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策略:大宗漲價剛走完一半 A股近期技術性調整已經結束
大宗漲價剛走完一半
來源:新時代策略
1
策略觀點:大宗漲價剛走完一半
1970年至今,大宗商品共出現過9次大幅上漲,只有1次低於兩年,共6次2年半,2次3年。這一時間規律從統計的角度來看非常顯著。2020年4月以來,大宗商品漲價,目前可能只走完了一半。商品漲價的第一年,估值、業績和流動性都對股市有正貢獻。漲價的第二年,估值、流動性會有很大的分歧,但分歧並不意味着拐點。歷史上A股進入熊市的拐點,往往領先商品拐點半年左右,現在大概率還沒到。
(1)每一輪大宗商品單邊上漲至少持續兩年。1970年至今,大宗商品共出現過9次大幅上漲,只有1次低於兩年,共6次2年半,2次3年。這一時間規律從統計的角度來看非常顯著,背後很重要的原因可能是經濟的庫存週期。
而我們知道,庫存週期主要影響的是1-2年的需求和庫存波動,而其他因素(比如產能、央行貨幣供應量等)為何沒有對每一輪商品價格上漲時間產生明顯的影響?我們認為,很重要的原因可能是,產能和央行貨幣體系的變化很多時候影響更為長期,會對每一輪商品價格上漲的幅度和3-5年的商品價格中樞產生影響,而不會改變1-2年內的方向。
(2)大宗漲價這一次是歷史上最快的。疫情後,2020年4月以來,大宗商品上漲持續的時間已經達到了1年。從總的上漲時間來看,目前可能只完成了一半。而從上漲的速度和幅度來看,過去1年和2009-2010年上漲速度有點類似,最近一個月甚至已經超過了那時候的速度。
背後很重要的原因可能是,需求層面疫情導致全球需求年度的波動劇烈,而之後的需求恢復也比正常的週期更強,同時美聯儲貨幣供應量的增加,也可能會對商品的整個價格體系產生影響。按照我們的經驗判斷,大宗商品的漲價,一般分三個階段(見圖4)。
第一個階段:需求剛出現拐點,商品價格開始快速上漲,擺脱虧損區域。此時投資者的主流認識是需求只是超跌反彈,恢復空間不大,對商品價格頂部的預期只是恢復到成本附近。
第二個階段:隨着價格的上漲,企業利潤回升,開始有足夠的現金流,閒置產能和建設中的產能快速投產。由於經濟熱度往往不錯,貨幣政策開始轉向。投資者對經濟的信心已經恢復,對商品價格上漲也能理解,但對漲幅有很大的偏見。供需雖然有缺口,但測算出來的缺口只有0-5%,很多人“理性地”認為不足以支撐商品價格100%的上漲。
第三個階段:由於商品價格的連續上漲,通脹壓力增大,貨幣開始非常緊縮,經濟總需求已經受到了影響。供需缺口依然存在,而且已經沒有可以快速恢復的產能了,未來新的產能短期內看不到,所以商品價格可能會繼續上漲。投資者對商品市場的感覺是投機和非理性,在宏觀層面的感覺是滯脹。
(3)商品對股市的影響。商品漲價的第一年,股市的上漲是非常確定的。因為第一年對應的是大宗漲價的第一階段,經濟剛出現拐點,貨幣政策還很寬鬆,股市的估值也比較低,估值、業績和流動性都能對股市產生正貢獻,股市上漲的概率很高。而到商品漲價的第二和第三階段,由於業績、估值、流動性三個因素中,只有第一個因素最確定,第二和第三個因素會有很大的分歧。2007-2008年初、2010-2011年初、2017-2018年初均處在這個階段,此時需要不斷權衡哪個因素影響更大,離場過早可能會錯過2007年、2010年下半年和2017年下半年的行情,離場太晚則會面臨2008年、2011年和2018年的熊市。
(4)短期策略判斷:近期技術性調整已經結束。雖然春節後的調整幅度較大,但從性質上,依然可以算作技術性調整,背後很重要的原因是各板塊漲跌幅和盈利變化沒有很好的匹配,雖然整體盈利是持續改善的,但漲幅最大的板塊並沒有很好盈利的支撐。牛市中最大級別的調整往往都伴隨着貨幣政策直接和明確的緊縮,3月內出現的概率不高,4-6月是很重要的觀察窗口。
行業配置建議:商品漲價只完成了一半,週期股的行情依然沒有結束,但是節奏上週期股進入投資的第二個階段,波動可能會加大,需要重點尋找個股層面的預期差。我們建議關注有色、化工、保險、汽車、電子等行業中利潤兑現邏輯較好的方向。這一輪經濟回升中,受疫情影響最大的電影、航空、酒店、旅遊等行業將是最晚進入景氣週期的行業,也建議重點關注。
2
上週市場變化
上週A股普跌,其中中小板指(-5.05)領跌。申萬一級行業中,公用事業(4.69%)領漲,國防軍工(-10.99%)領跌。概念股中,煤電重組指數(6.96%)、垃圾發電指數(3.59%)和合同能源管理指數(3.54%)領漲,航母指數(-10.25%)領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