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小米滴滴躬身入局,新能源造車如此多嬌,引無數大廠競折腰?

百度小米滴滴躬身入局,新能源造車如此多嬌,引無數大廠競折腰?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 | 美股研究社

3月30日晚間,小米集團發佈公告宣稱,公司決定正式進軍新能源汽車領域,雷軍更是決定親自掛帥,賭上過往人生所積累的財富和聲譽背水一戰。

為了展示實力與決心,連小米家有多少餘糧都抖露了出來——1080億現金!

未來10年,小米將狂砸650億用於造車新業務。

百度小米滴滴躬身入局,新能源造車如此多嬌,引無數大廠競折腰?

值得注意的是,小米可不是第一個要高調造車的大廠。

與小米的高調官宣不同的是,公開消息稱滴滴已開始啓動造車項目,項目負責人可能是滴滴副總裁、小桔車服總經理楊峻,同時,他還是滴滴與比亞迪聯名發佈的定製網約車D1 的首席產品官,目前項目團隊已經從各大廠商開始挖人。

近期動作頻頻的大廠還有:騰訊宣佈與吉利達成合作;百度成立新能源汽車公司,與吉利達成戰略合作;阿里巴巴與上汽合作,推出智己汽車;華為多次與車企達成合作進軍新能源汽車行業;蘋果鉅額投資起亞造車……

新能源汽車行業號稱“大廠收割機”, 昔日連拉16個漲停板的互聯網明星“樂視網”因造車太燒錢等諸多原因而黯然退市。

是什麼樣的魔力,讓小米、滴滴、騰訊、阿里、百度、華為等一眾互聯網大廠,紛紛入局號稱“大廠收割機”的新能源造車行業呢?

新能源造車已成雷霆萬鈞之勢
  • “碳中和”賦予新能源汽車“節能減排”的歷史使命,驅動需求大幅提升

在全球氣候變暖引起極端天氣頻發的背景下,為解決日益嚴重的空氣污染問題,節能減排、“碳中和”成為全球共識。

“碳中和”長期趨勢賦予了新能源汽車新的歷史使命,要實現“碳中和”需要從供給端和需求端着手,供給端是調整產業的能耗結構,通過大力發展新能源發電替代傳統電力的方式,降低鋼鐵、煤炭、水泥、電力等高耗能行業的消耗,

需求端則是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 重視綠色出行、綠色消費。

  • 國家能源安全戰略要求,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行業以降低石油能源的消耗

一直以來,我國石油對外依存度過高, 中國70%的石油需要進口, 在國際石油供給突然中斷的情況下,中國的石油儲備也只夠用33天左右,遠低於國際上常用的90天的戰略“安全線”;而中國進口的石油主要來自於非洲和中東,石油進口量的約75%必須經過馬六甲海峽,一旦地區安全形勢突變,馬六甲海峽運輸要道被中斷,則石油運輸的生命線受到影響。

石油是工業的血液,主動脈不通,影響何其之巨大。

嚴峻的能源消費結構與運輸通道形勢,倒逼國家以戰略產業的高度來促進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發展,以降低生產生活對石油能源的巨大消費。

  • 萬億賽道彎道超車,全球產業鏈價值再分配

一直以來,中國以每年2000多萬輛的年銷量常年穩坐全球最大的乘用車單一市場的寶座,而汽車工業約佔整個製造業產值的10%,這一巨大的蛋糕主要被德國、美國、日本三家所分走,中國的自主品牌,除長城、吉利等少數幾個品牌外,其他基本都處於虧損中。

產業鏈中高附加價值的市場也被博世、電裝等巨頭所壟斷,特別是在發動機與變速箱等核心零部件領域,國外品牌廠家經過幾十年的發展,積累了大量專利構建了鐵桶一般的技術壁壘,且現在還每年投稿大量的研發費用以保持其技術領先地位。

比你跑得早的,還在拼命吃紅牛,不停加速向前跑,你讓落後幾十年的國產品牌如何去競爭?

