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要有終局判斷意識,想清楚終局,才知道現在走到哪個階段,接下來該怎麼走。
8月20日,水滴公司(以下簡稱“水滴”)宣佈完成超過2.3億美元D輪融資,由瑞士再保險集團(以下簡稱“瑞再集團”)和騰訊聯合領投,IDG資本、點亮全球基金、高榕資本等老股東跟投。這也是截至目前2020年全球保險科技領域的最高融資記錄。有消息稱,水滴最新的估值達到了40-60億美元。
從零起步,四年多時間把水滴做到幾十億美元的估值,創始人沈鵬卻説,“水滴的現狀不是終局,只是剛剛開始。”
水滴的終局在哪裏?“要做中國最領先的健康保障平台“——如果是四年前聽到沈鵬説這句話,99.9%的人會認為他在吹牛,而當他在8月20日水滴保險商城全球合作伙伴大會上説出這句話時,不知道現場有多少人相信他,但至少台下的投資人是相信的,因為他們是用真金白銀投出的信任票。
在沈鵬看來,水滴籌、水滴互助、水滴保險商城都是為健康人羣、患病人羣打造的補充醫療支付體系,但未來他還希望不僅幫用户解決看病錢的問題,還要通過聯合醫院、保司、藥企、藥店做健康保障生態,他甚至連標杆都想清楚了,那就是美國的聯合健康集團。
聯合健康集團是美國最大的健康保險公司,成立於1974年,2019年收入超過2400億美元,公司市值近3000億美元。如果按這個標準,水滴的確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沈鵬在很多場合都會提到他成立水滴的創業初心:小時候住院,見到了很多治不起病需要借錢,因沒有及時治療而去世的病友;在美團工作時,看到有很多同事同樣沒錢看病受困。他希望通過互聯網+保險探索出讓保險更普惠的模式。
“大病籌款+網絡互助+商業保險”的業務模式,不同板塊間的協同效應,讓水滴獲得快速發展。不過,水滴籌往往被網友和用户認為是公益組織,這讓水滴公司獲得了很大關注的同時,也引來不斷的爭議。
沈鵬坦言,水滴在走一條別人從未走過的路,從不怕踩坑、崴腳。“堅持做正確的事情,堅定地走下去,那就沒什麼遺憾!萬一犯錯,那就快速的糾正!
牽手國際保險巨頭,2.3億美元新融資注入動力
2016年4月,沈鵬從美團離職,在望京租了個100平米的辦公室開始了創業,公司最早時只有9個人。從水滴互助到水滴籌再到水滴保險商城,水滴公司在不斷壯大,如今員工總數超過了5000人。
水滴公司旗下有多個業務板塊,水滴將其劃分為水滴保險商城與水滴互助為代表的商業板塊,水滴籌與水滴公益為代表的社會責任板塊。
由於水滴籌是水滴最廣為人知的平台,很多人並不知道水滴公司,只知道水滴籌。對此沈鵬表示,水滴是一家商業公司,水滴籌是其中一項業務,它的定位是免費的互聯網籌款工具,但無論水滴公司還是水滴籌,都不是公益組織。
“其實大家真正在意的並不是水滴籌是不是公益組織,而是籌款案例是否真實,資金的流向是否透明。為了儘可能確保籌款案例真實,更好地服務籌款人,我們有了線下的籌款顧問;為了確保資金安全,捐款都託管在平安銀行獨立賬户;為了捐款人的善心不被辜負,我們組建了幾百人的風控團隊,設立了舉報機制。”
通過大病籌款和網絡互助來激發用户的風險意識,提升用户的投保動力,水滴找到了互聯網、社交網絡與保險很好的一個結合點,這種創新模式在投資人看來,是相當具有吸引力的。
從當前的大環境來看,不確定因素持續提升,保險行業的安全網和穩定器作用凸顯,全球資本都在尋找這個領域的優秀投資標的,尤其是有科技加持的公司,互聯網+保險成為今年最火熱的賽道之一。
此輪融資前,水滴已經完成了4輪融資。2016年5月,獲騰訊、美團點評、IDG資本等5000萬元天使輪投資;2017年8月,完成1.6億人民幣A輪融資,由騰訊、藍馳創投聯合領投;2019年3月,完成了B輪融資,總融資金額近5億元,由騰訊領投,高榕資本、IDG資本等跟投;2019年6月,水滴完成超10億元人民幣的C輪融資,騰訊繼續跟投,累計融資金額超過18億元人民幣。
加上最新這一輪2.3億美元的融資,水滴的資金儲備相當充足。沈鵬此前也透露,公司從4月份開始已經連續實現月度盈利,這一輪融資除了鞏固自身在互聯網保險科技領域的優勢,還將圍繞用户需求加速探索可以和健康險相結合的醫療健康服務。
