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璞:中國的高水平開放促進世界經濟復甦
【跨國企業在中國】
編者按:走進在華跨國企業,聽外企老總談“中國式現代化機遇”、釋“經濟全球化之道”。
中新網10月22日電 題:戴璞:中國的高水平開放促進世界經濟復甦
中新財經 吳家駒
“雖然短期內中國經濟面臨多方面挑戰,但我們仍然相信,與世界上許多其他市場相比,中國經濟基本盤擁有更強的韌性與獨特性。”近日,羅蘭貝格全球管理委員會聯席總裁戴璞在接受中新財經專訪時如是説。
戴璞表示,在當前全球經濟放緩的情況下,中國的高水平開放和合作支持政策,將不僅有利於中國,也將為世界其他國家提供更多的市場機會、投資可能性和增長潛力,促進世界經濟復甦。
訪談實錄摘要如下:
中新財經:當前國際形勢複雜多變,一些外資企業在全球推進多元化佈局,從您瞭解到的情況來看,外商對華投資的步伐發生變化了嗎?
戴璞:自今年年初以來,疫情給中國本土及外資企業保持正常運營帶來了一定挑戰。同時,在全球供應鏈承壓、美國技術禁令及限制不斷加碼的背景下,企業未來發展壓力不斷增加。自2018年起,許多公司已經或正在推進業務模式轉型,包括在亞洲多個國家進行區域化佈局以保持或提高競爭力,並儘可能增加對一些部件和系統的多元化採購,這種業務模式的轉型方式並不侷限於中國。然而,中國的供應基礎在許多領域仍然是無可匹敵的,中國市場的需求在價值與數量方面仍保持着高度吸引力。
雖然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升級與全球宏觀環境不確定性增加,如歐洲能源危機的影響已蔓延至全球經濟,但與世界上許多其他市場相比,中國經濟仍有巨大市場潛力,長期經濟基本盤穩固且具備韌性。中共二十大報告再次強調了經濟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這在目前的緊張動盪的全球局勢中,尤為值得注意和受歡迎。
此外,中共二十大報告為未來五年中國經濟發展定下基調,強調更高質量的增長,增強國內大循環內生動力和可靠性。這也意味着外商投資領域的轉變,鼓勵資金着重投向先進製造、高新技術、綠色低碳、數字經濟、現代服務等重點領域,從而更好地服務於中國未來發展的目標。我們已經可以在今年中國外商直接投資(FDI)數據中看到這樣的趨勢。今年前8個月,中國實際使用外資8927.4億元,按可比口徑同比增長16.4%。高技術產業實際使用外資增長33.6%,其中高技術製造業增長43.1%,高技術服務業增長31%。
因此,我們認為,在中期內大多數在華外資企業難以承受由退出、縮減甚至凍結對中國市場投資所帶來的巨大機會成本。同時,企業需要通過區域化、供應鏈多樣化等有效措施,以妥善解決股東和利益相關者對企業未來運營風險的憂慮。
中新財經:您之前提到,對於大多數跨國企業來説,中國仍然是有吸引力的市場。就您觀察到的情況看,目前跨國企業對中國市場的哪些機遇比較感興趣?
戴璞:未來,有越來越多的機會將圍繞着中國經濟“現代化”和“降碳”兩大主題展開。中國愈發重視工業現代化的發展,中共二十大報告再次強調了這一點。在過去幾年中,跨國公司是推動中國工業現代化發展的重要貢獻者之一,特別是在工業自動化、機器人、數字化等細分領域,跨國公司在全球具有領先的行業地位。未來這些公司將繼續服務於中國市場,進一步推動中國工業供應鏈體系的現代化進程。我們在2021年就已看到中國在自動化領域的投資迅速增加,跨國公司在該領域的經濟活動顯著增加。這對跨國公司來説仍然是一個戰略性機遇,中國政府也通過外商投資目錄,鼓勵在這些領域的投資。
中國向世界做出的“力爭2030年前實現碳達峯、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承諾,是中國保持全球競爭力的關鍵,它將進一步加快推動中國的現代化進程。同時,中國也需要在短時間內實現生產模式的轉型,這也將帶來創新的加速,而且與世界其他國家與地區相比,中國市場的巨大規模與需求將更有利於推動邊際成本的下降,促進技術的應用與普及。因此,在低碳發展領域將出現更多的國際合作、投資和共同發展的機會。
中新財經:羅蘭貝格對於中國市場和中國經濟的發展前景怎麼看?