而更換賽道的新能源汽車就大大不同了,電動車主要由電池、電機、電控系統組成,核心部件不需要燃油發動機和變速箱,等於直接繞開了歐美日在燃油車領域幾十年的技術積累,直接大家在同一起跑線競爭,而且,由於國內對新能源車的重視,新能源車的發展水平在全球都處於世界前列,目前,全球新能源車的發展標杆主要看中國、歐洲及美國,其他國家目前競爭力還欠缺。

百度小米滴滴躬身入局,新能源造車如此多嬌,引無數大廠競折腰?

彎道超車的萬億大藍海,未來中國企業將不再屈居產業鏈弱勢環節,幹着最辛苦的活卻賺着最少的錢,相反,由於起步早、重視程度高,國內新能源汽車產業有望佔據產業鏈高附加價值的環節,獲取科技創新帶來的高利潤。

萬億賽道長期高增長可期,羣雄角逐卻羣龍無首
  • 行業由模糊混沌的導入期,正式步入快速增長的成長期

不同於樂視造車那會行業處於導入期時的市場需求不明、技術路徑模糊不清、多數玩家處於觀望態度,現階段的新能源汽車行業已步入確定性增長的成長期。

百度小米滴滴躬身入局,新能源造車如此多嬌,引無數大廠競折腰?
  • 萬億級藍海賽道,滲透率提升空間巨大

據IDC 預測,2035 年全球智能駕駛汽車產業規模將突破1.2 萬億美元,中國智能駕駛汽車產業規模將超過2000 億美元。

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就是新能源汽車對傳統燃油車的替代,那麼,新能源汽車的細分行業需求是由整車需求派生的,細分行業作為配套會同步發展,產業鏈上游、中游的發展空間,最終還是要以下游需求的滲透率為錨的,

傳統燃油車市場有多大,新能源汽車的增長空間就有多大,我們可以用“滲透率”( 市場滲透率=商品的現有需求量/商品的潛在需求量)這一指標來衡量新能源汽車對傳統燃油車替代程度。

據中信證券數據,2020年國內全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大約為115萬輛左右,滲透率約為4.4%左右,尚處於電動車滲透率曲線的推廣期,而一般而言,滲透率只有接近50%左右才會增速放緩。

百度小米滴滴躬身入局,新能源造車如此多嬌,引無數大廠競折腰?
百度小米滴滴躬身入局,新能源造車如此多嬌,引無數大廠競折腰?
  • 未來10年,高增長空間大

汽車作為除房子外的第二大消費金額的大宗耐用品,更換週期要比手機更換週期的1-2年要長,對比智能手機滲透率提升進程,我們可知智能手機從高速增長到增速放緩用了大約7年時間,新能源汽車的滲透率提升速度將顯著慢於智能手機的滲透提升速度,也就説,智能手機用了7年時間才慢慢增長放緩步入成熟期,新能源汽車行業高速增長保持10年沒有太大問題。

百度小米滴滴躬身入局,新能源造車如此多嬌,引無數大廠競折腰?
  • 下游整車品牌行業集中度低,行業分散,羣龍無首

從整個行業競爭格局來看,行業集中度方面,Top5份額佔比的CR5僅僅為52.6%, Top3份額佔比的CR3僅僅為40.5%,以上數據表明,整個行業尚未出現多頭壟斷的格局,排名靠前的企業之間差距還不大,行業暫時還出現絕對的龍頭。

百度小米滴滴躬身入局,新能源造車如此多嬌,引無數大廠競折腰?

作為新能源汽車行業的配套產業,車聯網產業鏈上各個賽道在未來相當長的時間裏將與新能源汽車行業同幅共振,共同邁向高增長。

百度小米滴滴躬身入局,新能源造車如此多嬌,引無數大廠競折腰?

除了智能汽車吸引巨頭紛紛入局,車聯網的軟件生態有望是下一個爆發風口?

車機聯網高頻使用新場景,又一次“移動互聯新革命“?
  • 移動互聯網流量紅利遇天花板,亟需開拓流量新戰場

2017年以來,國內智能手機滲透率大致穩定在94%左右,行業已趨飽和,出貨量連續12個季度負增長,而且,出貨量由原來的用户新增轉變為存量用户換機需求,

百度小米滴滴躬身入局,新能源造車如此多嬌,引無數大廠競折腰?

CNNIC 數據顯示,2020H1我國移動互聯網接入比例高達99.2%,相比於2019 年同期僅增長0.1%,人口紅利幾近飽和,由功能機時代向智能手機時代轉型的新增用户帶來的流量紅利早已消失殆盡。

百度小米滴滴躬身入局,新能源造車如此多嬌,引無數大廠競折腰?

