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萬億基金規模排行榜 明星經理可能收益率降低

  中國經濟網編者按:隨着A股市場近年來的持續上漲,公募基金正在成為人們爭相佈局的一種理財方式。據2020年公募基金四季報數據顯示,到去年底規模已經近20萬億元,相較2019年底總規模14.77萬億元,同比增長34.66%。其中,股票基金加上混合基金的規模達到了6.42萬億元,較2019年底二者合計的3.19萬億元規模,增幅高達101.25%。權益類基金成為去年公募規模增長的主要動力。 

  但業內人士也表示,歷史規律表明,估值擴張帶來的收益增長持續時間不會超過兩年,對於未來的A股市場,要做好估值收縮的準備。此外,基金經理的精力是有限的,隨着規模越來越大,能不能找到承載這麼多資金的投資標的,會越來越成為問題。最後可能導致規模較大的基金經理不得不配置較多的大市值龍頭公司,並且逐漸尾大不掉,調倉會比較困難,如果基金經理投資理念和規模的匹配性降低,收益率降低是大概率事件。 

  公募基金將進入20萬億時代 權益類功不可沒 

  據21世紀經濟報道稱,2020年公募基金四季報數據顯示,到去年底規模近20萬億元,相較2019年底總規模14.77萬億元,同比增長34.66%。

  其中,2020年底,股票基金(2.06萬億元)加上混合基金(4.36萬億元)的規模達到了6.42萬億元,較2019年底股票基金(1.30萬億元)加混合基金(1.89萬億元)的3.19萬億元規模,增幅高達101.25%。

  這説明2020年的基金規模暴漲中,權益類基金起了關鍵作用。

  來自天相投顧數據顯示,公募基金公司規模(剔除貨幣基金,含估算基金,下同)前10名是易方達基金、匯添富基金、華夏基金、廣發基金、南方基金、富國基金、嘉實基金、博時基金、招商基金、鵬華基金。

  “從去年四季報情況來看,公募基金‘頭部化’效應在基金牛市的背景下得到進一步加強。無論從管理規模還是市場份額來看,前十大公司都在加速集中。四大行股東背景基金公司全部淡出前10強,凸顯行業市場化競爭加劇。”一位基金經理指出。

  “從四季度前10強公司排行來看,無一例外是‘營銷’+‘業績’兩手抓的公司。從近年來基金非貨規模排名與金牛獎獲獎情況來看,純投研業績因素在逐漸淡化,具備創新營銷思路的基金公司正在進一步崛起。”一位基金業資深人士表示。

  上述基金人士認為,對於發展基金規模來説,“電商平台和新型品牌營銷是未來營銷的主戰場。此外,如何加強與頭部銷售渠道的綁定也是大文章。”

  對基金規模10強榜單位次上升最快的中歐基金,上述基金人士認為,“中歐基金的電商平台營銷做得特別好。以中歐基金的明星基金經理葛蘭為例,去年一季報她的管理規模才80億,去年二季報在沒有新發的情況下規模達到了200多億,去年三季度發中歐阿爾法認購量800億,主要是靠的電商平台做的持續營銷。”

  此外,上述基金人士表示,“鵬華基金在加強與頭部銷售渠道的合作上做得很成功。”

  目前基金公司都在加強與頭部銷售渠道的合作,基金頭部銷售渠道包括招行、工農中建四大行,以及螞蟻等互聯網平台,以及包括現在寧波銀行、中信銀行和興業銀行等近年起來的渠道。

  從數據來看,去年四季度,35家基金公司進入“千億俱樂部”。事實上,權益基金規模佔比較大的公司盈利能力也比較強。

  天相投顧數據顯示,2020年四季度旗下基金盈利最多的是易方達,達到了755.63億元,緊隨其後的華夏基金盈利達490.75億元。此外,匯添富、富國、廣發、嘉實和中歐等基金公司旗下基金,去年四季度利潤總計均在300億元以上。

