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裝行業的困局由來已久,能夠走出來的寥寥無幾。
一年多前,拉夏貝爾大股東爆倉,債務危機蔓延下,這家號稱中國版ZARA落寞地走下了“神壇”。
作為國內首家“A+H”股的服裝上市公司,拉夏貝爾曾經是何等的風光。
從A股上市到被“ST”,拉夏貝爾只用了三年。這幾年的時間裏拉夏貝爾並沒有做“錯”什麼,它只是犯了大部分服裝企業都會犯的錯誤——瘋狂擴張。
數據統計,2012年到2017年這五年時間,拉夏貝爾的門店從3340家瘋狂擴張到了9448家。瘋狂的開店給公司帶來了大量的營收,賬面上增加的數據,給公司發展帶來了一定的好處。
但是,在公司的邊際效應下,它的擴張並沒有讓公司利潤一直增加。
拉夏貝爾創始人、前董事長邢加興曾經説過:“發展中的公司是停不下來的,國內消費市場每年都是20%多的增長,如果不開新店就意味着倒退。”
2018年,拉夏貝爾營收破百億,但淨利卻出現了首虧,不到一年的時間裏,邢加興多年建立的百億服裝王國便走到了盡頭。
2020年6月,拉夏貝爾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而公司也走上了“賣吊牌”求生的道路。
作為一個週期性行業,服裝行業總是給每一家企業出着不同的“難題”。
曾經風靡一時,市值超過800億的服裝龍頭海瀾之家,如今也站在了進與退的邊緣。
在海瀾之家身上我們也能看見拉夏貝爾的影子。
同樣作為模仿起家的服裝行業龍頭,在其發展的歷史軌跡中,我們總能抓住某些規律。
十多年前海瀾之家董事長周建平曾去日本考察,在考察的過程中他被優衣庫極簡主義的設計所打動,回國之後將三毛集團更名為海瀾集團,並創辦了海瀾之家,正式進軍男裝市場,旨在打造“中國版的優衣庫”。
創立之初,憑藉着獨創的“輕資產”模式很快打出了一片天地。
相比於其他的服裝企業,海瀾之家自己不設立工廠,而是依靠代工工廠代工,他們的服裝設計則是由供應商的設計師提供。而海瀾之家則只需要評估時下流行的款式,在進行下單。
門店上,海瀾之家則採用直營和加盟兩種方式,數量上加盟店佔據了大多數,同其他服裝企業的加盟店不同的是,海瀾之家的加盟商並不參與門店管理,加盟商只需要給海瀾之家管理費用,而具體的商品投放、門店管理、經營方式等工作全部是由海瀾之家進行標準化管理,甚至連門店選址也都由海瀾之家確定。
從某種程度上海瀾之家加盟商更像是一個投資者,加盟商甚至也不用為庫存滯銷承擔風險。
憑藉着這套“輕資產模式”,海瀾之家開始狂飆突進,截止2020年上半年,其門店達到了7241家。
周建平曾經説過:“海瀾模式很成熟,別人很難學,學不來就是能力不足。”
2013年,海瀾之家的股東大會上,董事長周建平用豪邁的語氣喊道:“我要和優衣庫拼了!”
七年去過了,那個曾經號稱“男人衣櫃”的品牌不僅沒有追趕上優衣庫,反倒自身的業績出現了暴跌。一方面除了疫情方面的原因,另一方面海瀾之家的存貨也是很大的原因。
根據海瀾之家半年報顯示,海瀾之家存貨規模達到了82.2億元,佔流動資產總額的41%,龐大的存貨讓海瀾之家背上了沉重的負擔。其中不可退存貨還面臨存貨減值、庫存積壓的問題。為此,海瀾之家還專門成立了“海一家”來處理滯銷商品,但效果卻並不顯著。
事實上,海瀾之家的存貨的問題也不是今年才有,從2013年三季度開始,它的存貨就從4.6億跳至45億,並且其後每年都有所增加,最高時達到了95.8億元。
巨大的存貨猶如一顆懸在頭上的“雷”,並且在近幾年裏,海瀾之家一直增收不增利,這點許多老牌的服裝企業也都曾經歷過,比如暴雷的貴人鳥。
一位服裝的業內人士曾經説過:“庫存是條生命線,一旦動銷、商品週轉率差、庫存積壓,有可能是毀滅式的影響。”
截止最近一個交易日收盤,海瀾之家的股價僅有6.23元,市值269億,尚不足巔峯時期的三分之一。很顯然,市場也在用腳投票。
如今,庫存已經成了海瀾之家無法忽視的問題,2017年海瀾之家不可退貨存貨為24.56億元,2018年猛增至43.24億元,2019年維持在42.53億元,但2020年僅上半年就已達到了39.86億元。這説明上游供應商不願意承擔尾貨的意願越來越強烈。
可以預見的是,如果海瀾之家解決不了存貨問題,那麼它未來大概率會步拉夏貝爾的後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