值得一提的是,水滴的每一輪融資,騰訊都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儘管騰訊旗下也有自己的互聯網保險經紀平台微保,具有“賽馬文化”的騰訊並沒有因此就扶持親兒子,反而是對水滴這個乾兒子青睞有加。
在選擇投資方上,水滴保持着冷靜與清醒,“其實有很多國內外的保險巨頭都接觸過我們,希望投資水滴。對此我們表示感謝,但不會接受保險公司的投資,我們希望在行業裏保持很好的中立性,這也是我們這次接受瑞再投資的原因,再保險公司在保險行業是一箇中立性機構,水滴與瑞再合作並不會影響平台的獨立性。”
瑞士再保險集團是全球最大的人壽與健康險再保險公司,在中國曾投資新華保險、平安好醫生、太平洋保險等公司,水滴也是瑞士再保險集團在中國投的第一家互聯網保險科技公司。
在公佈這一輪融資前,市場上有傳聞水滴將要在今年IPO,對此沈鵬表示只是和幾家投行有交流,IPO還沒有進入公司的日程表。不過他也坦言,“IPO對於發展順利的創業公司是必然會經歷的,只要公司是所在行業領先者,在什麼情況下IPO都是OK的,IPO只是一輪融資而已,不是太重要的里程碑。”
他認為,過早的IPO對一個年輕的創業公司未必是好事情,“我見過這樣的創業公司,IPO之前員工們聚在一起都是聊業務,聊產品,IPO之後大家都開始聊買車,買房,話題全變了。”
無論什麼時候決定IPO,沈鵬希望公司上下都能以平常心看待。在他看來,當公司做得非常穩健的時候,給員工物質上的回報,是好事,但當公司業務不夠健康的時候,因為IPO讓員工的心態有了變化,可能導致公司發展停滯甚至倒退,對員工反而是傷害。
發力互聯網+保險,把用户規模做成競爭壁壘
不少人會好奇,入局互聯網保險的既有巨頭又有創業公司,為什麼是水滴成為了行業頭部,倍受資本追捧。沈鵬給出的答案是用户規模。
沈鵬透露,瑞再看好水滴並決定投資入股,很大程度上也是水滴保險商城的用户規模、保費收入、保單數量快速增長。在保險行業,因為只有用户規模大,才有機會以更宏觀、更全面視角來看待產品怎麼做。
有了用户規模這個強壁壘, 水滴保險商城的發展水到渠成。
關於保險業務,沈鵬用了一個詞—助推,“我們就是想聯合更多的保險公司和醫藥企業讓廣大羣眾有保可醫,其實我們是一個助力者。”
事實上,水滴自己並不是一家保險公司,水滴保險商城拿到的是全國性保險經紀牌照。他們是利用自身的大數據、技術優勢,和保險公司深度合作,為用户打造和挑選高性價比的保險產品,也就是第三方保險經紀平台。
自營還是平台,沈鵬覺得姿勢不重要,能服務好用户更重要,“實時敏鋭的挖掘用户需求,併合理滿足,永遠和用户交朋友才是正確的狀態。”
但水滴不是保險的搬運工,而是創新者。
在水滴推出的保險產品中,百萬醫療險是其中的爆款。隨着醫療技術的發展,很多癌症越來越像慢性病,持續服藥生命就可持續相當長時間,用户對資金的需求變得更高。基於此,水滴與保險公司合作推出了百萬醫療險不斷迭代,保額持續提升,目前最高可賠付600萬元。
一年幾百元的保費,到底能賠多少?據沈鵬介紹,目前國內百萬醫療險賠付額最高的一例案子就發生在水滴保險商城,一季度有一個用户因為燒傷,進行了截肢和一系列後續治療,截至目前這位用户已經獲賠超過170萬元。
"我們提升賠付額和跨城市報銷比例的產品方案,一般保險公司都不接受,因為從傳統精算視角來看算不過來賬,但我們有強大的數據支撐,可以説服他們來嘗試。”沈鵬説。
事實上,保險行業要創新要確實面臨不小的挑戰。沈鵬提到,水滴推出的第一款針對老年人羣的醫療險,最高投保年齡可到70歲,當時很多保險公司都在觀望,認為賠付風險太大。但水滴經過大數據加上保險精算之後,認為這個產品有市場需求也可以微利運營,推出後果然成為爆品。
關於跟合作伙伴的合作機制,沈鵬用的是不一樣的賽馬機制,他認為,保險市場很大,希望能和更多公司合作,每當增一個合作伙伴,都能共同打造出來一個爆品,這樣也能夠形成平台裏的賽馬機制,讓更多的合作伙伴一起創新,而不只是看中水滴的銷售能力和巨大流量。
同時,水滴保險商城與國內超過60家知名保險公司達成合作,推出超過80餘款高性價比優質保險產品。根據調研數據顯示,90%的用户通過水滴保險商城完成個人首次在線投保,復購意願高達73%。
這也初步驗證了沈鵬在保險業務上的策略。
水滴下一個突破點在哪裏?