  格上宏觀研究員董海博認為,去年偏股型公募基金規模明顯提高,主要是因為過去一年中A股賺錢效應良好,基金業績普遍較好,同時A股市場有效性提高,個股分化比較明顯,對研究能力的要求不斷提高,這才吸引了投資者增配基金。其認為,接下來,從3-5年以上的長期維度來看這一趨勢預計將會延續,但短期則需注意市場若發生較大回調可能引發集中贖回。

  巨大規模增加基金經理操作難度 降低收益預期成業內共識 

  另據中國財富網報道,深圳一位基金銷售人士表示,近期新基金髮行市場火爆,一方面和A股市場行情走好、渠道開門紅動力足有關,而最核心的還是優秀投資人才稀缺,渠道不遺餘力推薦、投資者追捧,而信息交流的頻繁更加劇了這一現象。

  基金髮行熱潮的背後,行業內一直不乏理性的思考。“2021年會更加辛苦。貝塔的作用越來越小,個股的阿爾法在基金收益裏會有顯著權重,要看各家公司投研實力的真正比拼。”銀華心佳兩年持有期基金基金經理李曉星直言。“展望2021年,總結起來就兩句話:聚焦比較優勢,迴避‘犀牛’風險。股市總體風險可控,系統性投資機會不大,仍以結構性機會為主。”

  博時基金表示,經過兩年的大幅上漲,估值提升速度跑在了盈利增長速度的前面。權益資產全面趨勢性上漲的概率減小,投資者需要適當降低收益率預期,注重結構性機會的把握。

  泓德基金研究總監秦毅認為,目前市場處於2019年1月開始的結構性行情的中部位置。過去兩年,指數與基金均獲得了較大幅度的正收益,這當中既包含了公司業績增長,也包含了估值的擴張。歷史規律表明,估值擴張帶來的收益增長持續時間不會超過兩年。對於未來的市場,要做好估值收縮的準備。

  談及一季度的投資機會,科技、消費、順週期等賽道被廣泛看好。

  李曉星表示,從投資機會來看,在消費和科技領域,中國相對其他國家有很強的比較優勢。科技賽道中看好電動車、光伏、智能終端、軟件應用和傳媒內容。消費賽道中看好可選消費、乳製品和醫藥。“消費基本面沒有問題,景氣度還在向上,但估值不可否認已處於歷史高位。而科技賽道,產業自主是國家安全的重要部分,政策支持力度較大,估值處於歷史低位,2021年的業績增速也會不錯,相對更看好科技股。”

  “股票市場春季躁動行情或將啓動,行業配置層面堅持聚焦順週期品種,包括金融、週期成長、可選消費的核心資產。”國泰基金投研人士表示,金融板塊前期表現落後,隨着經濟上行與地產數據的修復,行業將迎來估值修復的機會。週期板塊階段性表現會佔優,結構上將從地產基建轉向出口,預計回升到明年上半年的水平;重點關注有色、化工、機械等細分板塊。消費板塊重點關注可選消費,如白酒、軍工產業鏈。新能源車、軍工板塊屬於景氣向上階段,受益於景氣向上與十四五的催化。

  博時基金表示,順週期中復甦彈性較大的化工、有色,競爭結構好需求不錯的白酒、白電,中游製造基本面和政策支撐的高端製造、軍工;結構升級中的新能源產業鏈、智能汽車、科技中的半導體、雲計算、自主可控、國產替代等都有機會。

  “基金經理的精力是有限的,隨着規模越來越大,能不能找到承載這麼多資金的投資標的,會越來越成為問題。最後可能導致規模較大的基金經理不得不配置較多的大市值龍頭公司,並且逐漸尾大不掉,調倉會比較困難,如果基金經理投資理念和規模的匹配性降低,收益率降低是大概率事件。”董海博向21世紀經濟報道表示,當投資者蜂擁追捧某一種資產時,其投資收益率會降低,這是很自然的現象。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945 字。

轉載請註明: 20萬億基金規模排行榜 明星經理可能收益率降低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