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持續演變,外部環境複雜嚴峻,我國經濟發展面臨很大挑戰。圍繞支持民營企業改革發展,國家推出哪些系列惠企紓困政策,政策效應持續顯現又如何?《新聞1+1》本期關注:幫扶民企,如何好好活?
中小企業的“新挑戰”如何幫?
市場準入、融資難等民營企業的老問題,今天(24日)在國家發展改革委舉行的惠企紓困專題新聞發佈會上,被媒體再次提及。除了老問題,還有今年大宗原材料的漲價、海運費用的漲價等新問題。在當前疫情背景和經濟恢復背景之下,如何幫助中小企業應對新挑戰?
中小微企業面臨新節點
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劉元春在節目中介紹,對於中小微企業的幫扶政策面臨着一個新節點。
去年我國出台一攬子疫情救助政策,到今年6月份大量政策已經到期,新一輪政策如何系統推進,這是各個部門必須要進行全面研究的。
目前經濟復甦已經出現了一系列新情況,當前中小微企業的發展環境與過去呈現了很大變化。針對這些變化,不能簡單複製過去的政策,而是要有針對性地進行一系列調整,特別是在結構上要有針對性,要使它的滲透性進一步加強。
解決不好中小微企業的問題 影響幾何?
解決不好中小微企業問題到底有哪些影響?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劉元春在節目中進行了分析。
天下易安,但小微難安。小微企業是整個社會穩定、政治穩定的基礎,也是整個市場秩序穩定的基礎。因此穩就業、穩市場主體、穩民生很重要的一個着力點就是穩中小型企業,這是關鍵。目前來看,中小型企業不僅僅是一個就業的載體,它同時也是一個創新的載體,中小微企業如果出現一系列問題,創新驅動也會出現一系列問題。目前我國70%的專利都是由中小微企業進行實施,在這上面我們更要對一些“專精特新”的中小型企業,進行專門的扶持、專門的幫扶。
幫扶中小微企業的“政策牌”怎麼打?
幫扶中小微企業的“政策牌”怎麼打?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劉元春提出了三點看法。
降成本,中小微的融資成本要進一步下調,不應該漲價的商品和原材料要恢復常態狀態,營商環境的各種行政成本要減免。
重點要擴需求。通過需求擴張,來幫助整個中小企業的訂單維持在一定水平,它是穩定企業生產流程的核心。因此,在宏觀政策定位上可能會做出一些調整。
對局部區域受到衝擊較大的行業進行結構性支持,在目前整體經濟復甦的關鍵節點上,這個支持依然顯得非常重要。因此“十四五”一些大型項目的“上馬”,財政政策進一步積極,貨幣政策流動性充裕的支持,對於中小微企業的發展和生存,依然很關鍵。
△戳視頻 收看本期《新聞1+1》完整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