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外機構連續20個月增持 債市已成境外資金新的“避風港”
本報記者 包興安
隨着中國債券市場對外開放程度不斷提高,人民幣債券對於外資的吸引力逐漸增強,正在成為境外資金新的“避風港”。
今年以來,境外機構持續增持人民幣債券。中央結算近日發佈最新數據顯示,境外機構投資者的債券託管量大幅增長,7月份境外機構債券託管面額為23441.24億元,較6月份增長1481.13億元,同比上漲38%,相較2019年末上漲24.89%,是境外機構投資者連續第20個月增持中國債券。
蘇寧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陶金對《證券日報》記者説,面對疫情和經濟衰退,許多國家實行無限量化寬鬆政策,財政貨幣雙管齊下,向市場釋放大量流動性,美國、歐洲、日本等主要經濟體實行零利率或負利率,國債等債券收益率已到了極低甚至負的水平,配置價值降低。而中國十年期國債收益率依然保持在3%左右,配置價值相對更大,是“固收+”投資潮流的正確選擇,對於外資也不例外。同時,外資投資中國債市的額度限制放寬、投資便利度提高,相當於降低了投資交易成本,間接增加了投資收益。
北京國家會計學院教授崔志娟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6月份中國經濟持續恢復、復工復產效果明顯,疫情風險控制較好,7月份境外機構對我國債市的大幅增持,反映出外資長期看好我國經濟的信心沒有改變,也反映出外資對人民幣資產的偏好進一步提升。
“由於我國經濟增長前景良好,而且保持相對穩定,國際資金對我國債券投資的信心不斷加強。”巨豐投顧投資顧問總監郭一鳴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近年來,債券通的快速發展,為境外資金更好地進入國內債券市場搭建了便利的橋樑;而在我國金融市場改革以及對外開放加速背景下,債市也吸引着更多的外資和外資機構進入,其中我國債券相繼被多個國際國債指數納入就是很好的實證。
去年中國債券相繼被納入主流國際債券指數,如2019年4月份,彭博將人民幣計價的中國國債和政策性銀行債券納入彭博巴克萊全球綜合指數(BBGA)。2019年9月,摩根大通將中國政府債券納入摩根大通旗艦全球新興市場政府債券指數,納入工作從2020年2月28日開始,分10個月完成。
中國人民銀行黨委書記、中國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近日撰文表示,按照自主、有序、平等、安全的方針,在確保金融主權的前提下,努力實現更高層次的金融開放。
央行此前表示,將繼續加強金融市場基礎制度建設,持續提升債券市場深度廣度,進一步提高國際投資者入市便利度,更好滿足其對人民幣資產的配置需求,高質量深化市場開放發展。
陶金認為,債券市場要實現更高層次的對外開放,意味着更大的市場規模,這需要進一步提高外資的投資便利度、放寬投資範圍、繼續引進信評等各類外資機構,如此才能繼續增加外資進入中國債市。同時,在有序控制潛在資金流動風險的情況下,進一步開放資本賬户,打消外資進入的顧慮,以大國心態面對短期資金進出。
“推動中國債券市場更高水平對外開放,需要繼續加強我國金融市場基礎制度建設,創造外資進入的良好環境。當然,還需要完善多種對沖機制,管控對外開放的各種風險等。”郭一鳴説。
崔志娟表示,需要繼續完善債券市場配套制度建設,如發揮上海國際金融中心與自貿試驗區等先行先試優勢,進一步對外開放中國債券市場;此外,在擴大對外開放同時,進一步優化債券市場服務。如完善市場準入機制,推進金融基礎設施跨境互聯合作,提升債市服務的安全性與效率等。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