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倍大牛股英科醫療跌下神壇,基金高位加倉,遭遇“抱團捱揍”
2020年滬深兩市“第一牛股”英科醫療(300677.SZ)跌下神壇,今日(6月2日)更是遭遇罕見跌停,跌幅達20%。
英科醫療為醫療器械ETF標的指數權重股,今日大跌也對指數造成較大沖擊,同時對醫藥板塊也存在連帶效應,多隻醫療器械股暴跌:熱景生物(688088.SH)大跌13.05%、海泰新光(688677.SH)跌10.74%、愛博醫療(688050.SH)跌10.19%、宜華健康(000150.SZ)跌停。
去年暴漲30多倍
今年跌幅已超60%
今日上午開盤,英科醫療低開逾17%隨後一路走低,很快奔向跌停。盤中數次打開跌停,但拋壓實在太大,至午間收盤前再度跌停。下午開盤後徹底封死跌停,股價跌幅20%,收報114.12元,較一月股價巔峯已狂跌6成,總市值為413.79億元。盤後數據顯示,深股通賣出2.32億元,三家機構合計賣出6.43億元。
英科醫療罕見跌停,跌幅達20%
消息面上,英科醫療暴跌或與大股東、部分高管集體宣佈減持公司股份有關。
英科醫療6月1日晚間公告顯示,公司實際控制人、董事長劉方毅計劃在六個月內,以集中競價交易、大宗交易方式直接減持本公司股份不超過2175.55萬股,即不超過公司總股本的6%。按公告日收盤價計算,劉方毅此番減持套現金額或超30億元。
此外,公司總經理陳瓊、副總經理於海生、副總經理李斌、財務總監馮傑擬分別減持7.5萬股、4.875萬股、8.625萬股、4.5萬股。按公告日收盤價計算,上述高管也可套逾3600萬元。
英科醫療大股東、高管集體減持
英科醫療實控人和高管們如此大規模集體減持套現,無疑給了市場當頭一棒:公司發生了什麼?是不是自家人都認為股價太高估了?
其實英科醫療業績十分靚麗,由於2020年初爆發新冠疫情,導致做一次性醫用手套的英科醫療業績迎來爆發式增長。公司2020年營業收入為138.37億元,同比增長564.29%;淨利潤為70.07億元,同比增長38倍。而2021年一季報已經實現營業收入67.35億元,同比增長7倍多;淨利潤37.36億元,同比增長28倍!
英科醫療股價2020年以來最高漲幅超30倍(前復權),成為疫情中的超級大牛股。但在今年1月底衝上296.99元的巔峯之後,便掉頭向下,進入了下跌通道,並一路走低。如今跌至114.12元,跌幅已經超過60%,市場已蒸發超600億元。
在這個節骨眼上,公司大股東和一眾高管集體減持,無疑雪上加霜,也為市場蒙上了一層陰影。
前海開源基金“抱團捱揍”
英科醫療2020年以來備受機構投資者的青睞,也是各大基金的“抱團”重倉股之一,包括明星女基金經理葛蘭旗下的中歐醫療健康混合型基金。葛蘭人稱“醫藥基金一姐”,目前管理規模逾700億元。
中歐基金葛蘭2020年大舉買入“兩市第一牛股”英科醫療,賺得盆滿缽滿。今年一季度她繼續加倉約100萬股,目前看來這部分加倉股已經產生了浮虧。但好在她前期低位大量買入,總體上看仍然有不小的浮盈。
比葛蘭買得更多的則是前海開源基金,旗下多隻基金產品集體重倉英科醫療,且今年一季度還在大舉高位加倉,眼下看來或已被深套。
紅星資本局查閲英科醫療股東數據發現,一季度前海開源滬港深優勢精選、前海開源優質企業6個月持有期、前海開源中國稀缺資產均進入前十大流通股東。加之十大流通股東之後的前海開源系基金,一共有6只“抱團”重倉了英科醫療,合計持有1646萬股,這也意味着僅僅今日就浮虧超4.6億元。
