對政策有效,匯率較為靈活。另一方面,可能也和外需衝擊推後有關,或者説,外部市場的停頓和中斷不那麼極端,二季度疫情蔓延滯後幾個月,但復工復產幾乎沒有什麼滯後。從更長的歷史跨度看,此次疫情致死率較低,對經濟整體影響可能也不像之前大家想象的那麼恐怖。市場會逐步恢復,就像中國這樣,慢慢都會好起來的。可以保持一定的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