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醫美、房產、新能源,這屆服裝大佬們的跨界有多離譜?

由 司徒元基 發佈於 財經

服裝企業的上限有多高?

A股上市的服裝龍頭們用事實證明,服裝產業的想象空間“無限大”。

當然這麼説有吹牛的嫌疑:服裝本屬於低利潤、低上升空間的產業,如何實現“無限大”?對此,A股的服裝企業們有自己不同的見解。

藏在上市服裝企業內心深處的“跨界夢”

不會跨界的裁縫不是好裁縫,A股上市的服裝企業深刻的詮釋了這句話。

這些“熱衷”跨界的服裝企業,有些進入了房地產領域,有些進入了醫療美容領域,還有些甚至幹起了新能源。他們都是為什麼想要跨界,如今又進入了一個怎樣的發展階段?

(一)雅戈爾:房地產業“反客為主”

藉助改革開放的先發優勢,雅戈爾在短短几年間就成功從一個開辦在地下室的低檔服裝加工廠成長為銷售額破千萬、有自己獨立品牌的成熟製衣廠,並在90年代初順利完成了股份制改革。

按照正常的發展規律,在服裝市場上已經有了一定知名度的雅戈爾應該繼續在這個領域深度垂直髮展,但時任服裝廠廠長、後來的雅戈爾董事長李如成不這麼認為。

90年代初,政策利好房地產,市場上大量資金湧入房地產業,李如成不想錯過這波紅利,這便是雅戈爾跨界房地產業務的開始。

時至今日,雅戈爾已在房地產行業經營近30年,房地產也早已成為了其支柱產業之一。從三季度財報看來,雅戈爾在第三季度實現營收61.91億元,佔前三季度總營收比61.66%,而第三季度之所以收入漲幅這麼快,是因為其房地產板塊江上花園一期集中交付,帶來了49.97億元的營收。

有意思的是,本該是主業的服裝板塊收入卻遠不及房地產收入,前三個季度,雅戈爾服裝產業共實現營收39.76億元,甚至第三季度的收入相較於前兩個季度還略有下降。

由此看來,似乎稱雅戈爾為房地產公司也並不過分。

實際上,雅戈爾重視房地產除了有時代大環境的推動外,還有企業本身的因素。

服裝屬於傳統產業,技術含量低可複製性高,這使得市場競爭異常激烈。與雅戈爾同台競爭的不僅有杉杉、報喜鳥這些實力不俗的同行,還有不少國外品牌,同時隨着原材料價格上漲、種類增多,雅戈爾需要投入更多的成本進行產品研發,無疑拖長了回報週期。

在這個背景下,發展房地產作為補充業務對維持企業利潤處於健康狀態是有幫助的。然而重心不應本末倒置,佔據了雅戈爾營收半壁江山的房地產業務看似創造了繁榮景象,但在如今政策收緊、國家強管控的情況下,還能風光多久呢?

(二)杉杉:抓住新能源風口

從服裝向新能源轉型需要幾步?看起來,這兩個行業毫不相關甚至差異巨大——一個是勞動密集型產業,一個是高新技術產業,二者之間可能隔着一座馬裏亞納海溝。

但杉杉卻跨過了這座溝壑。

1992年杉杉成立,主營西服,僅四年後便以“杉杉股份”在A股掛牌上市,是“中國服裝業第一股”。彼時杉杉的發展前景可謂一片光明,然而1999年,杉杉卻在服裝大盤外開闢了一條完全不同的業務線:鋰電池。這是為什麼?

用杉杉掌門人鄭永剛的話來説,這不是“心血來潮”,而是“蓄謀已久”。

1997年,金融風暴席捲亞洲,這次金融危機造成了亞洲主要股市的大幅下跌,不少大型企業紛紛倒閉。幸運的是,中國大陸由於應對得當,基本避開了這次危機。

但鄭永剛卻從這次危機中看到了杉杉的發展短板:在設計上的更新換代能力不足。同時,國有背景的杉杉在人才引進相關制度上相對僵化,無法與國外服裝品牌抗衡。因此他決定轉型。

事實上轉型的路並不好走,杉杉在進入鋰電池行業後的八年內都處於虧損狀態,之所以能堅持下來,一是因為上市後杉杉完成了資本原始積累,且杉杉服裝板塊的盈利能力相對較好,能支撐鋰電池板塊的發展,二是因為鋰電池材料屬於藍海市場,國內當時極少有企業進入此行業。