戴璞:自2001年加入世貿組織以來,中國深度融入全球經濟的發展中並形成獨特優勢。外資企業在中國的佈局具有廣度與深度。2021年至2022年初,中國經濟在疫情中快速恢復,中國市場成為許多跨國公司額外的增長引擎,眾多外資企業實現銷售額與利潤雙雙提升。而2022年,全球宏觀環境變得更加複雜,特別是對跨國公司來説不穩定和不確定性大幅上升。
雖然短期內中國經濟面臨多方面挑戰,但我們仍然相信,與世界上許多其他市場相比,中國經濟基本盤擁有更強的韌性與獨特性。自去年以來,中國一直在迅速建立以工業現代化和低碳發展為動力,重視創新的新經濟引擎,並逐步取代過去主要由低勞動力成本、寬鬆的環境監管和高資本生產率驅動的競爭力。更重要的是,中國的價值鏈表現出了與其他市場日益不同的特點,這就要求商業模式的本土化。從供應鏈的角度看,脱鈎並不那麼明顯,但中國的創新、設計、品牌、開發和生產等方面,越來越以中國市場為導向。
中新財經:近些年,中國推出了很多鼓勵外商投資的政策。您最感興趣的是哪方面的政策?您認為這些政策給外商投資提供了哪些幫助?
戴璞:在2022年上半年,面對多種不利因素,中國推出了大量的政策措施來穩定經濟增長。中國政府今年5月公佈的穩經濟33項措施,其中包括了多項積極吸引外資、加快重點外商投資項目交付的政策。
我注意到,中國在最新修訂的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中,引導外資更多投向先進製造、現代服務、高新技術、節能環保、綠色低碳、數字經濟等新興領域。政策加碼鼓勵外國投資者在中國建立高端和新興技術的研發中心。隨着支持力度的加大,外資可以在積極推動科技創新和科學研究,共享全球資源,實現創新本土化中發揮更大的作用。同時,在當前全球經濟放緩的情況下,中國的高水平開放和合作支持政策,將不僅有利於中國,也將為世界其他國家提供更多的市場機會、投資可能性和增長潛力,促進世界經濟復甦。
中新財經:目前,全球經濟形勢發生了很多變化。例如,三季度以來,美元指數進一步上漲,全球金融資產價格大幅下跌。這是否會影響在華跨國企業的投資決策和長期規劃?美元升值會對跨國資本的流動產生哪些影響?
戴璞:自去年年中以來,美元相對全球其他貨幣表現強勢,特別是在今年夏天加速升值,這給全球市場帶來了許多挑戰。
2022年9月底,人民幣兑美元出現大幅貶值,引發市場擔憂。事實上,今年人民幣的表現已經超過了其他一些主要貨幣,特別是歐元和日元。從IIF(國際金融協會)最近公佈的數據來看,除了3月份美聯儲將聯邦基金利率上調25個基點時,引發了一定的資金流動外,我們並沒有看到中國出現大規模的資金外流。而在之後的幾個月內,我們看到資本流入到中國市場。
從出口來看,人民幣適度貶值有利於保持出口競爭力,雖然這將提高主要進口商品的價格,但到目前為止,中國的通脹壓力仍在可控範圍內。總體來説,我們認為中國的資本外流風險是可控的,這要歸功於強勁的貿易順差和龐大的外匯儲備為資本外流和穩定匯率提供了緩衝。
此外,對於在中國的跨國企業來説,貨幣波動只是影響企業做出投資決策和長期規劃的因素之一。對企業而言,做出戰略性的長期投資決策需要全面考量和深入分析,進行風險評估。它將圍繞宏觀政治經濟環境、市場波動、經濟技術制裁、最新監管動向、戰略敏感性、供應鏈韌性、本地能力等多種維度,並在深入理解目前及未來潛在風險的基礎上,進一步制定風險緩解及管理計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