各大互聯網巨頭近期紛紛加入“生鮮社區團購”的新戰場,為了搶佔“高頻、剛需”的生鮮流量入口,不惜下血本燒錢與菜販子一較高低,流量焦慮可見一般。

  • 車機聯網,繼移動互聯網之後下一個“億級高頻強需”流量入口

據公安部統計,截至2021年3月,全國機動車保有量達3.78億輛,其中汽車2.87億輛;機動車駕駛人4.63億人,其中汽車駕駛人4.25億人。

百度小米滴滴躬身入局,新能源造車如此多嬌,引無數大廠競折腰?

根據中汽協數據,2020 年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36.6萬輛和136.7 萬輛,同比分別增長7.5%和10.9%,增速較上年實現了由負轉正。也就是説,當前僅僅才百萬級的新能源汽車併入車聯網,相比於億級新增長的換車需求來説,還太小還太少。

智能汽車與智能手機擁有類似特性,參考智能手機發展歷程類比可知,當前智能電動車的“車聯網紅利”剛剛處於萌芽期。

百度小米滴滴躬身入局,新能源造車如此多嬌,引無數大廠競折腰?

衣食住行中“汽車出行”需求屬於高頻、共享的需求,且對於習慣了用車的人羣而言,雖然不如吃飯那樣的必需,但歸必不可少的出行習慣,對於這樣一個“高頻強需求且家人共享”的億級流量入口,陷入流量焦慮的科技巨頭不可能錯過。

科技公司往往以軟件實力為強項,且智能化電動車的硬件結構相對簡單,這對於依託智能電動車來打造汽車端流量生態的巨頭們來説,再合適不過了。

比如,搜索領域的王者“百度”早早入局,已經All in人工智能與智能駕駛;阿里擁有自有的操作系統AliOS,2020 年底又與上汽合作打造智己汽車;騰訊也於2021年1月宣佈與吉利合作,就智能座艙、自動駕駛、數字化等業務全方位展開戰略合作;

科技巨頭們在語音圖像識別、人工智能AI、內容生態運營方面有着豐富的經驗,根據IDC 數據,未來5 年內軟件佔整車價值將達到40%,科技公司與傳統汽車製造廠商以OEM+軟件方式合作也許能1+1>2,而不用在硬件層面投入巨資來參與競爭。

結語

小米滴滴等一眾造車”科技派“憑藉其在固有業務領域的硬件製造、軟件運營等優勢,做了一次新相關戰略延伸,一家公司的跨界造車不足以説明什麼,然後,一大波科技公司蜂擁而至則説明:新能源汽車智能化的大浪潮已經勢不可擋,未來將有更多的重磅玩家加入。

不同的資源稟賦,不同的行業理解,鑄就不同的戰略方向,正所謂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不論是百度、阿里、華為、蘋果、騰訊、小米在各自領域都有很強勁的優勢,這也激起外界對他們的高期待。

例如百度在智能電動車領域佈局很早,軟硬通吃,正所謂早起的鳥兒有蟲吃,智能交通、自動駕駛、汽車智能化及與吉利合資的整車製造等業務正步入加速商業化階段。

可預計到的是:百舸爭流,羣雄逐鹿,鹿死誰手未可知。從全產業鏈來看,全球動力電池行業正由韓國LG化學、日本松下、中國寧德時代上演着“三國殺”,不同於行業的中上游相對穩定的競爭格局,整個下游整車汽車品牌及相應的軟硬件設施配套領域的好戲才剛剛開始上演,比如,在自動駕駛與整車品牌方面,特斯拉一馬當先,國內造車新勢力蔚來、理想、小鵬緊其後,傳統汽車廠商比亞迪、大眾更是緊追不放,亦或是消費電子與智能手機軟件生態領域的王者”蘋果“都早入佈下棋子,只等行業東風吹起衝鋒的號角。

而現在,衝鋒之勢將起,行業風雲變幻,羣雄逐鹿,鹿死誰手未可知。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919 字。

轉載請註明: 百度小米滴滴躬身入局,新能源造車如此多嬌,引無數大廠競折腰?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