迴歸港股,百度想走出價值窪地
出品| 虎嗅科技組
作者| 張雪
封面| CFP
近日,百度年底前赴港二次上市的消息再次散播開來,但這並不是百度系近期第一次傳出上市消息。
就在上個月底,百度將小度拆出,彼時也出現了要獨立上市的傳聞,同樣,在更早的七八月份,百度網盤也曾傳出獨立拆分上市的消息。
屢屢傳出拆分、上市這樣的消息,之於百度多年的發展歷史來看,並不是正常的。
眾所周知,百度一向保守,如今突然變得激進,無外乎是出於百度對現有市值和業務不太滿意,有點着急了。
一件有意思的事情是,今年是百度成立20週年,而阿里選擇二次赴港上市也是在公司成立20週年的時間節點上。
目前,虎嗅已經從知情人士處獲悉,百度確定會迴歸港股,再次上市。
對於這一消息,有人一聽便出言稱“這是回國內資本市場圈錢來了”,而也有人坦言,“迴歸港股,對於百度現有市值不會有太大的改變。”不過,大多數人還是認為此次百度赴港二次上市,將改變近年來市值低迷的情況。
上港股,不是選擇題
其實,從當下市場情況和政策導向來看,像百度這樣的明星科技公司選擇迴歸,最佳的上市地點應該是在A股。因為在這個市場中,百度的影響力和認可度還是可預期的。
與此同時,國內對百度的業務情況和商業模式也是熟悉的,如此一至少能夠獲得比較客觀的估值。
但是,上A股則面對着更為嚴苛的條件和更長時間的等待,業內人士表示,現在在A股排隊等着上市的企業高達數百家,而對於百度這樣體量大,業務多的企業來講,給它通行證就意味着佔據了好幾個公司的位置。
畢竟,這樣的大型科技公司迴歸,A股的資金壓力還是比較大的,正如坊間之前所傳“阿里過境,寸草不生”,這足以説明這些互聯網巨頭強大的吸金能力了。
正是如此,百度短期內在A股上市,並不是一件容易和划算的事,説是一波三折也絲毫不為過。
從另一方面來講,港交所是一個國際金融交易中心,信息更為透明,制度靈活多變,資金來源更為充足和多元,而且可以縮短上市所需要的時間週期,比較符合百度當下的需求。
另據平安證券稱,從一級市場角度,基於港股的機制,中概股的迴歸為中小投資者提供了更多打新機會。從二級市場的角度,大型優質公司的迴歸有助於改善港股行業結構,提升恆生指數的有效性及收益成長空間。
起個大早,趕個晚集
其實,關注百度的人都知道百度選擇迴歸港股並不是一件突然的事情。
從根本上講,也不完全是黑天鵝之後,隨大流成為了中概股迴歸熱潮中的跟隨者,反之,在“回家”這件事上,百度一直是國內互聯網公司中最積極的。
早在2018年,李彥宏在接受採訪時就曾表示,“當年去美國上市,是因為政策不允許,百度的VIE結構從中國法律看來是一個外資公司,因此遇到障礙,但任何時候政策允許百度回來的話,我們肯定是希望能夠儘早的回來在國內的股市來上。”
在今年5月,回答如何看待美國收緊中國在美上市公司監督審查的行為時,李彥宏更是坦言:“我們確實很關注美國從政府層面在不斷收緊對中概股公司的這種管制,我們內部也在不斷研討有哪些可以做的事情,這些事情當然包括比如在香港等地的二次上市”。
而這次的表態,也是李彥宏首次正式對外釋放出要赴港二次上市的信號。
緊接着,百度便秘密展開了一系列動作,據騰訊新聞《一線》報道,在6月底百度開始招聘港股上市IR負責人,但直至8月,該職位都未尋得合適人選。與此同時,在7月下旬,包括李彥宏在內的高管還分批見了些投行,正式啓動回港二次上市計劃。
而為什麼會選擇當下這個時間點,知情人士告訴虎嗅,目前中美貿易緊張局勢持續升温,同時,美國大選在即,新一任美國總統對中概股的動作並不容易摸清,中國企業對任何出乎意料的結果都要提前做好準備。
另外,在港交所改革,阿里在港股二次上市及“瑞幸咖啡”事件的背景下,在今年年初,中概股迴歸港交所二次上市就已成為了熱潮。
並在今年6月達到了小高潮,比如6月11日,網易在港交所上市;6月18日,京東正式在港交所掛牌上市。
如此,相比於阿里去年12月的速戰速決,網易、京東的果斷跟隨,如今反倒是一早就準備,卻還在慢慢吞吞的百度變得有些被動了。
百度估值會怎樣改變?
眾所周知,每一個選擇迅速回國上市的企業,都有一個同樣的經歷,即市值被嚴重低估,比如分眾、360。
而不管從每股收益和PE值,還是從與谷歌的差距來看,百度市值被低估已經不是短期現象了。
數字顯示,百度在整個相關行業的股票表現不佳。在過去六個月中,該公司的股票上漲了+ 27.84%,今年的增長率為-4.68%,而該行業的增長率為10.6%。
這並不難理解。
因為在美國市場中,百度只是作為一個普通的中概股存在,他們大部分人並不清楚百度的業務。
但分析師之間的共識是,百度目前是增持股票,沒有分析師將股票評級為賣出。具體地,在39個參與者中有11個將其評為“持有”,其中25個建議將其評為“買入”。沒有人將股票評級為減持。
所以,我們很容易發現,百度目前還處於價值低窪地帶。
根據2020年6月網易、京東回港第二上市的效果來看,其市值增長明顯,產生了較強的示範效應。而這樣的經驗用在百度身上或許同樣適用。
一方面,與美國市場項目,百度在中國市場的處境大有不同,首先百度是國內知名的互聯網巨頭之一,其次在A股中像樣的科技股標的非常少,所以優質科技公司回來肯定會受到一些追捧。
另一方面,國內對百度雖然瞭解,但也不少人存在質疑。
公開資料顯示,百度今年第二季度總營收為 260 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 1.1%,其中“百度核心”,即搜索服務與交易服務的組合,第二季度總營收為189 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 3%。
這主要是由於在搜索領域,騰訊系併購搜狗、字節系依託頭條搜索搶佔百度市場份額;短視頻方面,快手、抖音等短視頻平台先發制人,對百度產生巨大沖擊,在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下,公司廣告業務已連續5個季度出現負增長。
雖然在小度生態,自動駕駛,AI等領域,百度有所佈局,並小有成果,但依然不足以扛起營收的大旗,甚至部分新業務還處於持續虧損的狀態。
轉眼間,百度距離2005年8月5日在納斯達克上市已有15年,不得不承認,這15年中百度的確錯過了,也許也還正在錯過着許多。
尤其最近這幾年,伴隨着互聯網新貴的崛起,百度已經成為了BAT三家中存在感最低,市值也最低的公司了。
當下對於百度而言,若想打贏翻身戰,或許只有迴歸港股獲得資金支持,並更好地支持技術賽道的投入這一條捷徑可走。
我是本文作者張雪,關注5G、雲計算、企業服務,微信:zhangxue-0929,歡迎行業人士聊天爆料(加微信備註身份)
正在改變與想要改變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