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央行發佈消息稱,為支持實體經濟發展,促進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決定於2021年12月15日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不含已執行5%存款準備金率的金融機構)。本次下調後,金融機構加權平均存款準備金率為8.4%。
央行表示,將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堅持穩字當頭,不搞大水漫灌,兼顧內外平衡,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保持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同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加強跨週期調節,統籌做好今明兩年宏觀政策銜接,支持中小企業、綠色發展、科技創新,為高質量發展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營造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
央行強調,穩健貨幣政策取向沒有改變。此次降準是貨幣政策常規操作,釋放的一部分資金將被金融機構用於歸還到期的中期借貸便利(MLF),還有一部分被金融機構用於補充長期資金,更好滿足市場主體需求。
央行表示,此次降準的目的是加強跨週期調節,優化金融機構的資金結構,提升金融服務能力,更好支持實體經濟。一是在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的同時,有效增加金融機構支持實體經濟的長期穩定資金來源,增強金融機構資金配置能力。二是引導金融機構積極運用降準資金加大對實體經濟特別是中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三是此次降準降低金融機構資金成本每年約150億元,通過金融機構傳導可促進降低社會綜合融資成本。
央行指出,此次降準為全面降準,除已執行5%存款準備金率的部分縣域法人金融機構外,對其他金融機構普遍下調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同時考慮到參加普惠金融定向降準考核的大多數金融機構都達到了支農支小(含個體工商户)等考核標準,政策目標已實現,有關金融機構統一執行最優惠檔存款準備金率,這樣此次降準共計釋放長期資金約1.2萬億元。
共計釋放長期資金約1.2萬億元
多於7月
相較於7月全面降準釋放的約1萬億元長期資金,本次降準共計釋放長期資金約1.2萬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與7月的全面降準一樣,央行這次同樣強調,此次降準是貨幣政策常規操作,且部分資金將用於置換到期的“麻辣粉”。
“釋放的一部分資金將被金融機構用於歸還到期的中期借貸便利(MLF),還有一部分被金融機構用於補充長期資金,更好滿足市場主體需求。” 央行有關負責人表示。
12月15日,公開市場共有9500億MLF到期。
“對央行而言,外有美聯儲轉向制約,內有通脹壓力,降準置換可以避免形成強寬鬆預期,況且有9500億MLF到期,可以給降準資金充足的置換空間。”華泰證券指出。
華創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張瑜則指出,降準是央行調整資產負債表結構需要。
她表示,截至2021年10月數據來看,央行對其他存款性公司債權佔總資產的比重達到33.69%,再度超過央行資產規模的三分之一。11月份央行已經續作了1萬億MLF,12月和明年1月仍有1.45萬億MLF到期,續作的操作難度較大,因此降準或是調整央行資產負債表結構的較好的選擇。
對於此次降準的目的,央行有關負責人在答記者問中給出的答案是加強跨週期調節,優化金融機構的資金結構,提升金融服務能力,更好支持實體經濟。
一是在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的同時,有效增加金融機構支持實體經濟的長期穩定資金來源,增強金融機構資金配置能力。二是引導金融機構積極運用降準資金加大對實體經濟特別是中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三是此次降準降低金融機構資金成本每年約150億元,通過金融機構傳導可促進降低社會綜合融資成本。
“今年三季度,我國經濟增長開始降速,GDP同比增長4.9%,環比僅增長0.2%,經濟出現了新的下行壓力。雖然完成今年的經濟增長目標壓力不大,但對於明年而言,經濟工作面臨不小的壓力和挑戰。在今年收官和明年開局之際,進行降準有助於緩解經濟下行壓力,平滑經濟增長曲線,不僅有空間,而且有必要,這是做好跨週期調節的應有之意。”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温彬指出。
央行稱穩健貨幣政策取向沒有改變
在全面降準落地後,對於市場關注的後續貨幣政策走向,央行在降準公告和答記者問中均強調,堅持正常貨幣政策,穩健貨幣政策取向沒有改變。
央行稱,將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堅持穩字當頭,不搞大水漫灌,兼顧內外平衡,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保持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同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加強跨週期調節,統籌做好今明兩年宏觀政策銜接,支持中小企業、綠色發展、科技創新,為高質量發展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營造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
温彬表示,本次降準不應被解讀為貨幣政策取向發生改變。我國在去年疫情高峯過後,貨幣政策就逐漸迴歸常態,央行主要通過逆回購和MLF操作調節市場流動性,引導市場利率圍繞政策利率運行,這種流動性調節的常規模式基本形成。12月15日有9500億元MLF到期,且政府債券發行、繳税高峯、年末年初時點臨近,可能導致流動性缺口加大。本次降準釋放的一部分資金可用於歸還到期的MLF,減輕央行的公開市場操作壓力,另一部分資金用於補充中長期資金,有助於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
降準之後會有降息嗎?
全面降準落地後,市場對接下來資金面和利率走勢,同樣關注。
具體到12月的資金面,國海證券指出,在降準落地後,年內基礎貨幣並不存在明顯缺口,並將對年末資金面形成進一步利好。
該機構指出,隨着年內專項債發行告一段落,財政資金隨後逐漸下撥,資金面將會得到充分“補水”。進一步考慮12月降準落地,“財政資金下撥+降準落地”將會對資金面形成有力支撐,流動性偏寬鬆的狀態可能會一直持續至明年年初。
而針對降準之後是否會有降息,市場觀點不一。
申萬宏源預計不會有降息,“降準不降息”仍是貨幣中性大方向中的數量型呵護,集中體現“有温度的中性”。
該機構認為,第一,逆回購利率的操作目標屬性強化,央行對當前銀行間短端利率圍繞2.2%的7天逆回購利率窄幅波動的格局非常滿意,意味着央行不會操作數量型工具到流動性過度充裕的地步,海外貨幣政策加速收緊過程中,下調政策利率曲線目標也容易引發大幅的人民幣貶值。第二,LPR下調或將直接導致商業銀行存貸款利差明顯收窄,利潤大幅損失,侵蝕銀行業潛在的未來資產擴張能力,不利於長期的貨幣信用調控。
不過,市場也有不同的聲音。
張瑜認為,2022年有降息的可能。應然角度而言,2022年上半年具有降息啓動的“應該”性(經濟增速位於潛在增速下沿、工業企業利潤二季度有穿負可能、直達工具必有但或尚難一條腿走路、華創宏觀DR007模型指引經濟運行應該匹配更低的DR007利率);從實然角度而言, 2022年秋天後或有美國加息掣肘,本輪經濟下行週期中,2022年留給決策層可以順利寬鬆的戰略窗口並不是很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