水滴公司在四年多時間裏,從創業之初的9個人發展到今天5000多員工的規模,整個公司有了3.2億獨立付費用户,其中水滴保險商城累計保障用户數超過1.2億,今年預計完成140億元的年化簽單保費,實收保費將完成300%的同比增長;水滴籌的愛心贈予行為累計超過10億人次,贈予總金額超過320億元;水滴互助平台已經累計救助了超過12819個家庭,劃撥超過16.15億元互助金。
從規模體量上,水滴保險商城、螞蟻集團的螞蟻保險、騰訊的微保 (三者簡稱WAW),三家已經奠定了互聯網健康險行業的頭部格局,水滴保險商城的業績保持高速增長,水滴公司的基本盤已經相對穩定。
在沈鵬看來,行業內玩家都是競合關係,而且合作大於競爭。“不同公司有不同的基因,發展起來以後會有不同的優勢,強強聯合才能打造爆品。騰訊和美團都是我們很重要的股東,這兩個公司都有賽馬機制,騰訊做了微保,並不妨礙它連續投資水滴,美團投資了我們,不耽誤他們做互助。”
他舉例,疫情期間,水滴率先推出了針對新冠肺炎的免費保險產品,美團打車、美團送菜、美團外賣都與水滴積極合作。在他看來,互聯網公司普遍心態比較開放,對用户有利的事情都願意去做。只要自己行動快而準,產品有競爭力就夠了。
未來三五年,水滴希望從平台型變成生態型,圍繞人身險的上下游,與藥企和保險公司合作,提供更具性價比的保險產品。而在用户端,水滴想圍繞家庭視角,發力健康保障家庭帳户,從保險鏈接到更多的健康保障,比如醫藥服務。
水滴還在數月前啓動了一項探索“險+藥”模式的新項目,暫定名為“水滴好藥付”,面向健康體和帶病體人羣提供藥品福利服務,利用商業保險整合支付方和藥企,讓老百姓支付更少的費用享受到更好的藥品和診療。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保險學院教授王國軍向燃財經分析:“水滴只做籌款和互助市場有限,而且盈利模式不清晰,往保險上轉是比較正確的一條道路,從公益到保險經紀,戰略清晰,而且很聰明。目前國內關於保險的政策規定,保險要跟互助和慈善劃清界限,但是沒有禁止通過經紀公司來做這些業務,他們很好地抓住了這個機會。”
王國軍很看好互聯網+保險的模式,在他看來,傳統保險門店、銷售人員等帶來的成本較高,新一代的人的消費都在向網上過渡,互聯網對保險行業的顛覆性是不可阻擋的,未來,傳統保險的市場會被互聯網一步一步蠶食。
“水滴在符合政策監管的情況下,積極和主流保險公司合作,借用保險公司的技術、人力、影響力去拓展業務,盈利模式也逐漸清晰,應該説是天時地利人和,能夠把互聯網和保險的優勢都發揮出來。”他指出。
事實上,水滴作為保險科技公司存在的價值也不難理解。王國軍分析,保險公司願意跟他們合作,因為保險公司的劣勢是沒有流量,對客户的分析能力差,而巨頭有流量也有對客户的分析,但缺乏對保險的理解,還有政策上的限制。互聯網保險又是新生的且生命力極強的形式,水滴公司有幾億用户,用傳統的相互保險的理念,加上互聯網的科技力量,就能把保險的力量發揮出來。
機遇的反面還有挑戰。
水滴有用户積累、有對保險行業的理解,但作為一個連接用户和保險公司的經紀平台,怎麼樣同時得到用户、監管部門、保險公司的認可,與保險公司的合作模式是否穩固,賣出去的保險後續服務怎麼保證,本身就是一種挑戰。
“此外,水滴並不像互聯網巨頭有那麼豐富的流量,某種程度上還是要依賴巨頭,巨頭的策略常常是既保持合作又虎視眈眈,未來一切都還難以預測。”王國軍表示。
王國軍也提到,銀保監會的互聯網保險的文件到現在還在徵求意見,很多東西不確定,面臨什麼樣的政策風險,盈利模式是什麼,未來怎麼樣處理消費者和公司的關係將是企業需要探索的命題。
政策風險之外,消費習慣也是行業挑戰。目前,互聯網保險公司的優勢,並未能在短時間內實現大爆發,而是在逐漸滲透,線上的渠道、服務還不能完全替代線下面對面的交流。
但隨着行業內公司在做出的創新嘗試,用户習慣的培養,互聯網保險將會迎來更多機遇。
對企業來説,誰最能適應消費者需求,符合監管規定,把科技運用得好,誰就更有機會勝出。
*題圖來源於視覺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