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階段性行情 尚需對 “牛市論”謹慎觀察
7月6日,開盤34分鐘滬深兩市成交額突破5000億元,截至收盤,上證綜指收漲5.71%,較前期低位累計漲超20%,進入技術性牛市。深證成指漲逾4%,創業板指漲超2.7%。這並非是個例,進入7月,整個A股市場交易活躍,人氣上升。7月1日,滬指時隔3個月重回3000點。7月2日,市場繼續放量上漲,滬指收漲2.13%。股市連續多日的回升勢頭,也讓多家機構放出“3500點不是夢”的論調。A股牛市真的要來了麼?
近期股市整體走強,是多重因素帶來的影響。首先,宏觀利好帶動市場預期。央行決定於2020年7月1日起下調再貸款、再貼現利率;7月1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在今年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限額中安排一定額度,允許地方政府依法依規通過認購可轉換債券等方式,探索合理補充中小銀行資本金的新途徑,主要優先支持具備可持續市場化經營能力的中小銀行補充資本金;當天的國務院常務會議還決定,在今年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限額中安排一定額度,允許地方政府依法依規通過認購可轉換債券等方式,探索合理補充中小銀行資本金的新途徑,主要優先支持具備可持續市場化經營能力的中小銀行補充資本金;從中可以看出,政策釋放出做大信用的信號,也就給股市帶來寬信用的市場邏輯,這與經濟復甦的前景結合,也讓投資者預期有了新的變化。
此外,近期外資入市動力強勁,連續多日大手筆在A股市場“買買買”,帶動了其他資金進場。
但在我看來,此輪仍屬於階段性行情。首先,監管層主推牛市的意願並不強烈,目前更多精力用於創業板改革和註冊制改革,這兩項改革剛剛起步,更多將起到長期效應。同時,改革本身就要經歷反覆試驗,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會立即成為牛市的“吹風機”。
而從市場具體走勢來看,上週五上證指數衝上3150點位,但是仍然有1000多隻個股下跌,半數以上股票漲幅低於5%,市場上的“二八效應”依然明顯。僅僅依靠券商、銀行、地產少數板塊的強勢,尚不足以成為支撐大盤長期走強的基礎。同時,我們還要看到,一些個股前期漲幅巨大,但更多因素並非來自於業績而是概念股層面的“搭便車”,後續有可能出現回調。
當前市場的快速上揚,主要還是來自於資金面的推動,而目前政府對市場資金導向更偏重於流向實體經濟,因此對於過多資金流入股市,可能會讓監管層後續收緊流動性。這一因素也不能不考量。
此外,7月份恰逢科創板上市滿一年,根據wind數據統計,7月22日那一週的解禁規模達2691億元,也會對市場帶來一定程度的衝擊。
也因此,從目前此輪行情來看,更類似於此前大盤相對疲軟後、在經濟回暖與宏觀政策加持下的温和修復行情,也是對一些低估值板塊的修復。
從長遠發展的角度來看,對於“牛市論”,無論是監管層還是更多投資者也會有更加理性的認知。實際上,股市上連續幾次“牛市”,表現為前期過快上漲,但後續快速下挫。比如2005年起的那一輪牛市,上證綜指在28個月上漲了513.5%,但在隨後的12個月裏下跌72.8%;2014年起的那一輪牛市,上證綜指在10個月裏上漲了157%,但在隨後的7個月裏下跌了48.9%。歷史證明,股市的大起大落並不符合投資者根本利益,也容易形成投機和泡沫。從近年來監管層的主基調來看,更希望股市能夠以穩健、良性的姿態,通過持續改革,逐步建立以市場化、法治化和國際化為核心的高質量資本市場,而非短期“牛市”效應。
遠山(財經評論人)編輯 陳莉 校對 李世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