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觀察)中國千億件快遞業務量如何實現綠色轉型?
中新網北京3月6日電 (記者 夏賓)自去年官方印發《2030年前碳達峯行動方案》後,綠色生活觀念在民眾間開始加快普及速度。今年全國兩會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推動能耗“雙控”向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轉變,完善減污降碳激勵約束政策,加快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
根據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的介紹,2021年,生態環境部承辦全國兩會建議提案1024件,包括人大建議637件、政協提案387件。從建議提案內容看,代表委員對碳達峯、碳中和領域問題最為關注。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郵政集團上海市郵區中心郵件接發員柴閃閃在今年全國兩會首場“代表通道”中提到,2018年,他在參加一次垃圾分類的調研時,看到快遞包裝物裝滿了整個幹垃圾桶,包裝袋上也纏滿了層層的膠帶。“我知道碰到購物節日時,這種現象會更加突出,帶來的是資源的極大浪費和城市治理的負擔。”
國家郵政局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快遞業務量達1083億件。如此龐大的規模該如何實現綠色轉型?
柴閃閃提出了大力推進快遞包裝綠色化的建議,相關建議也被國家所採納,綠色化、減量化可循環的綠色行動開始在行業內進一步全面展開。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士李景虹一直關注環境保護和綠色減碳話題,曾提交過專門針對物流快遞行業環保標準的提案,並參加過全國政協推進快遞行業綠色發展遠程協商會。他表示,隨着網絡經濟的發展,快遞行業也呈現爆發式增長,越來越多的人接觸快遞,使用快遞。
“比如説快遞帶來的這個廢棄塑料污染,歐盟就頒佈了史上最嚴格的‘限塑令’,要提高可再生材料的使用比例,我們的企業也應該有意識去提前佈局這方面的工作。”李景虹説。
他認為,在推行綠色快遞的過程中,一方面需要政府出台一些強制性的標準,給生產、使用快遞的企業定出一條最低的“紅線”,必須達標才能進入市場,另一方面快遞企業也應發揮主動性,如一些快遞企業就組織公益活動或拿出自律措施,帶動廣大快遞消費者參與,通過鼓勵公眾使用循環快遞箱、快遞包裝回收,讓公眾形成綠色快遞消費的習慣。
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可循環快遞箱(盒)投放量達630萬個,電商快件不再二次包裝率達80.5%,新增3.6萬個包裝廢棄物回收裝置的網點。
今年,國家郵政局將全面推進減污降碳。開展快遞包裝綠色產品認證,引導寄遞企業優先採購使用認證產品。推進產品包裝、銷售包裝和快遞包裝一體化,深入整治過度包裝和隨意包裝。防範重金屬和特定物質超標包裝進入寄遞渠道。並聯合相關部門組織開展規模化應用試點,培育循環模式。(完)