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金融圈炸了!A股衝上3700點,大藍籌火了:超100億增量,大舉抄底"漂亮50"

由 宮繼梅 發佈於 財經

9月10日收盤,上證綜指再度站上年內高點3700點,但貴州茅台卻從2600元跌到1600塊,近半年跌幅近40%;恆瑞醫藥也從年內高點遭遇“腰斬”,97元股價如今只有47塊。

雖然這些大盤藍籌龍頭對推高滬指貢獻不大,但“聰明資金”卻在借道上證50ETF“越跌越買”,近一月淨流入資金接近100億元。

多位接受基金君採訪的業內人士表示,隨着大盤指數與中小盤指數的價差持續拉大,預計今年四季度,A股市場發生階段性風格切換的可能性較大。同時,基於成份股的基本面、估值,以及指數充分調整的因素,以上證50為代表的“漂亮50”投資標的的投資價值已經凸顯。

近一月淨流入資金近100億元

上證50ETF規模猛增

在價值股龍頭遭遇市場拋棄的同時,重倉持有這些“漂亮50”個股的上證50ETF卻“越跌越買”,近一個月基金份額大漲31.23億份。

截至9月9日,上證50ETF總份額162.02億份,創下今年以來規模新高。以區間成交均價測算,近一月淨流入資金99.78億元,逼近100億元整數關口,成為近期最受資金青睞的股票ETF品種。

“淨值上漲規模萎縮,淨值下跌規模增長,是股票ETF產品的重要交易特徵。”望京博格主筆鄭志勇表示,近期上證50、醫藥、醫療ETF等跌幅較多的ETF產品,基金規模悉數出現了上漲,而近期漲幅較大的軍工、券商板塊規模反而縮小了。這是ETF的一個交易特徵,這一交易的風格,將讓股票ETF產品更好平抑市場波動,並充分發揮資本市場穩定器的作用。

在鄭志勇看來,股票ETF,尤其是大盤寬基ETF的主要持有人是一些成熟投資者和聰明投資者,這類資金喜歡做左側交易,就是在市場下跌的時候買入,在上漲時賣出。今年上證50的成份股下跌較多,也為資金提供了在底部積累籌碼的機會。

華夏上證50ETF基金經理徐猛也表示,近期A股市場整體處於震盪走勢,但結構分化非常大,中小盤股票表現較好,以上證50指數為代表的大盤股指數則持續走低。然而,當前A股市場的投資者對上證50指數的價值判斷正逐步發生變化,看好上證50指數的投資者近期明顯偏多,上證50ETF也出現了“越跌越買”的現象。

“在近期大額流入的資金中,即包括風險偏好低或絕對收益型的資金,也包括部分從高估值板塊切換到低估值板塊的資金。”據徐猛透露。

從上證50指數成份股看,貴州茅台、招商銀行、中國平安等都是各個行業龍頭股。近年來,隨着A股市場風格變換,該指數也走過了一波波瀾壯闊的市場行情:

在2017年1月-2018年1月,一年期間上證50指數大漲36%,掀起“漂亮50”行情的序曲。

2018年熊市期間,上證50指數大跌近20%,但是在市場大跌中,資金同樣是“越跌越買”,在股市底部收集了足夠多的籌碼,並在2018年底的總份額達到212億份,逼近歷史規模的最高點。而在此時,該指數也跌至當年的最低點。

2019年1月-2021年1月份,上證50指數兩年大漲64%,掀起來一波波瀾壯闊的市場行情,以貴州茅台等為首的龍頭股出現了2.7倍的漲幅,帶動了市場對價值股龍頭的追捧。

大盤和中小盤風格有切換預期

藍籌股具有長期配置價值

截至9月10日收盤,上證50指數從今年的2月份高點,跌幅約為20%。但多位業內人士從指數成份股的基本面、估值、大盤和中小盤風格切換等角度,認為上證50指數的長期投資價值正在凸顯。

在徐猛看來,上證50指數成份股包含金融、消費、醫藥、科技等板塊的龍頭企業,這些企業競爭壁壘高,盈利能力強。長期來看,中國的經濟具有長期競爭力,同時居民資產配置正逐步從房地產市場轉移到金融市場,且無風險利率持續低位運行,上證50ETF具備長期的配置價值。

而從市場行情方面,徐猛分析,一是上證50指數從今年2月份的最高點回調幅度約為20%,此次回調幅度較為充分,超過歷史平均回調幅度;第二,目前上證50指數市盈率略高於10倍,絕對估值水平具有吸引力;第三,隨着大盤指數與中小盤指數的價差持續拉大,上證50指數的相對優勢也進一步凸顯。

“在今年四季度,A股市場發生階段性風格切換的可能性較大,上證50指數或將有相對收益,大概率也有不錯的絕對收益。”他説。

談及上證50指數當前的投資價值,鄭志勇也表示,與此前金融股成份股佔比較大相比,當前上證50指數的前十大成份股中,既有貴州茅台、中國中免、伊利股份這樣的大消費龍頭,也有藥明康德、恆瑞醫藥等醫藥板塊優秀公司;既有券商龍頭中信證券、光伏龍頭隆基股份,也有招商銀行、中國平安等大金融股。

而從行業發佈看,金融板塊的佔比為36%,日常消費20%,疊加信息技術和醫療保健板塊,目前上證50指數是一個行業多元化、配置較為均衡的指數。

“如果投資者偏好大盤藍籌股,青睞A股的基石類公司的話,當前投資上證50指數是個不錯的選擇和時機。”鄭志勇稱。

來源:中國基金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