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認為,石油美元長期主導全球經濟,動搖這一格局似乎很難。然而長期來看,一場“鉅變”已經開始。
近日,中國和沙特日益密切的關係又向前邁出了重要一步。中國人民銀行與沙特中央銀行簽署了一項重要的協議——雙邊本幣互換協議。根據協議內容,兩國央行同意在未來三年內進行首次貨幣互換,最高價值500億元人民幣/260億沙特里亞爾。三年之後,兩國央行可以根據實際情況決定是否展期。
從短期來看,該協定將促進以人民幣和里亞爾計價的雙邊貿易,並且進一步鞏固兩國之間的金融聯繫。而從長遠來看,這預示着“石油人民幣”的未來,因為兩國已經是彼此最重要的貿易伙伴。
在沙特之前,中國人民銀行就已經與40個國家及地區的央行或貨幣當局簽署了雙邊本幣互換協議,貨幣規模超過4萬億元人民幣,因此,與沙特這份協議並不算早。但對中國來説,這可能是最“舉足輕重”的一份。
這是因為在沙特建國後不久,美元就被當成唯一的石油交易結算貨幣,美國因此得以擁有美元霸權以及對全球金融結算系統的控制權。不過如今沙特已經意識到單押美元的風險,有意將其分散,並且選擇了人民幣作為分散的第一步。雖然500億的份額本身並不大,但在中東地區具有示範效應,對提升人民幣國際化程度具有積極作用。
除此之外,貨幣協議意味着貿易可以用當地貨幣進行,而不是默認使用美元。美國目前5%以上的聯邦利率已將美元兑多數其它貨幣的匯率推至歷史水平,使得以美元計價的貿易更加昂貴。對於中國和沙特阿拉伯這樣量級的貿易伙伴來説,能夠利用本幣期權有明顯的優勢,這將有助於緩解不得不以更昂貴的貨幣進行交易的壓力。
實際上,在貨幣互換之前,中沙的合作意願已有端倪。據悉,上海證券交易所和沙特阿拉伯證券交易所已經開始在交叉上市方面進行合作,包括交易所交易基金、金融科技、環境、社會和治理以及數據交換。
此外,香港金融管理局與沙特央行加強了聯繫,涉及監測領域的最新技術、代幣化和新支付系統等金融領域。
全球“去美元化”可能還需要一段時間,但中沙合作的這一趨勢已經反映出,長期習慣於美元結算的全球經濟體系開始慢慢“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