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AI第一股”科大訊飛股價腰斬,護城河薄弱增收不增利

由 端木泰華 發佈於 財經

潮起潮落,AI賽道也從曾經的炙手可熱進入如今的行業冷靜期。

2022年8月22日,有着“AI第一股”之稱的科大訊飛(SZ:002230)發佈的半年報顯示,今年上半年,企業實現營收80.23億元,同比增長26.97%;淨利潤為2.78億元,同比下滑33.57%。

↑資料圖 據IC photo

圍繞着半年報的爭議也隨之而來,比如,企業為何會增收不增利?2025年千億營收目標又該如何實現?

質疑的聲音,“蔓延”到了二級市場;截至2022年9月30日收盤,科大訊飛收盤價為32.82元/股,總市值為762.66億元;較去年6月股價已經腰斬。

若透過人工智能這層外紗,科大訊飛的“千億口號”究竟是虛是實?

第一部分:

主營業務拆分,護城河薄弱

科大訊飛營收主要由3個部分組成,分別是教育領域、開放平台及消費者業務以及智慧城市;3塊業務佔企業總營收比例超過8成。

3塊業務具體展開來看:

1、教育領域:未能佔據頭部優勢

教育領域是目前科大訊飛營收佔比最大的業務板塊。財報顯示,今年上半年,科大訊飛教育領域營收23.28億元,增長26.73%,佔公司總營收比例為29.19%。

具體來看,教育領域板塊又可分為面向G/B/C3類客户。

G端業務主要以市縣區等區域建設為主體,涵蓋面向區域內各類學校及用户的因材施教整體解決方案等;B端業務主要以學校建設為主體,包括面向學校的智慧課堂、大數據精準教學、英語聽説課堂等;C端業務主要以家長用户羣自主購買為主,包括AI學習機、個性化學習手冊等產品。

教育作為民生大計,一直以來深受政府和家長重視;而“雙減”政策的出台,也會進一步促進我國智慧教育的發展與普及。

不過,教育板塊的市場競爭異常激烈。

就G/B端業務而言,科大訊飛具有一定的領跑優勢,但業務本身技術壁壘並不高。如今互聯網巨頭百度、阿里、騰訊等均在此領域佈局;此外,就G/B端業務來看,也面臨賬款週期長、政策變化等諸多不確定性。

而教育領域的C端業務更是“內卷”嚴重。

近年來,學生對交互性強的AI學習機需求增大,隨之而來的是網易有道、百度、新東方等玩家進場;除此之外,步步高、讀書郎優學派等學習機玩家也推出了相關產品,並佔有較高的市場份額。

據中商情報網數據顯示,按零售市值計,在2021年中國智能學習設備市場份額中,步步高佔比最多,達28.9%。其次分別為讀書郎、網易有道、優學天下、科大訊飛,佔比分別為6.1%、5.2%、4.3%、4%,其他尾部品牌總佔比達51.5%。

由此可見,科大訊飛在C端市場份額並不高,未能佔據頭部優勢。

2、智慧城市:競爭加劇毛利率下滑

所謂智慧城市,其實就是通過技術手段來提高城市服務質量和管理效率。

財報顯示,目前科大訊飛智慧城市主營業務覆蓋全國20餘個省份、共50多個地市;而科大訊飛在智慧城市上面臨的競爭對手有華為、騰訊、平安、阿里、百度等。今年上半年,科大訊飛智慧城市營收21.8億元,同比增長42.5%,佔公司總營收比例為27.17%。

雖然科大訊飛在智慧城市上營收增速較為明顯,但與此同時,該業務板塊毛利率同比下滑3.95個百分點;而毛利率的下滑,或與激烈的市場競爭相關。

3、開放平台:營收佔比明顯下滑

這部分業務主要包括開放平台和包括辦公本、錄音筆在內的智能硬件。

所謂開放平台,是指科大訊飛提供數據和解決方案,應用場景交給別的企業來做,公司起到“承上啓下”的作用,其目的在於構建平台生態的豐富性。

財報顯示,截至2022年6月底,科大訊飛開放平台已開放496項AI能力及場景方案,聚集343萬開發者團隊,總應用數達152萬,鏈接超過500萬生態合作伙伴。

但從財報來看,今年上半年,科大訊飛開放平台業務營收增長為4.15%,增速並不顯著;同時該業務營收佔比也從去年同期的20.46%下降至今年的16.78%,下滑了3.68個百分點;後期該業務營收空間還有待觀察。

