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6日,深圳證券交易所主板與有17年曆史的中小板正式合併。合併後,主板、中小板上市公司總數1475家,佔A股上市公司總數約35%,總市值超過23萬億元,佔A股市場約30%。可以説,合併有利於深交所形成以主板和創業板為主體的市場格局,形成新主板與創業板各有側重、相互補充的發展格局,有利於為處在不同發展階段、具有不同融資需求的企業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務與支持,有利於在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升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服務高質量發展的能力。
兩板合併後,深交所將形成以主板、創業板為主體的市場格局,深市主板聚焦支持相對成熟的企業融資發展、做優做強,發行上市門檻保持不變;創業板主要服務高新技術企業和成長型創新創業企業,突出“三創”“四新”。深市市場結構更簡潔、特色更鮮明、定位更清晰,能夠為處在不同發展階段、不同類型的企業提供融資服務,進一步提升資本市場活力和韌性,更好服務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助力以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這是繼創業板改革並試點註冊制順利實施後,資本市場又一項重大改革成功落地,是資本市場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和先行示範區建設的又一項重要成果。
請介紹一下本次合併的背景和意義。
答:在中國證監會的領導下,經過多年改革探索,深交所逐步形成包括主板、中小板、創業板在內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2000年初,深市主板暫停新股發行。2004年5月,為拓寬中小企業直接融資渠道、分步推進創業板建設,深交所在主板內設立中小板。多年來,中小板在規範運作、信息披露、投資者保護、退市等制度建設方面探索創新,為創業板順利推出創造了條件,積累了經驗,為中小企業進入資本市場開闢了新渠道,對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能、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發揮了重要作用。
中小板自設立起定位於主板內設的板塊,在主板制度框架下運行,經過16年的發展,中小板上市公司總體不斷髮展壯大,在市值規模、業績表現、交易特徵等方面與主板趨同。合併深交所主板與中小板是順應市場發展規律的自然選擇,也是構建簡明清晰市場體系的內在要求。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了“十四五”時期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的戰略目標和重點任務。本次合併是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全面深化資本市場改革,發揮資本市場樞紐作用,增強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能力的重要安排。合併後,深交所將形成以主板、創業板為主體的市場格局,結構更簡潔、特色更鮮明、定位更清晰,有利於釐清不同板塊的功能定位,夯實市場基礎,提升市場質效,從總體上提升資本市場的活力和韌性;有利於進一步突出創業板市場定位,深入貫徹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有利於充分發揮深市市場功能,促進完善資本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更好服務粵港澳大灣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建設和國家戰略發展全局。
深交所數據
截止發稿日,深交所主板上市公司1475家,市值23.25萬億;創業板上市公司926家,市場10.52萬億。
上交所數據
截止發稿日,上交所主板上市公司1600家,市值42.68萬億;科創板上市公司254家,市場3.34萬億。
滬深兩市主板上市公司共3075家,總市值65.93萬億。
聲明:證保通除發佈原創文章以外,亦致力於優秀文章的交流分享。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繫,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發送消息到微信後台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處理,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