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6月30日,2020年銀保監會開出了超過上億元的保險業罰單。罰單內容涉及虛列項目套取費用、欺騙投保人等多項內容。
這些罰單中,一些涉及不實宣傳、誇大收益等“坑”投保人的罰單引起了中國財富客户端的特別關注。經過梳理發現,一月至六月涉及這方面的罰單共計34張,罰款金額高達476萬元。
宣傳與條款不一致 消費者難取證
宣傳內容和產品條款不一致是銷售誤導常用的手段之一。據中國財富客户端梳理,銀保監會開出的罰單中,險企電銷、網銷業務經常出現這種違規行為。
銀保監會曾披露,人保壽險通過支付寶平台銷售的“100萬自駕車兩全險”產品存在不實宣傳的問題。“100萬自駕車兩全險”產品銷售頁面對“非意外身故/全殘”的保險責任描述的部分內容在合同條款中並無規定,對“意外住院津貼補助”的保險責任僅進行了片面描述,與合同條款不一致,對滿期返還描述為“所交保費+5%利息”。
在線下產品發佈會或宣講會上,很多公司也存在利用課件誤導銷售的情況。中國人壽桂林分公司及相關個人就因使用與事實不符的宣傳課件誤導、欺騙投保人的行為被罰43萬元。
此外,中國平安旗下公司也在上半年中多次因網銷、電銷渠道欺騙消費者行為被罰。
業內專家指出,險企之所以多利用網絡、電銷、宣傳課件等方式誤導銷售,是由於消費者很難取證。
中國財富客户端了解到,還有公司在培訓保險代理人時所用的內容就是“不實內容”,讓代理人無辜躺槍。百年人壽廣東分公司越秀支公司使用含誤導性表述的產品宣傳資料對代理人培訓被罰2萬元。
誇大產品收益仍是常用的銷售誤導手段
“誇大收益”是行業銷售的最常見的違規手段,被監管部門定性為欺騙消費者。
郵儲銀行如東縣支行銷售人員存在對分紅型保險產品承諾固定收益的問題,在投保單號為003717626859319和003717626966319(人保壽險鑫禧兩全保險)的業務視頻中,銷售人員介紹“這是一款收益保證型產品,2年不退保,且中途不領取,年化綜合收益率可達3.2%-3.4%”,但實際該產品的分紅是不確定的。
專家提醒消費者,銷售人員介紹的都是演示收益。除了消費者要了解監管部分保險產品預定利率上限的規定(例如萬能險預訂利率上限不能超過2.5%)之外,還要在投保前明確銷售人員提到的保障功能和實際收益在保險合同中是否體現。
飢餓營銷屢見不鮮
朋友圈一直是各行各業營銷的主戰場,保險行業也不例外。
多數銷售人員利用朋友圈進行“飢餓營銷”。華泰人壽隨州中心支公司工作人員在微信朋友圈發佈消息稱,該公司某產品供不應求僅剩10天就停止發售。存在以不真實信息欺騙投保人的問題。
專家提醒,今年監管部門可能會發布修訂後的重疾發生率表,一些產品可能存在停售的現象。但是,新的產品不代表“不划算”,消費者一定要擦亮雙眼。
未按規定使用經備案保險費率行為
此外,最近意外險市場中的畸高費率也是“暗坑”。
人保壽險在支付寶平台銷售的“媽媽樂少兒疾病住院險”,這款產品由人保壽險學生平安意外傷害保險(主險)及學生平安定期壽險(A款)、學生平安意外傷害醫療保險(A款)、學生平安疾病住院醫療保險(A款)3款附加險共同構成,保費合計200元,保險期間1年。
其中學生平安意外傷害醫療保險(A款)附加險報價68元,對照該險種向原保監會報備的條款費率,應執行的報備保費為5.3元(有社保)、5.88元(無社保),費率上浮均超過10.5倍,也就是説,這樣算下來,這個產品是按照十倍的價格賣給了消費者。
這種情況作為普通消費者是難以發現的。不過,從3月開始,監管部門對意外險市場就加強了監管,最近銀保監會再度發文整治意外險市場,未來費率畸高等現象也有望得到改善。
( 注: 上述數據來自銀保監會,因各地統計方式不同,中國財富將同一公司的同一違 規事件罰單統計為一張罰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