上述前海開源系基金管理人均為明星基金經理曲揚。曲揚,清華大學工學博士,曾為南方基金基金經理,2014年加入前海開源基金,任前海開源副總經理、投資決策委員會主席,目前在管規模近600億元。曲揚在業內以“熱點準、波段狠、長線穩”著稱,其多隻代表產品五年累計收益超過300%,均屬於行業前20名的水平。
2020年曲揚多隻產品因重倉英科醫療,一度被市場“封神”。但今年一季度他繼續高位加倉,則有些令人費解。因為隨着國內疫情逐步控制,疫苗接種人數不斷增加,一次性醫用手套需求下降已成行業大趨勢。市場普遍認為,英科醫療很難再有2020年那樣的爆發式增長。不料曲揚仍然大舉高位買入,結果被套在山崗。
也有知名基金選擇獲利了結,如廣發醫療保健股票型證券投資基金,已在一季度退出十大流通股東之列。從其退出時間節點看,可謂及時離場,躲過一劫。其基金經理吳興武,南開大學微生物學碩士,也是醫藥科班出身。他於2018年10月起管理廣發醫療保健基金,兩年多時間就取得超過300%回報,在主動管理型醫藥行業基金中排名第一,也是近年聲名鵲起的基金經理。
英科醫療大舉擴產
或有產能過剩風險
對於英科醫療實控人及多位高管減持股份的原因,公司方面表示“繫個人資金需求”,且減持後不會導致公司控制權發生變更,也不會對公司的持續性經營產生影響。
目前英科醫療實控人為劉方毅,在2021胡潤全球富豪榜上排名第620位,財富值為330億元。劉方毅還有另一家準上市公司英科環保,已於5月25日獲准科創板IPO註冊,其個人財富無疑還將大幅上升。
其實英科醫療過去並不為市場關注,紅星資本局覆盤其股價走勢,發現長期在15元左右徘徊(不復權),其市值也不過數十億元。直到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作為唯一的手部隔離防護用品,需求大幅增長,業績和股價一路暴漲,今年1月時其市值一度突破千億大關。
進入2021年後,在疫情逐步緩解的背景下,英科醫療前期“抱團”基金開始陸續撤退;同時由於股價相對太高,市場對疫情結束的情緒較為樂觀,誰也不想最後成為站崗的“韭菜”,導致各路投資者紛紛套現離場,股價因此一路走低,今年以來股價從高點回調已超6成。
其實不止英科醫療,最典型的莫過於去年大熱的口罩股,曾受益於疫情期間產品熱銷,股價暴漲,但如今已經集體遭遇回落,如振德醫療(603301.SH)、道恩股份(002838.SZ)、欣龍控股(000955.SZ),今年以來回調幅度均比較大。由於行業進入門檻不高,如今已經嚴重過剩,產能利用率過低,導致減產、停產、對外出口成為不少口罩生產企業的選擇。
在國內新冠疫情有所緩解的情況下,英科醫療繼續大幅擴張產能也引發市場擔憂。英科醫療自2020年以來,先後在江西九江、安徽安慶、湖南臨湘、河南商丘,以及海外的越南進行佈局,一次性手套產能已由2019年的190億隻,猛增至2021年4月的450億隻,且還在繼續加碼產能,預計到明年總產能將達1200億隻,有望成為全球最大的一次性手套供應商。
有私募人士指出,如今一次性手套市場競爭激烈,隨着新冠疫情逐漸得到控制,其產能會不會像口罩那樣面臨過剩?價格會不會走下坡路?這些都需要警惕。天風證券研報認為,英科醫療大幅擴張產能,存在全球一次性手套產能過剩的風險、一次性手套價格波動的風險,以及原材料供應不足或價格上漲超過預期的風險。
紅星新聞記者 李偉銘
責編 任志江 編輯 鄧凌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