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單片利潤從1元多降到幾釐!生產廠家還hold住麼?來看導報調查

經濟導報記者 杜楊

  隆冬季節,口罩供需兩旺、價格平穩——來自京東平台的最新數據顯示,口罩銷量在11月9日-22日間比上個週期(10月26日-11月8日)增加120%,且價格平穩供貨充足。這對防疫是好事,但據經濟導報記者瞭解,目前口罩單片利潤已經需要用“釐”來計算,不少廠家已經停產。

  不過,一家已停產廠商的負責人直言,利潤再微薄,工廠單憑生產口罩其實也能生存,他預測口罩產能、價格不會有太大波動。濟南也有口罩廠正考慮試生產其他防疫物資,以尋找新盈利點。

  外行頻頻懵懂入局

  今年2月底,孫鑫做出一個重大決定:留妻子和2歲的兒子在濟南,自己一人驅車前往江西撫州,擔任一家口罩廠的負責人。

  同樣是在2月,濟南欣恩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欣恩”)也決定投產口罩。“從立項到產品下線,我們僅用了15天。”欣恩董事長陸童童告訴經濟導報記者。

  欣恩隸屬於幸福連城集團,當時集團內部日耗口罩就超萬片,而當時口罩售價一片3元。陸童童表示,欣恩之所以投產口罩,初衷之一也是為了降低員工用口罩這筆龐大的開支。

  整個3月份,全國各地都在熱火朝天的生產口罩。在濟南,口罩的日產能更是在2個月內增長了逾17倍,達到了3000萬片。

  很快,行業就給新人上了一課。

  剛剛在撫州工廠就位的孫鑫,首先要落實的不是生產線上的管理,卻是一筆筆匯來的款項。“工廠還沒投產,客户的定金就紛至沓來,而且因為怕搶不到口罩,很多打的都是全款。”他告訴經濟導報記者。

  但大筆資金到手,工廠卻遲遲生產不出哪怕一片口罩——公司斥資千萬引進的20台口罩機集體趴窩。眼看着訂單交付的日子一天天近了,孫鑫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貨款拿到手了我還能急成這樣,這輩子還是頭一回。”他打趣説。

  在調試過程中,他發現不少機器根本生產不出合格的口罩,“其中有一台機器,鼻樑條總是壓不進去;後來一位有經驗的師傅看出,這台口罩機是不同機器拼接而成的,很有可能是幾台報廢的機器,用‘還能動的’零部件拼湊而成。”

  後經反覆調試,孫鑫的工廠有兩台口罩機勉強投產了,300萬片的設計產能只滿足了十分之一,“因為產能跟不上,接下的訂單違約了不少,一些送上門的訂單也不敢接了。”他説,送上門的單都不敢接,這輩子也是頭一回遇見。

  事後回想,孫鑫認為,當時自家工廠乃至整個產業上下游間的信息都很不對稱。這種不對稱還造就了一次著名的“烏龍事件”:“大約就是某歐盟國家政府採購一批口罩,需要1億片;因為不敢保證貿易商都能如期按量採購到位,客户就找了10家,每家都下了1億的單;這10家貿易商來到中國採購,基於同樣的考慮,每家貿易商又都按10倍的採購量下單。最後國內生產商總共接到來自該國100億的訂單,已經超過當時全國100天的產能了。”他表示。

  “快錢”掙不到了

  然後,孫鑫的工廠還是莫名其妙就掙錢了。

  “當時客户都來搶口罩,最後我們單片利潤能超過1元。儘管當時我們的廠子只有兩台機器能轉,每天依然有幾十萬的利潤。”事後他分析認為,“就是趕上那波行情了。而且投產越早,掙錢越多。”

  4、5月間,國內熔噴無紡布的市場價格,在一個月內就翻了一番,直衝每噸70萬元。

  彼時的欣恩,剛剛與一家連鎖藥店簽署了供貨協議。協議墨跡未乾,熔噴布就又漲價了,麪粉貴過了麪包。“供貨就得賠錢,而且過幾天賠的更多。於是我就試着跟客户溝通,希望他們能適當提高協議價格。”陸童童回憶説。

  沒想到,對方非常理解欣恩的困境,答應了提高協議價格的請求,“而且我們還達成了新的協議,即口罩供貨價格隨行就市,參考當日原材料價格計算。”成本壓力得以緩解,陸童童非常高興。

  協議價格隨行就市,孫鑫也有類似的觀察,“主要是海外客户,傾向於維持現有的合作關係;所以一旦原材料價格上漲,客户也願意順應國內廠家提價的要求;作為回報,在原材料價格下降後,國內廠家也會主動降價。”

  不過在這波原材料漲價後,自家的工廠產能卻沒上來,“老闆,也就是我同學,他主業就是做無紡布的。當時最得意的一筆生意,便是按照每噸1.5萬元的價格,囤了一大批熔噴無紡布,並在每噸70萬元時成功出手。”

  主業利潤如此豐厚,作為副業的口罩廠備受冷落,“再加上我們海外市場開拓進展不太順利,幾個月後工廠也就關停了。”孫鑫表示,“目前利潤只有不到1分錢,市場也更加理性,一些掙不到‘快錢’、沒趕上‘行情’的企業,也就關停或轉產了。”

  產能不會大受影響

  工廠停產後,孫鑫又去了另一家企業。“這是家生產醫療器械的工廠。疫情前,醫院下單時,護理科室偶爾也有需求:‘給我來幾萬片口罩吧。’這時候廠子才會啓動口罩生產線,產品也只是成本價供貨不求利潤。”

  基於此,他直言做口罩現在依然是個好行當,“市場需求比疫情前擴容了百倍不止,口罩本身也成了日常生活用品,生產有利潤,企業也有生存空間。”

  “所以,一段時間內口罩產能不會太受影響。”孫鑫特別説明,“儘管像我們這樣停產的企業也很多。”

  陸童童以欣恩舉例,“目前口罩生產依然是我們主要且穩定的利潤來源;也正因如此,欣恩才決定堅持下來,而且還按防疫標準試製了一次性PE手套,客户反響不錯。”

  而在與同行的交流中,陸童童也發現有“豐富產品線”想法的不止自己一家,大家都在討論如何在保障口罩產能的同時,因地制宜的上新產品。

  “轉產口罩這大半年,欣恩鍛鍊了生產線管理團隊,鋪設了無菌車間;只要有需求,未來生產其他無菌標準的防疫物資,我們也有底氣。”她表示,“但與此同時,我們還會繼續生產口罩。”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253 字。

轉載請註明: 口罩單片利潤從1元多降到幾釐!生產廠家還hold住麼?來看導報調查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