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飯問題敲響警報 全球糧價指數連漲四月迫近歷史數據高位

財聯社(上海,編輯 史正丞)訊,當地時間週四,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發佈了今年最後一期糧價指數。在全球通脹的背景下,今年11月糧價環比上升1.6點(1.2%)至134.4點,同比上升28.8點(27.3%),續刷2011年6月以來的新高。

吃飯問題敲響警報 全球糧價指數連漲四月迫近歷史數據高位
(來源:FAO)

同時經歷連續四個月上漲後,糧價指數距離該數據2011年4月的歷史峯值136.4點也僅有一步之遙。糧價指數與工業品價格最大的不同是,每一個點的波動都關係着全球家庭的飯桌和錢袋子。對於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而言,糧價走高也將引發更廣泛的饑荒。

吃飯問題敲響警報 全球糧價指數連漲四月迫近歷史數據高位
(來源:FAO)

今年11月糧食價格指數上漲主要與穀物和乳製品有關,菜籽油和肉類的價格環比出現下降。總得來説,造成糧價上升的主要原因還是那麼幾樣:天氣因素影響收成、運費不斷上漲、工人短缺、能源供給不足衝擊供應鏈,以及連帶的化肥價格上漲等。

考慮到價格通脹從商品側傳導至消費測通常需要一段時間,眼下的糧價激增已經能夠比擬2008和2011年全球糧食危機的狀況。

更值得擔憂的是,糧價上漲帶來的衝擊對於貧窮國家來説影響更甚。FAO在上個月曾表示,今年全球國家食品進口花銷,在主食價格和運費走高的影響下將會超出此前預期並創下歷史新高。其中貧窮國家進口食品花費上升的速度要高於發達經濟體,對於依賴進口才能吃飽肚子的國家正愈發成為問題。

舉例而言,多個北非國家以及土耳其在穩定國內糧食價格方面步履維艱,摩洛哥已經暫停了多種小麥的進口税;歐洲國家塞爾維亞對包括牛奶、麪粉、豬肉在內的多種生活必需品設立了為期兩個月的價格限制。

高企的通脹也令貨幣政策制定者重新思考退出超寬鬆政策的速度。美聯儲主席鮑威爾本週在國會聽證時表示,在本月中旬的政策會議上將討論是否要提前數月結束購債計劃,同時也放棄了通脹是“暫時的”這種説法。

FAO高級經濟學家Abdolreza Abbassian表示,雖然食品價格近期不太可能出現大跌,但收緊的貨幣政策和奧密克戎病毒傳播的擔憂有可能會拖住價格上漲的步伐,市場正在預期需求放緩。但從長期的角度來看,包括肥料價格上漲、天氣因素影響收成,都會對食品供給造成限制,長期前景仍存不確定性。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889 字。

轉載請註明: 吃飯問題敲響警報 全球糧價指數連漲四月迫近歷史數據高位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