智能硬件方面,今年上半年,該項業務營收佔比有所下滑,從2021年上半年的6.74%下降至今年上半年的6.04%。

總的來説,雖然科大訊飛營收結構較為多元化,面向G/B/C端均有涉及;但與此同時,在每一個細分業務板塊,科大訊飛都沒有掌握核心話語權,也就是沒有形成強有力的品牌護城河。

第二部分:

毛利率持續下滑,淨利潤含有一定“水分”

一般來説,毛利率可以更為直觀地反映一家公司在市場中的競爭力水平。近年來,科大訊飛毛利率一直處於下降趨勢中,今年上半年企業毛利率再次下滑。

財報顯示,2017年~2021年以及2022年上半年,科大訊飛毛利率分別為51.38%、50.03%、46.02%、45.12%、41.13%、40.12%。

↑來源:企業財報、紅星資本局

對於今年上半年毛利率再次下滑,科大訊飛表示:核心產品毛利率並沒有下降,依然維持在原有水平,略有下降的原因,主要是針對不同用户的產品形態更加豐富,軟硬件一體化程度提高。

但從財報來看,2022年上半年,除開放平台外,科大訊飛其他主要業務毛利率均在下滑。

↑來源:企業財報

此外,一直以來,科大訊飛作為一家AI企業,對於營銷的投入也非常“重視”,甚至可以與研發投入並論。

財報顯示,今年上半年,科大訊飛研發投入同比增長30.46%,而銷售費用增長幅度遠高於研發投入增幅,同比增長37.64%。

再往前看,2021 年銷售費用則是 26.92億元,同比增長29.19%,而研發投入為29.36億元,同比增長僅為21.5%;科大訊飛的銷售費用增速同樣大於研發費用增速。

↑來源:企業財報、紅星資本局

而在2017-2019年,科大訊飛銷售費用的總金額更是直接高出研發費用總金額一大截。

除了毛利率持續下滑、企業重營銷輕研發外,科大訊飛最被人質疑的或許還在於自身的造血能力不足,這種造血能力不足體現在企業過度依賴政府補貼。

財報顯示,2020、2021財年,科大訊飛收到的“計入當期損益的”政府補助分別為4.25、4.38億元,佔淨利潤比例分別為31.18%、28.15%;而今年上半年,若刨去2.28億元政府補助,科大訊飛淨利潤鋭減超過82%。

也就是説,在過去幾年裏,科大訊飛看似華麗的淨利潤背後,其中也含有一定的“水分”。

第三部分:

C端業務能否成為企業現金牛?

2021年2月8日,科大訊飛在企業年度計劃大會上提出,未來5年要達到“十億用户、實現千億收入、帶動萬億產業生態”的目標。

關於這個千億營收夢,C端業務一定是其中主力,因為C端才是現金流的來源。

與C端業務相比,B/G端業務受到宏觀環境變化影響大;此外業務回款週期慢,這也體現在科大訊飛不斷上漲的應收賬款上。

財報顯示,2022年上半年,科大訊飛應收賬款高達83.04億元,已經高於公司上半年80.23億元的營收。

這或許能很好地解釋為什麼科大訊飛如此重視營銷投入,想要通過鉅額營銷拉攏C端用户。

科大訊飛C端業務較為龐雜,包括學習機、翻譯機、錄音筆、辦公本、音箱、智能耳機等產品。

科大訊飛在C端業務上的問題在於並沒有形成產品生態鏈閉環,也沒有掌握消費場景的流量入口,同時在性價比方面也不敵對手。

比如,就錄音筆而言,科大訊飛2021年年報顯示,報告期內,科大訊飛智能錄音筆繼續保持錄音筆行業第一品牌,智能錄音筆用户增長率達到43%。

但錄音筆市場是個相對垂直的細分市場,市場規模較小。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錄音筆市場規模僅為23.17億元。

而學習機這類產品,前文提到,市場競爭激烈,科大訊飛很難掌握市場主導權。

所以總的來説,科大訊飛在C端業務上依然是困難重重,企業本身缺乏C端基礎,除了錄音筆這類小眾產品看似風光外,其他產品競爭力均不足。

較理想的狀態是,科大訊飛能夠形成一個較為完善的產品生態閉環,比如小米、華為等搭建的生態鏈;但這並非一朝一夕之事,對於缺乏流量入口的科大訊飛來説,更是難上加難。

小結:

看似“多條腿走路”的科大訊飛,似乎難以找到一個可以“稱霸”市場的核心落腳點。人工智能的外衣雖然看起來高大上,但落實到產出上,對於科大訊飛來説,或許並不明朗。

紅星新聞記者 劉謐

編輯 彭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