直到蘋果橫空出世,在全球捆綁招標,杉杉成為了主要的供應商。

如今杉杉已是全球最大的鋰電池材料供應商,出貨量佔全球總量的30%,而其服裝產業也於2018年完成分拆,獨立上市。

在這場跨界轉型中,杉杉收穫的除了多元化的業務發展格局,最重要的是通過發展高精尖產業形成了護城河。而今新能源已然成為風口,杉杉迎來了又一波增長期。

(三)奧康:實幹家“不務正業”做生物疫苗

多數人對奧康的印象還停留在“鞋王企業”、“頭部民營製鞋廠”上,這家生於1988年的温州品牌曾經佔據了一代人的回憶。然而就在外界對奧康未來要如何發展、是否需要轉型議論紛紛的時候,這家鞋企卻已不聲不響的在醫藥板塊劃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21世紀初,中國加入WTO帶來了良好的經貿環境,服裝產業飛速發展,內有新品牌不斷湧現,外有“洋貨”衝擊國內生態,奧康面臨的競爭壓力一天比一天大。

同時,專注皮鞋為奧康帶來了結構單一的經營風險,為了減少風險,奧康一方面在皮鞋領域繼續深耕,另一方面開始發展其他業務。

事實上,奧康在不少領域都進行過嘗試。2003年,成立中甌地產進軍房地產行業;2004年,成立康華生物涉足疫苗產業;2009年,成立奧康投資控股有限公司開拓金融領域。這其中除了康華生物以外,其他業務均不温不火,如今已基本沒了聲息。

而眾所周知,醫藥生物行業是典型的長尾市場,在前十年康華生物一直處於研發階段,承載了巨大壓力,2014年其研發的人二倍體細胞狂犬疫苗正式投入市場後才迎來了轉機。

目前,康華生物作為國內首家,也是唯一一家人二倍體細胞狂犬疫苗生產企業,其經營狀況已經實現了質的飛躍。2018年,康華生物的利潤超過了奧康國際,今年三季度,康華生物的淨利潤達3.31億元,同比增長105.74%,疫苗毛利率達92.48%。

疫情黑天鵝過後,依靠線下實體經銷的奧康鞋業持續低迷,同時隨着消費者穿搭習慣的改變,如今皮鞋的受歡迎程度遠不及運動鞋,奧康的市場遭到一再縮減。與此同時,寵物市場迅速壯大,帶動寵物經濟快速發展,擺在康華生物面前的是廣袤藍海。

(四)朗姿:服務女性“由內到外”、由服裝到醫美

朗姿成立的時候,國內高端女裝市場幾乎還處於空白狀態,這給了朗姿發展的空間。

然而好景不長,上市僅2年,朗姿的利潤便遭遇下滑,此後一直沒能“翻身”。據財報數據顯示,2011年朗姿上市的首年利潤就達到了2.09億元,而2020年其全年利潤僅1.42億元,這還是在同比增長了141.65%的情況下。

利潤下滑的原因主要有兩點,一是市場競爭愈發激烈,朗姿在女裝市場上的市佔率不高,營收增長相對有限,二是隨着經濟發展與線上渠道崛起,勞動成本與銷售成本水漲船高。朗姿急需開闢新業務重拾資本市場信心。

2016年,朗姿以收購醫美機構股份的方式切入醫美賽道。之所以選擇醫美,主要還是看中了其廣闊的前景。

據《2021醫美行業白皮書》顯示,2021年中國醫美市場規模預計達1846億,增速重回20%以上,其中非手術類輕醫美市場快速發展,2019年-2021年用户佔比從72.6%提升至83.1%,預計到2022年,我國醫美消費用户規模將超過2000萬。

目前,朗姿旗下的醫美品牌主要包括米蘭柏羽、晶膚、高一生,擁有醫療美容機構22家,其中醫院4家、門診或診所18家。

從企業本身的角度看,朗姿的醫美業務發展還算平順,但站在行業的角度卻有些不上不下。以今年上半年業績為例,朗姿醫美營收為5.3億元,同為行業新秀的新氧營收為12.9億元,二者還是有較大的差距。

誠然,朗姿做醫美是為了轉移風險,擴大業務面,但就營收與利潤情況來看,顯然與預期還有一定的差距。

結語

服裝企業之所以“熱衷於”跨界,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預見、或者已經碰到了發展瓶頸。在多元化方向的選擇上,也呈現出了非常濃厚的時代特色。

在所有的製造業類別中,服裝業的複製難度可以算作是最低層級的,這也註定了相關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很容易就觸碰到天花板。其實除了上述企業以外,還有不少知名服裝企業已經跨界或正在跨界的過程中。

如森馬於去年打造了品質社區生活綜合體“森活之家”,正式進入生鮮賽道;海瀾之家則成立了消費金融公司,佈局金融領域;波司登於近期成立置業公司,重拾房地產業務。

不論跨界後最終的結果如何,對於服裝企業來説最重要的仍然還是堅持初心。畢竟站在消費者角度,服飾是其對品牌最初的認知,也是其評判品牌表現力的唯一標準。

作者 茫茫

文|松果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