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煤城跑出綠色轉型“加速度”
作為東北重要煤炭資源型城市,黑龍江七台河因煤而生、緣煤而興,近年來全面推動綠色轉型,延伸“原字號”煤炭產業鏈,培育“新字號”非煤產業,優化營商環境,改善生態環境,昔日“煤城”變“美城”。
(小標題)“原字號”全面升級
七台河是我國重要煤炭生產基地,也是東北最大煤化工產業基地,自1958年開發建設以來,累計為國家貢獻優質煤炭6億多噸。如今,一場“綠色革命”在這裏悄然展開。
3000多棵雲杉、2100多棵果樹將七台河市昌隆煤礦裝扮得綠意盎然,綠色礦山建設正酣。據介紹,昌隆煤礦改造項目計劃總投資2億多元,通過資源整合,煤礦年生產能力由4萬噸升級至30萬噸,礦井儲量超1100萬噸。
“煤炭是優勢,不是‘包袱’。”七台河市委書記王文力説,七台河正掀起一場系統性“綠色革命”。按照“穩煤固基”總體要求,全市啓動35處煤礦改擴建升級和3個新礦井建設項目。
在七台河寶泰隆石墨烯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內拍攝的石墨烯產品(6月23日攝)。新華社記者謝劍飛 攝
鹿山集團積極推動智慧礦山建設,煤礦管理正由“人管理”向“雲管理”拓展。工作人員通過電力監控系統,可觀察採區和井下變電所運行狀態,井下工人通過通信和廣播系統與地面工作人員聯絡,礦山生產效率顯著提高。
“原字號”升級改造,產能不斷被釋放。從焦煤到輕烴、液化石油氣、甲醇等煤化工產品,再到發熱板、護膝等石墨烯製品,七台河寶泰隆石墨烯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正依託礦物資源,不斷延伸產業鏈條。去年,公司實現產值33億元。
“如今,我們正加快向綠色高質量發展轉型,充分挖掘‘原字號’優勢,通過科技賦能帶動傳統優勢產業提升,為東北振興發展注入新動力。”公司董事長焦雲説。
(小標題)“新字號”乘勢而上
塔吊林立,車輛穿行,工人緊張作業……眼下,在七台河市的黑龍江省江河經濟開發區,總投資額超120億元的聯順綠色生物醫藥產業項目施工現場一片繁忙景象。
“這個項目是全市首個超百億元項目,對當地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有里程碑意義。”七台河市重點項目推進服務專班相關負責人孔令勇介紹,近年來,七台河市將生物醫藥作為轉型升級的立市產業。
工人在黑龍江聯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綠色生物醫藥產業項目工地內施工作業(6月23日攝)。新華社記者謝劍飛 攝
如今,一批數字經濟、生物經濟、冰雪產業、創意設計產業重點項目落户七台河。今年1月至5月,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增速38.6%,全省排名第一。
2022年北京冬奧會讓這座人口不足70萬的東北小城成為備受關注的焦點。楊揚、王濛、孫琳琳、範可新等多位冬奧冠軍從這裏走向世界。
在七台河體育中心,七台河職業學院短道速滑訓練中心主教練張傑和丈夫董延海帶領學員進行體能訓練。一旁的冰面上,小學員們發力、加速、衝刺,猶如一道道白色閃電疾馳而過。
運動員在七台河體育中心進行訓練(6月22日攝)。新華社記者謝劍飛 攝
七台河市體育局黨組書記韓冬梅説,七台河市正搶抓“後冬奧時代”黃金期,着力打造冰上運動全國培訓基地,加強體育項目招商,建設冰雪體育製造業品牌,開發“冠軍文化”旅遊線路,打造冰雪體育旅遊品牌。
七台河雙葉傢俱實業有限公司是當地一家非煤龍頭民營企業,產品遠銷俄羅斯、德國、加拿大等國家和地區。公司副總經理孫福文説,瞄準智能傢俱、定製傢俱新趨勢,公司正更新數字化生產設備,積極搶佔市場份額。
(小標題)優化環境讓“煤城”變“美城”
夜幕低垂,許多市民來到“母親河”倭肯河畔散步、跳舞……“現在城市環境好了,俺們從採煤沉陷區的老舊平房搬上了樓房,日子越過越好。”談起家鄉的變化,72歲的退休礦工張報國喜笑顏開。
七台河市市長李兵説,近年來,七台河市在綠色理念指引下提出建設綠色礦區、生態城市、宜居家園的目標,通過對採煤沉陷區治理、工礦廢棄地生態修復等,讓煤城逐漸“擦去”黑底色。
有着“三山兩湖一條河”獨特自然景觀的七台河,近年來採取強力措施對曾遭受污染的倭肯河流域開展綜合治理,實現了河暢、水清、岸綠、景美,城區河岸一帶成為市民散步休閒的好去處。一座“煤城”蝶變成名副其實的山水園林城。
與城市生態環境改善同步的是,當地營商環境也在不斷優化。
為改善營商環境,七台河市政府制定出台“黃金十條”系列實體經濟發展扶持政策,成立服務企業項目專班,為企業提供便利和服務。
“儘管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我們投資建設的項目進度有所放緩,但省市領導都非常重視,讓企業享受到了‘保姆式’服務。”來自北京的投資者張江飛感受着這裏營商環境的改變。(記者劉偉、李建平、楊思琪、孫曉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