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鋭評】中國新發展格局為世界經濟復甦增添動力

  今年中國國慶中秋假期,取得疫情防控積極成效的中國人消費熱情高漲。根據中國文化和旅遊部發布的數據,在假期首日,全國共接待國內遊客0.97億人次,按可比口徑同比恢復73.8%;實現旅遊收入766.5億元,按可比口徑同比恢復68.9%。不斷復甦的消費,正有效助力中國逐步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自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世界經濟始終處於深度調整期,加上當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以及單邊主義、保護主義對全球產業鏈供應鏈衝擊,世界經濟復甦之路可謂複雜艱辛。在一片晦暗中,中國經濟正帶來光亮,特別是8月多個經濟數據“轉正”,給世界經濟帶來新希望。經合組織日前發佈新聞公報説,今年第二季度,大多數二十國集團成員經濟都出現前所未有下降,中國是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成員。世界銀行9月28日發佈報告,將今年中國經濟增速預期上調至2%,比6月預期上調1個百分點。正因如此,國際社會越發想獲知中國將如何構建新發展格局,以及能為世界帶來什麼樣的發展機遇。

  事實上,自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發生後,中國經濟就向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轉變。有兩組數據值得關注,一是經常項目順差同國內生產總值的比率由2007年的9.9%降至現在的不到1%;二是2008年以來國內需求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有7個年份超過100%。由此可見,新發展格局是在過去長期實踐基礎上順理成章發展出來的,充分順應了中國經濟發展趨勢,是中國着眼長遠的主動作為,絕非外部環境不確定性加劇背景下一時的被動應對。

  這一格局強調“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意味着將擴大內需作為戰略基點,以將巨大的內需潛力轉化為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動力。中國有14億人的大市場和4億中產階級羣體、消費升級趨勢明顯。同時,中國有世界上最完整最大規模的工業供應體系,包括網購、遠程教育、遠程醫療等在內的數字經濟發展蓬勃發展,這些都為加快形成新發展格局提供了強大助力。

  需要指出的是,新發展格局絕不是封閉的國內循環,而是開放的國內國際雙循環,將使中國同世界經濟的聯繫更加緊密。一方面,中國擴大內需必然為世界帶來“中國機遇”,包括為全球經濟提供需求增量、為他國提供更廣闊的市場機會和投資機遇等。日產汽車公司首席執行官內田誠日前表示,中國汽車市場已從疫情中迅速反彈,該公司的關鍵領域已經恢復到一年前水平,甚至略有好轉。

  另一方面,中國產業體系有效運轉,有助於全球產業鏈穩定運行。人們看到,中國國內率先控制住疫情,率先實現全面復工復產,經濟穩步復甦。中國8月份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長6%,其中出口增長11.6%,出口累計增速年內首次轉正。人們還注意到,今年前6個月,中歐班列運輸進出口貨物同比增長30%,成為穩定國際供應鏈的“鋼鐵駝隊”。德國知名中國問題專家弗蘭克·澤林近期發表文章稱,作為全球最大的生產基地和銷售市場,中國在全球供應鏈中的重要性未來幾年還會持續增加。

  “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即使面對新冠肺炎疫情、世界經濟深度衰退等嚴峻挑戰,中國依然持續不斷地推出改革開放新舉措。廣交會首次整體搬上“雲端”、《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正式印發、2020年版外商投資准入負面清單進一步縮減、服貿會線上線下融合舉行、第三屆進博會即將如期舉辦……中國對外開放舉措不斷落地,極大提振了外資信心。美國匯盛金融管理公司首席經濟學家陳凱豐近日接受採訪時表示,企業在實施多元化佈局過程中,中國市場潛力和開放機遇難以被忽視和割捨,未來外企仍將積極在中國投資。

  近日,又有一個好消息傳來:全球三大債券指數供應機構之一的富時羅素宣佈,從2021年10月起將中國國債納入富時世界國債指數。此前,中國國債已經被正式納入摩根大通全球新興市場政府債券指數和彭博巴克萊環球綜合債券指數。這是中國經濟對外開放持續擴大所取得的積極成果,也是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應有之義。

  走過71年,新中國又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作為在疫情防控和經濟恢復上都走在世界前列的國家,中國將努力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在變局中開新局,不斷為中國經濟發展開闢空間,為世界經濟復甦增添動力。(國際鋭評評論員)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701 字。

轉載請註明: 【國際鋭評】中國新發展格局為世界經濟復甦增添動力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